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2月24日下午,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远在印度联线外交部网站,在“外交论坛”就中印关系问题与公众在线交流。本刊选取部分内容刊载于此。——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在胡锦涛主席于中印友好年访问印度的此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他就是印度国大党前主席、印度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一位与中国有着难解情怀的印度人。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年底的一天,接到在《世界知识》杂志上开设专栏的邀请,没有细想便答应下来,一写就是四年。这是我开过的数个专栏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我写作活动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经常有刚进入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同行对我说,这个专栏为他们"码出长篇大论"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还有一次,某国驻华大使告诉我,每次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印度是多民族宗教国家,除印度教外,还有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的音乐发展渊源很深,从中世纪开始印度就把音乐作为专门学科进行研究并全面发展。印度的电影在世界享誉盛名,有“电影王国”之称。印度的社会经济和科技都十分发达,已经被列入目前世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行列。1987年到2003年初,中印两国的高层领导人曾几次互访。今年6月下旬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应邀对我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中印两国政府签署…  相似文献   

5.
林民旺 《世界知识》2017,(24):24-25
今年4月达赖窜访达旺之前,中印双方部发出了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1月,中国外交部发表的《中国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和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尼赫鲁大学的演讲都获得了印度方面非常积极的反响。  相似文献   

6.
1982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哥伦比亚全国为之欣喜若狂,无比自豪。马尔克斯的昵称是“加博”(GABO)。马获奖后,大家就称他为“诺贝尔”或“我们的诺贝尔”。连报刊上的文章也这样称呼他。1983年9月,我出任驻哥伦比亚大使。国庆假日刚过,“猫头鹰”来拜访我。他的真名叫达尼埃尔·桑佩尔,是哥伦比亚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时代报》的记者和专栏评论家。他访问过中国,曾是哥中友好协会的领导成员。使馆的同志和友协的朋友都用中文叫他“猫头  相似文献   

7.
近来,随着印度統治集团加紧制造中印边境冲突的活动愈益猖狂,西方报刊、通訊社也更頻繁地透露出“援助印度俱乐部”积极筹划增加对印度的軍事援助的消息。“援助印度俱乐部”是一个什么組織呢?它是如何产生和构成的?它的活动与目的又如何呢? “援助印度俱乐部”的正式名称是“世界銀行援助印度財团”,簡称“援印財团”,是由“世界銀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出面筹划的印度債权国与可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论坛”第三讲6月5日晚在北京理工大学报告厅举行。本次“世界知识论坛”由本刊与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共同主办,演讲嘉宾为驻印度大使、前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前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演讲题目为“国家利益与新世纪外交官的职责——我的外交官之路”。孙大使结合自己的外交经历,相当系统地介绍了新世纪外交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对外交官的新要求,内容丰富、眼界开阔、举例生动、语言幽默,演讲不时被听众的笑声和掌声打断。500人的报告厅再次爆篷,重演了沈国放总编辑5月18日在此演讲的盛况。孙大使演讲之后,听众踊跃提…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记者、作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1970年写成了一本论述中国同印度边界问题的书:《印度对华战争》。此书中译本已于今年3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作者以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发展。本书有丰富的资料和明确的观点。在当时西方不少书报盲目受印度论点影响的情况下,本书能够尊重事实,提出较客观的看法。写书的由来马克斯韦尔对中印边界问题感兴趣,是从1959年担任“泰晤士报”的南亚记者常驻新德里时开始的。报道中印边界问题是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看世界     
《世界知识》的宗旨是“平实理性看世界”。因为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生活于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读者要求,在新的一年中,本刊特设立“我看世界”专栏,为每一个喜爱“世知”、关心这个世界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让读者对我们所感兴趣的世界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欢迎您给我们寄来对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应《世界知识》之邀,我荣幸出任这一“丁立圆桌”专栏的主持人,约请上海学者们在此表达他们对国际形势或世界万象的见解。上海和北京并称为我国大陆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两地聚集着我国最多的国际问题学者和专家。在我工作的复旦大学,在学校的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就汇集着大批优秀的国际关系理论家和当代国际事务分析家,尤其是集中了许多富有才气和灵气的青年才俊。请复旦和上海其他单位的学者专家们轮番上阵,到这个“圆桌”上谈将一番,是开设这个专栏的主要目的。《世界知识》和我的主要意图,是请上海的朋友们将…  相似文献   

12.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4,(5):7-7
<正>【中印友好交流年启动啦】2月11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出席"中印友好交流年"启动仪式。杨洁篪表示,数千年来,中印两大古老文明交相辉映,互学互鉴,共同创造了辉煌历史。中国梦和印度梦息息相通,相互契合,中印携手定能实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印对比”的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国际上关于中国和印度比较的文章、会议、著述铺天盖地。在2005年的“八国集团” (G8)峰会上,英国首相布莱尔更呼吁把中国和印度纳入“八国集团”。而今年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中国和印度”居然成为最突出的主题。翻开主流的英文报刊,到处是“中印比较”的文章。比如华盛顿今年出版的《外交政策》第1期,就有一篇题为《印度胜过中国》,而英国《独立报》1月26日的文章则是《中国和印度的复兴是古老关系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难说再见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20,(24):69-69
前几年《世界知识》杂志社曾经向作者和读者征文,写写自己与《世界知识》的点点滴滴,当时我想自己与《世界知识》的缘分还长着呢,不着急写,等以后再说。不过今年11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确实动了封笔的念头。虽然最近决定再写下去,但还是想借此机会对自己跟《世界知识》的合作进行一下盘点,为明年继续撰写专栏文章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葛军 《世界知识》2008,(10):22-23
江泽民主席说,很高兴我是第一位访问印度的中国国家元首。1996年11月28日-30日,江泽民主席访问印度。江主席在同夏尔马总统交谈中,为中印关系提出重要的定位,就是中国和印度互不构成威胁,两国的共同点大于分歧。江主席访印期间,双方签署了《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一协定被印度政府和舆论称为“不战宣言”。这是《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中第十五节《“是伙伴,不是对手”——中印关系新定位》中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4月5日至12日,温家宝总理完成了对南亚四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的硕果之旅。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中印关系开始从“缓和、改善”迈入“战略合作”与“共同繁荣”的新阶段。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传统战略关系也得到巩固和加强,并且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内容。温总理此次南亚开拓之旅,正值郑和下西洋造访南亚600周年。曾经承接着中国与南亚交往史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将随着双方日益密切的经贸联系和友好交往而找回昔日…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4,(8):76-76
“我的朋友遍中国”是罗高寿大使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为纪念罗高寿大使为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倾尽毕生心血,罗高寿大使一家与中国人民结下的四世情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任主编,邀请中俄两国多位曾与罗高寿大使有过交往的外交官,将军,高级记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合力撰写《罗高寿与中国》一书。2014年4月7日.是罗高寿大使忌辰两周年纪念日,借此之际,深切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8.
本刊过去曾多次向读者介绍浙江海宁高级中学的学生社团组织———“世界知识之友”。本期我们再向大家介绍杭州外国语学校“世界知识之友”。两个同质社团的创建人和指导教师都是同一人———朱建国老师。朱老师生于1959年,从《世界知识》复刊起,他就是忠实订阅者和实践者。他说:《世界知识》成就了他的教育特质。以《世界知识》为素材和灵感源头,他试图实现对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从1981年至今,他在历史学科必修课中追踪现实世界的最新发展,关注全人类的话题;从1985年至今,他坚持开设“中国和世界”系列讲座160余讲;从1998年至今,开设…  相似文献   

19.
由浙江卫视黄金档首播,其它电视台陆续播出的系列节目——《中国大使》DVD精装光盘,由北京世界知识音像电子出版社在5月独家出版发行。该  相似文献   

20.
1950年4月1日,我国和印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5年来,中印关系虽然经历过一段曲折,但近几年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发展。最近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希望中印关系能恢复到五十年代那样。今天,当纪念这个在中印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时,每一个关心中印友好事业的人都为之欣慰,并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文明古国,又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和兄弟之情。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永志不忘。中印建交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来往之密切,前所未有,其中最值得回忆的是1954年。这一年4月中印两国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