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任何认识过程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认识上的结论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总和,这就是人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菊花是一朵花吗?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片状的吗?红薯和马铃薯都是植物的根吗?菠萝和草莓都是植物的果吗?如果您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副词"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副词,用法比较复杂。从功能语法角度,前人认为副词"都"的主要信息结构功能是句中表达的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分界线的作用;副词"都"作为焦点算子指向并约束的是语义焦点。文章认为副词"都"的信息结构功能和指向、约束的焦点类型应按副词"都"的义项分三种情况,不宜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享受音乐课     
杨虹 《世界博览》2011,(8):86-87
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金色大厅是古典交响乐的圣殿,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都无不向往着到奥地利进修。我刚来奥地利时,吃惊地发现每天早上一打开收音机,流淌出的旋律往往都是莫扎特、贝多芬、萧邦、博拉姆斯、斯特劳斯等大师的古典音乐。在奥地利,无论什么公开场合,都离不开现场演奏,似乎人人都能拿起乐器演奏一曲。我常暗暗自问,这样“举国音乐”的风气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它都存在着差异,各个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样,所以各个地方的人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都千篇一律,包括经济发展也好,那肯定是没有生命力了。所以,人类应拥有自己选择文化方式的权力,这样也才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人们害怕成功是因为成功很难。人们害怕成功是因为成功要付出代价。最好是大家都一样不成功,都一样不努力,都一样穷。这的确是一部分人的思维,而在我们这批成功学的受益者看来,成功学是研究成功的学问没错,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试论创造性思维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与设计都起源于人脑,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设计方案的形成,往往就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其中创造性思维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石和灵魂所在。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着重对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表姐送了我几只小白兔,它们的眼睛都是红红的。那么,是不是所有兔子的眼睛都是红色的呢?  相似文献   

9.
论立体构成中的一朵奇葩——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型是立体构成中的一朵奇花,任何内在的情感都是需要造型来传达和表现的,在茫茫人海中,世界万物都是以他们各自存在的形态而存在的,而这些形态都是以各种造型形式出现的,没有造型也就没有立体构成,造型的美丑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好坏.  相似文献   

10.
<正>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之前,生活在十七世纪之前的人们始终都相信一件事——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根据经验主义,当时所能见到的天鹅的确都是白色的。这简直就是一个真理,至少可以算是一个公理吧。那么,见到黑色天鹅的几率是多少呢?根本无法计算,也没有人想过要计算。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知道以前的结论是片面的——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相似文献   

11.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任何艺术产品都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感性展现。这种展现始终离不开形象,因而必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再现;然而,这种展现终究是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呈现,因而本质上还是一种表现。更准确地说,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在再现中表现或在表现中再现而以表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精神创造活动。正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这一点,决定了任何艺术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创造某种自成一体的象征物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涵括了再现、表现和象征等因素在内的精神物态化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任何艺术产品都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感性展现。这种展现始终离不开形象,因而必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再现";然而,这种展现终究是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呈现,因而本质上还是一种"表现"。更准确地说,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在再现中表现或在表现中再现而以表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精神创造活动。正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这一点,决定了任何艺术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创造某种自成一体的象征物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涵括了再现、表现和象征等因素在内的精神物态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人是发展的前提;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人是发展的动力;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人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一切发展都必须看人的发展态势,人是发展的标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作为社会整体人的全面发展和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和将来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08,(17):66-66
博古、洛甫(即张闻天)、稼祥三个,开头都是所谓“教条宗派”里的人,主张是同样的,都是相信共产国际的,认为共产国际说的都是对的;他们学的是本本,没有实际丁作经验,对中国革命他们都没有实践过。  相似文献   

15.
皇帝们的心理都是相同的,他们既不喜欢下级品德高尚,又不喜欢下级才能卓越,而是认为这两种下级都是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孤立数一直是数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在孤立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6年,沈忠华证明了1/2(5~(2~n)+1)都是孤立数;2007年,蒋自国、曹型兵证明了1/2(3~(2~n)+1)都是孤立数;2011年,张四保、吕明富证明了1/2(7~(2~n)+1)都是孤立数;2012年,管训贵证明了1/3(2~p+1)都是孤立数。本文运用初等数论的方法证明了:1/2(11~(2~n)+1)都是孤立数,这里n是任意的正整数。  相似文献   

17.
沈苑 《华东科技》2010,(3):50-51
《广雅》对"创"的解释是"创,始也。"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历来都是一个艰难的突破。每个企业的创始,也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论颜色符号系统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波  康海波 《科技信息》2008,(13):152-152
颜色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每天都在用他们的语言对颜色进行描述和分类,而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语言的颜色词,它们在概念上和内涵上都是模糊的,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化这两个符号系统都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史观是现在最时髦的一种学说。国际战争,阶级冲突根本都是饭碗问题。这个解释何等清楚,何等简单,何等痛快!英国人说我们反对英国是为几个卢布。你相信吗?这次欧战中死的千万多人都想在战场上找饭碗吗?还是望死后他们的子孙都能作富翁吗?有人说抱经济目的者是主动份子,无经济目的者是被动份子,被动者何以被动?难道以公济私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以私济公的人都是无知识的吗?有人说所争的利益非个人的,乃国家的。那末,个人为什么要为国家牺牲生命财产?只不是因为他心目中看国家比自己还贵重吗?这个看法是他的人生观。这是精神界的现像,非物质…  相似文献   

20.
柳杰 《世界博览》2011,(14):70-72
每个人都很友善,每个人都撒谎这是危地马拉有钱人盖别墅、参加贵族俱乐部、度假休闲的地方,也是"嬉皮士"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