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出版是指一个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完整的配套生产循环体系。它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出版社采用电子手段,运用计算机把稿件录入,排版,然后再印刷成印本出版物。这是传统书业向电子传媒时代过渡前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里.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工作全部实行电脑控制,自动化操作,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40年代中期,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由笨重的电子管组成,计算机也是如此。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67平方米,使用了近两万个电子管,功率为150千瓦,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是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且用快速磁芯存储器,每秒完成15万次加法运算或5万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60年代以来,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被组合起来,封装在一个元件里,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其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少、体积也微小、造价大幅下降、性能更强,每秒能运算200万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到70年代初,众多的部件可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晶片上,构成所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另一极则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方向发展,巨型机每秒能运算一亿次以上。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在这同时,就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40年代中期,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由笨重的电子管组成,计算机也是如此。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67平方米,使用了近两万个电子管,功率为150千瓦,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是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且用快速磁芯存储器,每秒完成15万次加法运算或5万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60年代以来,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被组合起来,封装在一个元件里,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其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少、体积也微小、造价大幅下降、性能更强,每秒能运算200万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到70年代初,众多的部件可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晶片上,构成所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另一极则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方向发展,巨型机每秒能运算一亿次以上。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在这同时,就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在不同...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信息研究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探讨,指出信息研究发展到当前的现代信息科学,经历了:“1.感性认识;2.理性启蒙;3.理论形成;4,科学创建;5学科群研究”五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对历史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推动当前信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牛曼冰  郭龙 《科技资讯》2006,(12):213-213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及时引进了国外计算机方面的先进技术,经过了30年的引进和自主开发,中国不但紧跟了国际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在三个方面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41年发明机械计算机,计算机的发明创造日益受到重视。随一批批科学家踏上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征途,模拟计算机、机电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上半叶竞相争辉。1946年2月14日,第1台现代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问世。此后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四代的演进,目前正在向智能计算机、神经计算机、光计算机等第五代、第六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更新。1.传统计算机已到了极限我们知道,集成电路是电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要想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和存储量,关键是实现更高的集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图书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综述了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起步、进展和猛进几个阶段,着重介绍了我国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开发,及其系统设置、功能特点和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领域是最早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类、鉴定工作的领域之一。计算机的引入给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简要论述了电子计算机在微生物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概况、发展前景,以及数量分类法、提纲式检索表与计算机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萍  关海英 《科技资讯》2005,(22):155-15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也称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IMS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针对“IMS常用工具软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该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获取、几何算法、分析算法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四个阶段,对圆周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向读者阐明圆周率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呈现出文献资源共享、馆藏资源载体多样化及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这种发展给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良好契机,推动历史学朝着文献电子化、资源网络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及写作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也便进入到信息化软件管理阶段.档案信息化软件管理有一个发展过程,文章分别从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阶段、网络版档案软件管理阶段、电子文件软件管理档案系统阶段进行了历时考察,并对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指出了我国档案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紧密性和融合性,进而论述了如何根据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特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软硬件技术、EDA技术以及创新技术等几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电信类计算机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正逐步对教育培训的方式,手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本文拟从远距离通讯的发展,视盘,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来探讨现代化教育培训发展的前景,以期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以轻、薄、微小化为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印刷电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PCB)加工用数控钻床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依靠人工判断或激光检测系统对机床刀具状态的检测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要求。针对国内PCB数控机床的技术现状,结合国际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对机床断刀检测进行研究,在激光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采用接触式断刀检测的方法,在刀具和工件之间建立震荡电子回路,通过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借助于计算机和相应的控制软件平台,对钻头的运行状态进行时时检测,克服了激光检测误差较多的问题,提高了机床的断刀检测能力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电控发动机微机控制故障模拟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电控发动机微机控制故障模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微机控制故障模拟系统的微机控制单元,故障模拟电路和电路显示板的结构特征和设计。该系统是在原车基础上对发动机的微机系统进行线路改造,并另设一套微机控制故障模拟系统,微机控制故障模拟系统可不断重复产生发动机不同工况下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控制电路的各种模拟故障,为使用提供丰富的检测内容和便利的检测端口。  相似文献   

19.
加工中心刀具二维视觉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一种基于于维视觉测量的刀形检测及调位系统。分析了系统进行刀形测量的原理,以及视觉系统硬件解调测量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相关测量数据。系统的研制实现了高效、精确、自动的刀形检测和刀具位置调整、为高精度数控加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工业控制机用的电子磁盘,是基于工业控制可靠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子磁盘研究方法。此方法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为记忆体。甩掉了温切斯特式机械转动磁盘,设计独特和新颖,适合于机电一体化电脑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