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晓青 《科技信息》2013,(19):315-315,372
中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的学科.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从感知数学事物到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都需要很强的意志努力,导致了一些人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使得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性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数学中的美、情感教学等几个方面去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文主要通过展示数学的简单美、发现数学的和谐美、体会数学的对称美、探索数学的奇异美等四方面内容,揭示了数学中所包含的审美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揭示和展现数学中所蕴含的美,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严格的证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使学习者易产生枯燥感.但数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有数学的美,从神秘性、简洁性以及和谐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在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利用学科中的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这是历来为教育家所提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素材, 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数学美中补美思想的诠释,阐述了补美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补美思想的建议,探讨了补美思想在教学中的效果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7.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8.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9.
傅秋水 《科技信息》2012,(3):381-381,373
本文从中职生追求美的天性出发,在分析数学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美及所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和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数学美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数学美出发,阐述了数学美的对称性、统一性、简单性、奇异性、思维的经济性,客现实在性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实在性。并对数学美感及其产生的4个主要原因,以及数学美的教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欣赏、感受数学美.数学教育的现实却反映出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地感受数学的美,在他们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无休止地计算的一门学科".在具体数学教育实践中可通过美观、美好、美妙、完美4个层次去感受、欣赏数学美;从数学美的三大特征: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去发现、体会数学美;以2种观念:唯物观和辩证观去理解、探索数学美;以求真原则去学习、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之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等数学的简捷美、应用美、对称统一美、严格美和历史美的论述,揭示了其内涵及本质。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余瑞 《科技信息》2008,(9):501-502
本文针对当前数学教育中,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从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和相似美等特点着眼,试图探索这些特性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以便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是美的科学,数学也是一门美的科学。我们从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方法、逻辑等方面,早已领略和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相似美、和谐美和奇异美。数学美不仅可以是一种审美标准,而且这种审美效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解题。解题过程中,一旦题目提供的知识信息与主体的审美情感相吻合,就会激起审美直觉,使人们能够迅速地确定解题思路或解题策略。可以这样说,数学美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起着宏观的调控和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美三题     
数学不仅反映真,而且存在美,本文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简明阐明了数学美的三个层次-体系美、方法美、创造美,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数学与美的关系,以及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同时论述了数学教学中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奇异美在高等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索数学解题的美育功能.高等数学解题教学运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常常能激发求知兴趣,启迪思维活动,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奇异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数学中的奇异美,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奇异美的特点、性质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数学美在数学中的体现和主要内容,以及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层次、多元化的数学知识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体验到数学美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