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服务,用能单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公司的费用和利润的节能方式。节能服务公司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可降低用能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节能成本.其承担节能投入和风险可充分调动用能单位的节能积极性,加快社会的节能步伐。  相似文献   

2.
公共机构节能,是节能法赋予的法律责任,是节能条例规定的行政责任,是应率先垂范的社会责任。公共机构的行政后勤部门,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实施者。要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核心,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节能制度约束与宣传教育并重、节能与资源节约的关系、挖潜节能与实现节能指标的关系、日常行政后勤事务与节能工作关系、节能减排与厉行节约关系、节能与文明单位创建关系,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筑保温节能是近几年来国家对建筑业实行的一项重大节能改革措施,建筑保温节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保温节能中,相对于内墙保温节能来说,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比较经济方便。本文对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中的要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机场建设过程中机场规划阶段所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的归纳总结,机场规划阶段的节能主要包括机场选址的节能、飞行程序的节能、机场飞行区构型的节能、机场航站区布局的节能、机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  相似文献   

5.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使节能改造所形成的节能量在不同主体间有效流动,为节能改造深入开展融通资金,在节能改造领域实施价值发现与创新。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运行模式、交易主体确定、配额分配等解决方法,探讨了节能效益的测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节能改造资金难题,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效益量化方法方便适用,可用于节能改造实践。政府应尽快建立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节能量交易机制,推进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节能改造节能效益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受到的环境和资源约束越来越大,节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深入的发展,与此同时,节能政策与措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重点总结了节能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得出:节能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节能研究集中于节能法律政策、节能领域、节能指标体系、节能管理新机制等几方面;节能目标的制定、宏观政策、经济方式的转变和市场机制等影响节能的实现以及目前人们采取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供配电系统节能、建筑动力系统节能、电气照明系统节能、建筑电气新技术实现节能四个方面对实现超高层建筑电气节能作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节能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应的节能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8.
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方法及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节能、变压器节能、线路损耗节能、照明设计中的节能4个方面,阐述了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的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从照明节能、动力节能、供电系统节能三个方面探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和措施供大家参考,以期同行在类似及其他类别工程设计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达到电气节能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从照明节能、动力节能、供电系统节能三个方面探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和措施供大家参考,以期同行在类似及其他类别工程设计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达到电气节能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电容器充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讨论了静电场能和静电能的概念,证明了静电场能是由场自身携带的,静电能量是由带电体自身携带的。分析了传统电磁学理论中关于自能、互能和静电能、静电场能等概念容易引起混淆的原因,提出舍弃自能、互能的概念,建立静电能、静电场能概念的建议,使得电磁学理论与固体理论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数据,对全球常规能源状况及常规能源发展带动的新能源发展做出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一是全球常规能源探明储量在增加,可增加相比消耗的增长是缓慢的;二是常规能源输运是全球重要而繁重的输运;三是全球能源处于从常规能源到新能源过渡的转型期,新能源发展迅猛,目前虽然不能和常规能源相比,但未来将超过常规能源。世界能源处于一场新的革命阶段,关注世界能源状况和发展,建构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的种种关系极为重要,国家应充分认清世界能源的客观现实,为这一场革命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矿物能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西藏自治区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能够进一步降低西藏自治区对传统矿物能资源的依赖,加快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革。通过分析客观自然环境对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影响,进而认清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内在动因及外部条件,从而试图提出实施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发展战略,这对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阳能供电基站系统中的能量供给具有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电基站系统中的能量行为建模和分析方法。该系统主要由能量采集、能量存储和能量消耗组成。首先对太阳能供电基站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能量分析,然后利用随机队列模型对系统能量流过程建模。同时,利用能量采集率、能量消耗率、系统能量中断率和能量饱和率等指标对系统中的能量特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基站覆盖半径和能量消耗率、系统能量中断率和能量饱和率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系统模型建模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适用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供电的基站系统中,为可再生能源基站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MM4模式模拟了1991年6月30日00时~7月2日00时一次大暴雨过程.并将输出结果进行了能量平衡的计算。发现动能及其各收支项主要集中在高层;平均有有效位能问动能转换;散度风动能不足总动能的1%,但起着能量转换的中介作用。在暴雨时期,散度风动能、它的次网格转换、来自有效位能的转换以及其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等均达到最大值,说明散度风动能和暴雨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WSNs中基于预测算法的能量分配与管理机制的不足,研究太阳能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耗管理,提出基于历史获能的能量中性管理机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跟踪太阳光的节点获能模型,进而构建了一种基于历史获能的能量中性管理机制,根据当前操作周期中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可用能量,调节下一操作周期中节点工作的占空比,以解决节点太阳能获取与节点能耗的优化问题。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历史获能的能量中性管理机制,实现了太阳能电池板大小与节点能耗的最佳匹配,为太阳能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获取及能耗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岩石的细观结构影响其受载过程中的能量行为。从岩石基元平均强度、均质度和细观特征尺度等3种细观特征入手,研究了其对特征能量参数和能量特征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基元平均强度越大,相同应力比下的输入能量密度和积聚弹性能密度呈非线性增长;峰后所需耗散能密度变化不大,约为500~2000J/m3;弹性能转化率变小;岩样能量特征指数呈指数型增长。(2)随着均质度的升高,峰前输入能量密度和积聚弹性能密度都呈线性增长;峰后破坏所需耗散能降低;越来越多的能量转化为弹性能积聚在岩石内;能量特征指数线性增大。(3)细观特征尺度越大,外界输入能量和积聚弹性能都增大,但幅度不同;峰后破坏所需耗散能越大;弹性能转化比例越低;当细观特征尺度小于1mm时,能量特征指数大幅减小,而当其大于1mm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计算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常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计算同一个能区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平均射程的常数的方法,然后用实验数据分别算出了属于两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对金的平均射程的常数,并用实验数据算出了属于同一个能区的高能的原电子对铝的平均射程的常数,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计算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常数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环境能量收集技术领域,风能和压电能量收集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利用风能转化为振动能量,即风致振动效应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给风致振动效应的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综合分析中外基于风致振动效应的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风能到振动能量的转化过程主要以颤振、驰振和共振腔型的风致振动能量为主,振动能量到电能的转化过程以压电效应为主,磁电和摩擦发电为辅,对于要求高功率密度和高发电能量的场所,以共振腔型风致振动能量收集为主要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形势出发,论述了国内未来能源系统对核能的期望,对核能在发电和供热两方面的经济性与煤炭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从资源开采、加工、运输、转换直到最终利用的整个能源工业系统的角度,对核能系统与煤炭系统在系统投资、能量投入产出、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了核能对中国未来能源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