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晖 《广东科技》2011,20(1):62-64
专业镇是由广东学者提出的具有广东特色的产业集群,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以来,许多学者已经从理论与理论应用、专业镇经济产业发展、专业镇创新、政府作用等方面对专业镇进行了研究,但对专业镇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尚为空白。因此,本文以十年专业镇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统计对专业镇研究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对未来专业镇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广东专业镇作为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量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一种产业模式,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为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转型升级浪潮推动下,广东专业镇建设又谱新篇,通过创新机制、出台新政,有力推动了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的发展转变。本文基于2013年广东专业镇发展统计数据,对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取得的诸多成绩,从经济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扫描,勾画出广东专业镇在"广东创造"、"创新型广东",以及"建设新型城镇化"中发挥出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凡  刘城 《广东科技》2011,20(19):34-36
广东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对于推动全省区域经济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幸福广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广东专业镇新一轮的发展,关键在于以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强化专业镇的产业特长,放大专业优势,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13,(5):28
中山古镇、番禺沙湾、东莞横沥、东莞厚街、花都狮岭、清远石角、顺德均安、惠州园洲这些专业镇中的代表,以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成就以及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创新行动,为广东专业镇的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我们相信,有了政府搭好的这方舞台,有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多的企业将会落户这里,也会有更多的企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认识广东专业镇,我们首先需要对其分类。从广东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视角来看,广东专业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为主,重在解决共性技术问题,突破专业镇企业共同的技术难点。如小榄五金专业镇,其创新平台就是为了解决五金企业共同面对的技术问题。而另一类专业镇在于构建创新的服务网络。比如石龙电子信息专业镇,它就致力于构建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路径探索     
<正>广东专业镇建设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三百多个省级专业镇在技术创新引领下,一路摸爬滚打、披荆斩棘、茁壮成长,成为广东打造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路径探索版块特邀了来自高校、战略研究机构以及专业镇发展促进会的学者专家,围绕专业镇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伍文浩  周雄 《广东科技》2009,(17):46-48
一、广东专业镇发展创意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1.专业镇中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广东专业镇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创意产业的镇区并不多,在现有的专业镇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创意产业园或者要通过创意产业来推进专业镇发展的专业镇基本情况可见表1.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12,(4):48-50
2011年7月14日,省委全委会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项视察组在参观考察了东莞石龙镇的转型升级工作后,就地召开了"加快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战略研讨会"。会上,专业镇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专业镇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基于长期跟踪研究专业镇的实践,从专业镇创新主体、产业链配套、产业升级目标等不同层面及视角对专业镇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广东专业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专业镇是我省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态,2012年全省专业镇GDP超过1.8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逐步走向服务化和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在特色产业中的比重达13%。但由于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品牌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当前其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指出专业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要突破旧有的发展路径,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生态方法为切入点,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找出专业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的节点,以有针对性地引导专业镇制定“一镇一策”发展战略,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助力“幸福广东”的建设。产业生态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它的科学性被国内外实践经验所证明,值得广东专业镇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的带动下,广东专业镇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基层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为专业镇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在这一体系支撑下,广东省65%以上的专业镇建立了特色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80%以上的专业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产业集群也曾经历过高速增长期和转型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广东专业镇学习借鉴。本期专刊中我们特邀了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特任助教、长期关注广东专业镇发展的伊藤亚圣先生,为我们从基于日本产业集群与广东专业镇发展比较的视角,探索剖析专业镇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谷雨 《广东科技》2006,(10):22-23
从去年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到前不久刚刚落幕的专业镇工作会议,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成为政府和学界一致的声音。而科技如何推动广东产业升级,特别是科技如何推动占广东GDP半壁江山的专业镇的发展,成为今后广东科技政策的主要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2,(4):46-47,50
2011年4月7日,“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题培训暨高层创新论坛”在著名的家电专业镇北沼镇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围绕“专业镇转型升级”从“本土政策与全球战略的建立”、“意大利集群发展经验介绍”、“美国创新经验”等专题对产业集群与专业镇创新展开研讨。其中的几位意大利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及本国经验出发对中国的产业集群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与评述,对广东发展专业镇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2,(4):47+50
2011年4月7日,"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题培训暨高层创新论坛"在著名的家电专业镇北滘镇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围绕"专业镇转型升级"从"本土政策与全球战略的建立"、"意大利集群发展经验介绍"、"美国创新经验"等专题对产业集群与专业镇创新展开研讨。其中的几位意大利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及本国经验出发对中国的产业集群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与评述,对广东发展专业镇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产业集群也曾经历过高速增长期和转型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广东专业镇学习借鉴。本期专刊中我们特邀了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特任助教、长期关注广东专业镇发展的伊藤亚圣先生,为我们从基于日本产业集群与广东专业镇发展比较的视角,探索剖析专业镇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13,(5):48
数年来,广东专业镇的转型升级不仅为政府和企业界所牵挂,其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模式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镇"坛论剑版块中,我们就特邀了数位对广东专业镇发展长期关注的理论研究者,从日本产业集群经验、产业生态优化方法、产业政策演变、产业集群竞争力等方面对广东专业镇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3,(5):8-13
总结经验、梳理发展脉络、推动工作,从来三者并行。展现广东专业镇发展的一点一滴,展现开拓广东集群经济创新之路的一招一式,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广东各地两会上,各地政府均交出了自己的工作答卷。专业镇创新发展以紧扣新型城镇化、中小微企业发展、关乎民生百姓,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关注点之一,并成为各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特别报道     
<正>在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广东科技》杂志的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也榜上有名,其参与完成的"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主持完成的"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三等奖。项目成果不仅为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0.
刘敏 《广东科技》2014,(18):5-7
通过对广东全省专业镇2012年创新发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广东专业镇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在研究开发人员引进与培养、固定资产有效投资、专业会展和专利申请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需大力整合零散的专业市场,建立综合性、带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公共创新服务机构,以避免这些呈无序状态的要素成为专业镇创新发展的掣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