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知多少     
<正>我们脚踏实地,却总是忽视脚下的热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本,而你了解作为土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吗?达·芬奇曾经感叹道:“我们对天体运动的了解比对脚下土壤的了解更多。”这句话虽然夸张,但土壤确实非常复杂,想要了解它,没那么简单。土,没那么简单据估计,土壤中约45%是矿物质,空气和水的总含量约为50%,剩下的则是生物的残骸或排出物,以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不过,这个比例是健康的土壤才有的。如果土壤受到特殊影响,其成分就可能改变。比如,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20):694-694
土壤普查鑑定是我国多、快、好、省的土壤調查研究方法。它是以耕地为中心,公社为基础,“領导、技术、羣众”三結合的羣众运动。不仅在生产实践上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土壤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8年我所研究人員在广东省委領导下,积极参加了我国首次的土壤普查。1959年配合土壤普查运动在全国的开展,我們又分別参加了江苏、湖北、甘肃、云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的土壤普查,广泛地总結了耕作土壤的发生过程、羣众分类命名、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壤改良的經驗。以江苏为重点,完成了江苏省土壤志和20万分之一、50万分之一的土壤图,以及50万分之一低产土壤分布图。在土壤志中闡明了土壤特性、分布規律和土壤耕作、土壤改良的經驗。土壤图的图例是运用发生学的观点,总結了羣众分类命名的經驗而編制的,反映了土壤的耕  相似文献   

3.
流变学与水田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发表两篇土壤研究方面的文章。《流变学与水田土壤》一文从流变学的角度探讨水田土壤的特性, 根据作者本人实地试验所得资料,并联系国外文献,作出我国南方水田土壤属Burgers流变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孙景信 《科学通报》1980,25(12):575-575
关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和行为至今只有极少的了解.本文根据广州十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土壤样品包括四个母质为花岗岩的红壤;六个母质为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土壤,其中包括两个母质为河流近代沉积物的水稻土、两个母质为红色岩系的紫色土、一个母质为砂  相似文献   

5.
熊毅 《科学通报》1959,4(6):182-182
自从广东省开始羣众性土壤普查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土壤普查运动,但根据羣众经驗进行土壤系統分类的工作还不多。去年十一月初,中国科学院土壤队会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市委的領导下,开始京郊羣众性土壤普查工作。在野外工作告一段落后,当即进行室內整理工作,开始編制京郊土壤分类系統。据据羣众識别和改良土壤的經驗来編制土壤分类系統,是一个学术上的工作,存在着方法論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正确地分析和整理羣众經驗的問題。我們对于这种繁复的工作还是初步尝試,其中問題甚多,但主要的是我們的工作方法对不对头,是不是符合辯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由于我們理论水平太低,特提出来請大家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6.
<正>以腐殖质为主要成分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固相组成的2%~8%,是土壤中养分元素的承载者、微生物活动的驱动者以及矿质转化的调节者,对于土壤功能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早在19世纪初,德国土壤学者D?bereiner[1]和Sprengel[2]就提出“humic acids”概念.有学者利用碱提取和酸沉淀的方法将土壤有机质分成富里酸、胡敏酸以及高度缩合、惰性的胡敏素等不同组分[3,4].随后,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土壤pH和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固碳、储碳能力,在防治污染、净化水体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面积锐减、生态系统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等巨大考验.红树林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养分含量及盐度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红树林的生长状况和生态功能.红树林土壤中pH和其他理化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除了两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外,也同样受其他理化条件的影响.红树林土壤pH只有维持在合理范围,才能维持和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发挥其强大的固碳功能.红树林土壤通常多是酸性硫酸盐土,硫含量较高,土壤pH与全硫含量一般呈负相关关系.红树的数量、种类、密度、分布以及种群结构都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硫含量,而土壤的氧化状态、硫含量及硫化物的种类和分布又是决定土壤pH的重要因素,同时pH也影响土壤中硫化物的赋存状态.红树林土壤中有机物的摄入和分解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其中有机碳的含量和种类通过影响土壤细菌的种群结构、生长、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土壤pH;同时,土壤pH的平衡又影响着红树林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和种类.高含盐的红树林土壤的pH与盐度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盐度到底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了pH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探索红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以pH为切入点,综述了红树林湿地土壤pH和其他理化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包括pH与硫含量、有机碳、盐度、溶解氧以及N、P含量的相互关系.然后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对红树林土壤pH产生的影响.最后,尝试通过上述内容,推理出土壤pH和其他理化性质对具体的气候变化现象和人类活动(如海平面上升、红树林重建等)可能做出的响应.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对于发挥红树林储碳能力、修复和重建红树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提供青藏高原基础的土壤数据,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9~2011年的野外土壤调查数据,筛选了10种与土壤形成密切相关的数据作为环境因子,运用决策树See5.0分别建立了青藏高原西部和东部多年冻土区的土壤-景观模型,5折交叉验证的平均精度西部为65.4%,东部为63.5%,显示模型有较好的可靠性.基于此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分布制图.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以寒冻土(Gelisols)和雏形土(Inceptisols)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4%和28%.分区来看,在高原西部多年冻土区,土壤主要以寒冻土、雏形土和干旱土(Aridisols)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西部总面积的43%,30%和17%;而在东部,土壤主要以寒冻土、均腐土(Mollisols)和雏形土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东部总面积的27%,26%和25%,这主要是因为高原西部气候极端寒冷干旱,而东部相对较为温暖湿润;同一种土壤在东西部的分布有海拔上的差异,也有母质等方面相同的地方.多年冻土的存在也影响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使得干旱土在西部分布在较低的海拔,而在东部却又分布在较高的海拔.从整个多年冻土区来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部土壤发育要优于西部,土壤类型更多,且各土壤类型所占比例也更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65,10(2):176-176
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于1964年11月2—10日在武汉联合召开了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会议。到会的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个研究机关、大专院校和生产单位的正式代表50人,列席代表30人。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20篇,研究报告摘要87篇。专题报告包括“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微生物学方向”、“真菌在土壤中的作用”、“土壤中硫的微生物转化作用”、“土壤生物化学的研究近况”、“高湿嫌气纤维素分解细菌”、“根瘤菌遗传变异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根瘤菌研究工作的某些方面”等问题,这些报告各自就选题范围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研究报告所报导的绝大多数是我国的青年科学  相似文献   

10.
土壤普查的目的是实现大面积高产。土壤普查应当用统一体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改造的观点、和活的土壤等观点进行。土壤是类生物体,是统一体的主要组成分,统一体的肥力表现在光、热、水、肥、气等因子的运动要适合植物生理变化的要求,这些因素都有历史的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宏观环境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的变化,彼此相互联系制约统一体肥力的发展,只有把统一体作为研究对象,才能使土壤普查和高产联系起来。土壤普查的成果就是大面积高产。用统一体的“大土壤”观点进行区划,摸清生产问题,研究矛盾类型及性质,制订规划,把普查、区划、规划结合起来就可以为大面积高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原市区5个代表性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测定土壤中Cd,As,Pb,Cr的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土壤样品Cd,As,Cr,Pb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相比,Pb表现为强烈富集,Cr较强富集,As,Cd有一定的富集,说明这些地区土壤均已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太原公园土壤Pb和Cr含量相当高;As含量较高;Cd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Pb和Cr,Cd,As含量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太原市公园土壤部分重金属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12.
土壤杆菌固氮作用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娟 《科学通报》1992,37(18):1725-1725
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在分类学上属于根瘤菌科(Rhizobiaceae),一直被认为不固定N_2而区别于根瘤菌和其它自生固氮菌。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土壤杆菌具有固氮作用,我们系统地鉴定了土壤杆菌属根癌土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的日冻融循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土壤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主要发生在界面层, 因此在研究地气相互作用时, 浅层土壤的冻融状况尤为重要. 根据中日国际合作项目CEOP/CAMP-Tibet的观测结果分析发现, 就青藏高原中部那曲附近而言, 表层土壤真正冻结的日数较少(1个月左右). 而存在日冻融循环过程的日数则较多(6个月左右). 土壤冻融状态的频繁变化, 会极大地影响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指出土壤在不同状态(完全消融、完全冻结和存在日冻融循环)下, 土壤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脚下,是一片广阔的大地,然而在一片漆黑的土壤里,却生活着一支难以计数的、庞大的土壤动物大军。这群默默无闻、勤劳不息的耕耘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地下动物比地上多人们都知道,动物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这些动物数都数不清。而土壤中的动物却门类更多,名目百出,涉及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哺乳动物等。其实地下的动物比地上的动物要多得多。据科学家统计,在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中有三分之二是昆虫,其中95%的昆虫与土壤休戚相关。自从20世纪分类科学发展以来,人们已知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种类约有21…  相似文献   

15.
章申 《科学通报》1985,30(17):1337-1337
珠穆朗玛峰地区处于亚热带低纬度的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面上。由于巨大的山体的屏障作用,形成了迎向暖湿气流的山地南侧发育着海洋性的自然带谱。山地北侧分布着大陆性的自然带谱,相应产生了复杂的土壤垂直带谱,为研究土壤地球化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珠穆朗玛峰地区人类活动稀少,是全球环境背景值研究的典型区。本文将探讨本区镉、铅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提供镉、铅的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16.
要重视土壤动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与空气和水组成生物生活环境,而土壤表面与空气接触,有丰富的有机物,内部密致不透光,温度相对稳定,并有相当的水份,是动物的良好生活环境。从低等的原生动物到高等的哺乳类,在土壤中都  相似文献   

17.
宣家祥 《科学通报》1965,10(3):271-271
关于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结合能问题,Marshall等已应用粘土膜电极,从粘土矿物的类型、阳离子的种类、阳离子饱和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工作是应用对钠离子或钾离子具有专性反应的玻璃电极进行测定,并试图将土壤对阳离子的结合能与土壤的电荷性质联系起来考虑。材料和方法选用了两种电荷性质不同的土壤。砖红壤(广东徐闻)的负电荷量较少,其数量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并带有大量正电荷;黄棕壤(南京)的负电荷量较多,但其中可变电荷量很少。在电渗折或用酸处理后的氢铝质土壤悬液中加入不同量的NaOH(或KOH)与NaCl(或KCl),平衡后用玻璃电极测离子活度,并按照Marshall的公式△F=RTlnc/a  相似文献   

18.
熊毅 《科学通报》1959,4(23):773-773
土壤科学应用范围很广,不仅为发展农业和开垦荒地提供资料,森林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綜合改造自然的工作,也都需要配合进行土壤科学研究。我国古代早有土壤研究的記載,广大农民又有很丰富的生产經驗。但由于长期的封建統治,反动政权不重視土壤工作,不能承袭和发展我国固有的土壤科学。解放前虽然进行了一些土壤研究,但多流于形式,既不能有計划地全面开展,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也不能結合实际,解决有关生产的問題。解放前的土  相似文献   

19.
熊毅 《科学通报》1958,3(13):398-398
土壤不但是自然形成物,而且也是农业生产资料,土壤科学研究不仅要了解土壤的自然发展规律,还要了解土壤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土壤科学研究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要在广大的土地面积上提高农业生产,土壤学和所有的生物科学一样,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而是要向自然索取。土壤科学研究必需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土壤不是孤立而是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不是静止而是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土壤科学研究的任务应当是了解土壤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革命地改造土壤,再明确一点说,土壤科学工作的任务是定向改造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为提高农业生产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长期使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养分作物有效率的影响,通过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站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与只施用化肥的处理(NPK,NP,N)相比,施用有机肥(NPK,NP,N)和秸秆还田(NPKS,NPS,NS)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8.8%和20.9%.施用有机肥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磷素的作物有效率,但时土壤氮素作物有效率作用不明显.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作物有效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