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去年第4期发表了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初三女学生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一文,至今恰好整整一年。这一年来,上海舆论界对于“汉字全息码”及杜冰蟾的新闻报道逐步“升温”,发展至今,有些说法已经到了与我们当初  相似文献   

2.
《关于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一文,推崇全息码可与俄国大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媲美,希望有关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国内信息产业集团迅速采用全息码……云云。笔者读后疑窦丛生:这是科学的论证?还是主观的臆断? 众所周知,曾首先发表杜氏论文的《自然杂志》,早在1991年第4期就公开反思“在未经有关科研机构鉴定或专家审核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决定发表,并且还作了不恰当的评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同年11月24日的《光明日报》公布了专家关于全息码“一无特色,二无创新,不值得推广”的评审意  相似文献   

3.
读者园地     
关于《汉字规范码》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同济大学的学生,近日在贵刊今年第4期读到武震声老师的文章《汉字规范码》,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我们业余也在学习汉字dBASEⅢ,其中最头痛的就是汉字的输入速度特别慢。像快速首尾码法、五笔字型码等输入方法,正如武老师所说,编码规律性不强,记忆量大,不易自学掌握,而武老师的方法紧  相似文献   

4.
看了您在《自然杂志》1981年第4期发表的“生物全息律”一文,为您观察大自然的高超能力而惊异,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却被您在深入细致观察之后总结成了“规律”,令人佩服。  相似文献   

5.
汉字全息码     
本期的领头文章《汉字全息码》是一篇重大发明的专利报告。汉字编码是一个世界难题,大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陆续提出数百套汉字编码方案,其目的是为了使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方块汉字及古今中国文化,能运用电报、电传、电脑等近现代科技手段传递信息,以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伟大交流。现在,我们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先进的理想化的“汉字全息码”,已在中华大地上诞生。而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者竟是年仅15岁的中国女少年杜冰蟾。有了“汉字全息码”,汉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灿烂前景犹如旭日临窗,曙光照耀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年发明家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在本刊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本刊主编贺崇寅以《杜氏“汉字全息码”与汉语国际通用化》为题特予评论。评论从文字史实与编码史实出发,认为汉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两大条件已经具备,祈望海内外有识之士为此继续努力,使中文早日成为世界通用语。  相似文献   

7.
看了贵刊在1997年第8期44~45页刊载的《两个铁球究竟怎样落地牛顿力学竟然自相矛盾》(以下简称《两个铁球》一文,觉得因其论据和论证欠妥,从而导致其得出了错误的论点。笔者以为《两个铁球》的基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的一次法庭辩论上,“汉字全息码”作者及其监护人提出,自然杂志社交给上海交大测试的“全息码”码本与交给北京测试的“全息码”码本有某些不同,从而引起人们的疑问。其实,对“全息码”本身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把错码的成因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全息码”在1989年年底的专利申请书中,声称其重码率低于千分之一。然而奇怪的是,既然是这么好的编码,却在短短三四个月内,作了两次大幅度的  相似文献   

9.
张继恒 《科学》2000,(12):59-60
北京师大天文系副教授刘文中和北师大实验小学刘梦二位老师,对笔者在《科学》2000年4期上发表的《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简称“文1”),进行了学术讨论,并在《科学》2000年9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之商榷》一文(简称“文2”)。汕头大学数学系骆伟祺老师,在《科学》2000年10期上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0.
读者园地     
自然杂志编辑部: 提一条意见. 最近查阅贵刊1983年第1期上发表的《素数分布的一些猜想》,发现文中有: “迄今为止,人们找到的最大的孪生素数为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的高级语言是人机对话的媒介,不同机器使用不同的语言、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五代计算机将采用什么语言呢?《PROLOG语言和第五代计算机》一文论证了PROLOG语言和第五代计算机的关系。本文与本刊7卷7期发表的《谈谈第五代计算机》一文成为一组介绍新一代计算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杂志》在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金德初先生的《月亮、太阳、大地与精神活动》一文(以下简称《月》文)。作者从“数理计算”与“实际生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批驳了月亮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的假说,并认定它的“猎奇性质”。其实,作者的这一观点,四年前已在他的《月亮不会影响人的情绪》一文(《科学画报》1982年第10期)中作过介绍,只是《月》文较详细地写出了计算过程并增加了论证太阳、大地等自然因素影响人的精神、情绪和思维等的内容。笔者对此文颇有些不同看法,愿在此与《月》文作  相似文献   

13.
“汉字全息码”存在的问题是本质性的,而且无补余救地。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91,36(5):397-398
本刊1989年第12期发表江明德、文蕙(以下简称江、文)《合成逻辑作为一阶数学理论》一文后,先后收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林惠民(以下简称林)及上海华东化工学院计  相似文献   

15.
贵刊在今年第7期刊登了浙江省李杨同学关于《环保节能型公交输送带》的设想。由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马路、公路都改成传送带式,我认为,最好先在人行天桥上实验。如果要由人行天桥过码路,往往要先走一段路,再从楼  相似文献   

16.
杨超羣 《科学通报》1964,9(9):798-798
《科学通报》1963年1月号发表了孟宪民先生的“矿床的成因与找矿問題”一文,他反对矿床的岩浆內生成因論,并认为硫化矿石及有色金属矿床是同生沉积的。同年他又在《中国科学》第10期及《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論文集中,发表了“矿床分类与找矿方向”一文,具体地論証了揚子江下游的矽卡岩型矿床也是同生沉积的。随后周圣生先生于1963年《科学通报》12月号发表了“揚子江下游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及其找矿意义”,并于1964年《中国地貭》1月号发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贵刊在1979年10月(2卷10期)发表了空军某医学研究所罗冬苏同志写的《非视觉器官图象识别与人体电磁感受机制的探讨》一文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79年4月26日对潘锦堂同志感知地磁能力的测试报告.我是从事磁敏器件研制工作的,并从1975年开始从事细胞型有机半导体开关器件的研制探讨工作,根据我们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对  相似文献   

18.
近从贵刊1980年第3期见到胡道静同志所作《第2027号小行星“沈括”》一文,甚感兴趣. 今年3月30日,我在浙江北雁荡山灵岩龙鼻洞石壁上见到不少石刻,其中一方刻了端端正正的“沈括”两个大字.……如果是这位沈括的手笔的话,那么这也应当说是又一有意义的文物,值得加以保护.以上情况,请你们转告有关单位及胡道静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胜利  卢华复  印栋豪 《科学通报》2002,47(10):793-794
沈军等人[1]在《科学通报》第46卷第4期发表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河流阶地变形测量与地壳缩短速率》一文(以下简称《速率》).他们发现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图什背斜之上博古孜河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阶地的变形,并进行了水准测量和GPS差分测量.他们的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第四纪晚期地壳缩短运动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山耦合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但是《速率》对于  相似文献   

20.
“汉字全息码”在确定部首偏旁方面、编码规则方面及综合指标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对其作出“没有任何推广应用价值”的结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