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红富士苹果是一个结果早、易丰产、品质佳、耐贮藏的优良晚熟苹果新品系。我省自1983年引入其中的长富2、秋富1、长富6等品种经1983—1987年五年的栽培试验和示范,基本摸清其在我省的适应性、适生范围和生物学特性。为有针对性地栽培管理,提供了依据。一、红富士苹果的适应性我省年均气温一般在13~15℃之间,一年中≥10℃活动积温为3700~4900℃,4 10月份果树生长期平均气温为14~28℃,可以满足红富士苹果对温度的要求。最热的7月份月均温27~28℃,虽有41~43℃的高温,但机率很少,持续时间很短,对红富士  相似文献   

2.
以近年湖南新选育的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它们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30.5℃、23.5℃)条件下,在育性转换光敏感期进行15 d左右(13~18 d)长、短日处理,7个材料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2.0%.说明这7个材料均为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长日条件下,在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3.5℃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7个材料也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3%;用22.0℃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 6个材料依然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1%,但H629S则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24.0%,花粉可染率为29.7%.说明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小于22.0℃(恒温),而H629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大于22.0℃(恒温),小于23.5℃(恒温).在湖南,如果在生产上用来进行杂交制种,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会比较安全,而H629S则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 国营灵宝市园艺场位于灵宝市区东南29公里的寺河山区,海拨800-1200米,年均温10.5℃,昼夜温差大,降水量600-800毫米,光照充足,紫外线丰富,土壤肥沃,十分适  相似文献   

4.
选取1959—2018年淮河流域的27个气象站点气温数据,基于MK突变检验对淮河流域气温变化对Hiatus现象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全区年均温在2001年突变升高,四季气温突变变化差异较大。流域气温在1998年前后突变升高。(2)近60年研究区平均气温表现为0.023℃/10 a的增加趋势,而1998—2012年淮河流域的年均气温变化率为-0.251℃/10 a,存在较为显著的“变暖停滞”现象,且同时段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也呈现下降或者升温变缓趋势。(3)“变暖停滞”后气温进入快速升高阶段,2012—2018年年均气温变化率高达1.242℃/10 a,冬季均温变化是研究区气温变化趋势的主导。  相似文献   

5.
1.适温集中催芽.早春气温低、天气多变、床温过高往往是育苗失败的原因.集中催芽一是便于早期集中进行精细管理,节省燃料和劳力,降低育苗成本;二是出芽早、出芽多.具体方法:选温室或大棚内建加温苗床,排薯3~4层,层下和层间用细麦草铺垫,上部用草帘或麦草覆盖;前2~3天将床温控制在35℃~37℃,不浇水,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害发生;爆花发芽时需将薯层用温水浸透,使床温保持在32℃~34℃(不低于30℃,不高于35℃),注意保温通气;5~6天后,爆花芽长1厘米左右时,将床温自然下降到20℃~24℃,并注意通风,使薯芽整齐粗壮.2~3天后可选晴天中午取出薯苗,分床排种育苗.  相似文献   

6.
抱子甘蓝别名汤菜、子持甘蓝等,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甘蓝的一个变种.抱子甘蓝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强,-4℃~-3℃不致受冻,即使在-13℃低温下,也未见冻死;生长适温为18℃~22℃,小叶球形成适温12℃~15℃.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心叶紫金牛中岩白菜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并建立测定岩白菜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Syncronis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测定范围内(0.272~4.352μg,0.148~2.368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1%~99.40%,RSD值均小于3.0%;6批样品中2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247 8~5.023 8 mg·g~(-1)和0.302 2~0.492 7 mg·g~(-1)。所建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瑶药心叶紫金牛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国品认菌 2008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野生菌株驯化育成 特征特性 “广香51号”属中早熟、中温类香菇品种,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生长温度25℃;出菇适宜温度范围为8-22℃,最适出菇温度为12~18%;菇型偏大;出菇早,栽培周期短;适于段木栽培,第1-2年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室温固化PU/PEMA IPN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探讨了滴加顺序和反应时间对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影响;确定了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甲基丙烯酸乙酯预聚物的影响;采用“同步”互穿技术合成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互穿聚合物网络。TMA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区间的检测结果表明,该IPN的玻璃化转变温区在-26.32℃~23.90℃,IPN技术有明显拓宽玻璃化温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测定白苞蒿中槲皮素含量的HPLC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白苞蒿的提取工艺,用HPLC法测定白苞蒿中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0.2%磷酸)=45∶55的混合液,检测波长为3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槲皮素进样量为0.364~2.912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3%,RSD为1.66%(n=9).所建方法简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苞蒿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兴隆山保护区林缘蒸发量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峡口观测点21 a蒸发量得出:兴隆山保护区林缘的年平均蒸发量是1 210.3 mm,范围在1 370.3~1 044.8 mm之间,相差325.5 mm;月平均蒸发量是100.9 mm,范围在67.6~141.7 mm之间,相差74.1 mm,变化很大.观测结果表明: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随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土壤潮湿...  相似文献   

12.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白银市及周边28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50年和30年热量资源的状况.建立了气温、积温与经纬度、海拔的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计算了全市各乡镇的年平均气温和积温,与气象站的实测值一起,利用Surfer软件分别绘制了平均气温和积温的分布图,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参考价值;从热量的时间演变来分析,白银市气温适宜,日较差较大,气候变暖显著,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作物生长期延长了20天,未来还将持续变暖;以80%保证率≥10℃积温为热量资源的区划指标,将全市分为温暖、温和、温凉3个区;与近50年相比,近30年白银市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5℃,≥0℃、≥10℃积温都增加了50℃,80%保证率≥10℃积温增加了140℃,温暖区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成县1961-2011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使用累积距平、一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气候变化分析,找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气候异常年份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成县51a来年平均气温以0.113℃/10a的趋势变暖,1年之中冬季变暖趋势明显,秋季增温不明显.春夏两季出现了2个增温期和1个降温期,与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大体分为1个偏冷期和2个偏暖期,1997年以来全年及冬、春、夏季平均气温偏暖明显;年降水量以12.58 mm/10 a的趋势减少,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而冬季呈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大体分为3个多雨时段和2个少雨时段;年日照时数以-60.335 h/10 a的倾向率减少,年日照时数大体分为2个多日照期和2个少日照期.1980年为日照的突变期,之前日照总体偏丰,其后日照总体偏歉.  相似文献   

15.
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10月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12个站1971-2000年4~10月降水,用EOF和REOF方法进行了分解,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10月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景泰站为175.2mm,最多的是广河站为449.4mm,并呈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依次递增的态势,景泰有一干舌,一直南压到兰州、永靖一带,广河有一湿舌,北抬到榆中附近,南部和北部具有相反的分布趋势.其年际间变化振幅十分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978年为415.0mm,最小值出现在1982年为199.1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倍多.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和90年代后期为少雨段,其余时期为相对多雨时段,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水呈持续减少的趋势.70年代其西部和东部减少,其余增加,80年代西部减少,东部增加,90年代西北部增加,东南部减少,综合反映出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10月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一氯对二甲基苯二聚体为原料,通过真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聚一氯对二甲基苯(Parylene C)膜,对该高分子薄膜材料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进行研究.通过DSC测得Parylene C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熔点为300℃,且Parylene C膜在不同的升温速率都表现出很好的热稳定性.测定膜厚为0.05 mm的介电常数为2.35,通过对绝缘性能的分析,以膜厚0.05 mm为测试基准.当蒸发温度在75~115℃,裂解温度在675~680℃时,介电强度达到5 500 V/mm,证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Parylene C膜有很好的绝缘性.  相似文献   

17.
用正电子湮没Doppler展宽能谱测量了不同成分近等原子Ti-Ni合金的不同温度淬火和1000℃淬火叉经不同温度退火后试样的线形S参数,结果表明:(1)淬火曲线高温部分和退火曲线低温部分的S参数变化符合单空位机制;(2)正电子可探测到沉淀相的温度区间为:Ti-49.0at% Ni约是300°~700℃,Ti-50.0at% Ni约是350°~700℃,Ti-50.5at% Ni、Ti-51.0at% Ni和Ti-51.5at% Ni均约是400°~700℃;(3)富Ni侧合金中的"缺陷"量易受处理条件影响;(4)在相似的处理条件下,富Ni侧合金的"缺陷"量比富Ti侧的低.  相似文献   

18.
三种腈纶丝低温化学结构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和高比模等为一般材料所不及的特性,近年来在国内外一直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也努力探讨腈纶丝受热时发生分解、缩聚、重排和消除等一系列复杂反应机理[1~3].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4—2012年西安高空气候资料月报表,分析对流层顶气象要素的年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对流层顶的气候趋势.结果表明:西安第Ⅰ对流层顶仅在11月至次年4月出现,第Ⅱ对流层顶则全年都有,复合对流层顶出现月份与第Ⅰ对流层顶一致;第Ⅰ对流层顶高度1月最低,其后逐月增加,第Ⅱ对流层顶5—8月高度较高,11月至次年2月高度较低;第Ⅱ对流层顶温度最低月与高度最高月相对应;10月至次年5月盛行西风,6月大幅向北偏转,7月盛行西北风,8月、9月向南回归,幅度较大;风速年内变化明显,11月至次年2月较大,2月后逐月减小,8月风速最小,8月后又逐月增大;38年以来,第Ⅰ对流层顶高度、温度变化趋势无论升降,均不显著;第Ⅱ对流层顶1—10月高度呈上升趋势,温度1月、4月升高,7月、10月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粉质粘土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及温度分布特性,采用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仪及低温试验箱,对兰州粉质粘土进行了室内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试验土样采用人工制备兰州黄土,液限33.0%、塑限19.5%。试样直径为10cm、高度21cm;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4%、18.1%、24.6%,干密度分别为1.27g/cm3、1.40g/cm3、1.53g/cm3,不同温度差为7℃、9℃、11℃。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了7组试验工作,测试了试样在封闭系统中单向冻结水分迁移及温度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一定范围内侧壁存在裂缝,裂缝处存在冰透镜体。冻结温度差对试样冻结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温度差越大水分迁移量越大。但就含冰(水)量峰值而言,温度差较小时峰值较大。干密度较小时水分迁移量较明显,含冰(水)量峰值较大。当初始含水率小于液限时,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迁移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