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厦门科技》2013,(4):3
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6月海沧区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目前生物医药港一期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二期厦门生物医药中试产业化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期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有生物制药与保健园、化学制药与生物技术园、医疗电子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和疫苗、化学药物及化  相似文献   

2.
《厦门科技》2015,(2):5
<正>www.xmbio.gov.cn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一十百千"的跨越发展格局。至2014年底生物医药港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1家,产值超百亿元,产品领域涵盖蛋白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诊断试剂、医药中间体、  相似文献   

3.
<正>www.xmbio.gov.cn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一十百千"的跨越发展格局。至2014年底生物医药港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1家,产值超百亿元,产品领域涵盖蛋白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诊断试剂、医药中间体、  相似文献   

4.
《厦门科技》2016,(4):4
正www.xmbio.gov.cn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一十百千"的跨越发展格局。至2014年底生物医药港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1家,产值超百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www.xmbio.gov.cn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一十百干"的跨越发展格局。至2014年底生物医药港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1家,产值超百亿元,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一十百千"的跨越发展格局。至2014年底生物医药港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1家,产值超百亿元,产品领域涵盖蛋白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诊断试剂、医药中间体、保健品原料、医疗器械及化妆品。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市级企  相似文献   

7.
正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沧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1年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一十百千"的跨越发展格局。至2014年底生物医药港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1家,产值超百亿元,产品领域涵盖蛋白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诊断试剂、医药中间体、保健品原料、医疗器械及化妆品。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市级企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8日,西安高新区长安科技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我校参与投资和建设的大学生物医药园也同时举行揭牌仪式,陕西省副省长陈宗兴、中共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西安市市长冯煦初等出席了奠基仪式。我校副校长孙勇、杨春德和有关处室负责人及5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奠基和揭牌仪式。西安高新区总体划分为产业、公共活动、配套住宅三大区。产业区根据不同类型划分为示范产业园、电子信息园、生物医药园、机电一体园等7个园区。大学生物医药园是由我校及西安高科集团、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超群科技股份公司、西安石油学院、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师范…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技》2014,(9):F0004-F0004
<正>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简称"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作为创新园的核心和标志,由天津市政府投资11亿元率先启动建设,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路220  相似文献   

10.
日前,科技部、天津市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共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该区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为核心,规划面积10km2,拟投资100亿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平台,实施吸引生物医药领军人才的突破性政策。经过5年建设,推进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重大项目100项,聚集企业和研发机构100家,带动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使滨海新区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  相似文献   

11.
《天津科技》2010,(4):F0003-F0003
<正>作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核心和标志的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路220号。现有员工3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本科20人;8人入选天津市生物医药创业领军人才,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5,(2):33-34
<正>一、完善规划,拓展空间2015年,高新区将全面完善规划体系,完成《浙江生物医药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生物医药高新区启动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浙江生物医药高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划工作,并逐步修订污水、供热、电力、河道等方面的专项规划,为高新区开发区建设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同时,高新区将着力围绕10.33平方公里的一期启动区块进行开  相似文献   

13.
<正>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位于滨江区滨安路688号,由杨林集团控股,是中国首家以体外诊断产品(IVD)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与智慧健康专业科技园,也是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兴民营高科技园。园区以提供技术支持、政策咨询、人员培训和产品研发、检测、评价等服务为抓手,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或技术难点,强化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已引进了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  相似文献   

14.
《厦门科技》2006,(3):I0001-I0001
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暨海沧科技创业中心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新阳工业区10#-3地块,与柯达(厦门)公司、厦门卷烟厂、正新轮胎厂相邻,总用地14.15万M^2,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厦门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之一。厦门市围绕"美丽厦门"产业升级的行动计划,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巨人企业,着力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并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两岸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规模较大,现已成为专业性“孵化器”。作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园内建设了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工程生产车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药物合成与制剂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开放性实验室,为生物医药企业、农业生物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船舶进出厦门港的安全航行,本平台通过分析厦门港通航环境,采用了卫星遥感影像图技术、IBMR全景图(虚拟三维)的航行背景图显示与AIS信息的综合显示等新技术,在互联网上发布厦门港最新助航设施、航道锚地、码头泊位、水深、全景图、水文气象、海事信息服务和AIS信息等各类船舶助航信息.该项目能够帮助船舶用户获取厦门港的海上...  相似文献   

18.
国际合作     
《广东科技》2014,(11):31-32
正中以产业园首期2015年底将建成中以产业园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中以合作国家级园区,位于东莞松山湖南部滨湖区,整体规划面积380亩,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重点开展东莞市与以色列在水处理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以产业园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将打造成为"中国水谷"。根据规划,中以产业园将按照开放市场、引进技术、自主创新"三步走"的发展方略,计划通过五年以上时间的成功运营,力争引进一批中以合作的优质科技项目,计划引进8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天津科技》2014,(3):F0003-F0003
<正>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2006年6月26日,科技部与天津市签署了《国家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议定书》。2007年6月26日,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  相似文献   

20.
厦门港船舶引航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厦门港及其船舶引航的特点,综合应用差分GPS定位技术、AIS技术、电子海图等先进技术,完成了具有特色的厦门港船舶引航系统的设计,并在厦门港投入使用.经应用表明,该系统的功能强、操作便捷、设备便携性好,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厦门港船舶引航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