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后殖民理论和韦努蒂后殖民视角下的异化策略的分析,将教学中经常提及的异化翻译策略与韦努蒂提出的后殖民视角下的异化策略进行比较,阐述了二者在研究视角、异化方法、动机、效果以及侧重点五个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因此这本书对于研究异化翻译理论的学者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分析《译者的隐身》一书的论证过程,可得出两点启示: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既含有解构主义的因素,也含有文化研究派翻译理论的因素,给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贴标签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中论域和翻译方向均有明确定位。当我们站在中国语境的立场来考察英汉互译时,是否还应该一味地提倡异化翻译,这是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淑婧  邓新梅 《科技信息》2010,(20):I0181-I0181,I0184
韦努蒂的异化理论不是一种翻译策略,是在译文中表达的时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的一种道德态度.翻译策略的选择、外语文本的选择都可能产生异化的效果.他提倡异化的目的之一是可以彰显文化他者的差异,让目标语文化见证不同的价值观.本文将运用韦努蒂的异化理论来阐释林纾翻译作品的主题、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文本选择中的异化和归化痕迹.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可以从两方面实现:一是源语文本的选择;二是抵抗式翻译策略的使用。韦努蒂对中国近代翻译家严复翻译进行了研究,指出严复的翻译是"绝对归化"的翻译。然而无论是从源语文本选择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严译都符合韦努蒂异化翻译的标准。本文将以严译《天演论》为例,以韦努蒂归化异化理论为框架,分析严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理论,探讨了把归化异化看成是二元对立策略的误解,进一步了解这一对术语是指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的道德态度。韦努蒂指出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是有差异的,抵抗式翻译要最大的保留源语的文化差异,保留陌生性,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以在目的语中改变文化价值的等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作者认为,随着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中西文化对话的深入和读者对差异性译文的期待,异化在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青 《科技信息》2011,(2):151-152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指出他的这一翻译策略是对英美霸权传统的挑战。同时他的异化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读者的需求上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上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评析白先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英译本。译者灵活的运用了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注重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也考虑到译语的可接受性,两者相得益彰,有效的传递了异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翻译策略只有两个——美国人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研究发现,鲁迅1935年用"归化"二字描述自然流畅易懂的翻译,是"归化"翻译策略的首创者。60年之后,美国人韦鲁蒂用domest icat ion描述透明流畅易懂的翻译,中国人将domest icat ion翻译成"归化",并把"归化"翻译策略的专利转让给韦努蒂。鲁迅1935年在用"归化"二字描述自然流畅易懂的翻译的同时,提出"保存洋气"的翻译策略。60年之后,美国人韦努蒂提出forei gni zat i on翻译策略,中国人将意义为"洋化"的f or ei gni zat i on翻译成"异化",并将鲁迅的"保存洋气"掩盖在"异化"之下。真实情况是,鲁迅是"归化"和"保存洋气"两个翻译策略的首创者,"保存洋气"是一种独立于"异化"之外的翻译策略,韦努蒂只是foreignizat io("洋化",被误译成"异化")翻译策略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9.
贺芳 《科技信息》2011,(6):172-173
在近年来的翻译论坛上,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一直是翻译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杨宪益夫妇的力作—《红楼梦》的英译本,杨宪益凭借其高超的翻译技巧,成功地使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多种翻译手段对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了娴熟的处理,最大程度地传递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以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杨宪益《红楼梦》歇后语翻译为个案,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弥补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0.
温弘 《甘肃科技》2010,26(15):185-187,192
解构主义主张多元性看问题,打破结构的封闭性;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求异,质疑传统的忠实翻译理论。在其思想影响下,美国学者韦努蒂对文本背后权力关系进行了批判分析,在认识翻译中不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异化翻译策略,对翻译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林语堂先生英译的《浮生六记》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元素,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很大程度取决于文本的翻译目的.该文从实例分析林语堂先生在翻译目的的引导下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并用,在不影响可读性的情况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魏随群 《科技信息》2009,(33):T0183-T0183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极力主张异化策略,反对归化翻译。然而他的策略是以采用不流畅、不透明的言语风格,刻意保留语言的文化色彩为前提的,这种翻译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必然会破坏目的语的语法规范和文化规范,最终会破坏译文的可读性。在这种策略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应该与目的论相钴合,才能解决其太过极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韦努蒂(Venuti)和鲁迅分别是西中方异化翻译的代表,都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因素。然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是以抵抗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为出发点,提倡保留译入语文化;鲁迅以丰富汉语,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为目的,提倡“直译”外国作品,甚至不惜牺牲译文的流畅而引进外语文法。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具体解读两种异化翻译思想;第二部分析了两人异化翻译思想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两人思想对于译坛的影响;第四部分对比了韦努蒂和鲁迅异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开始兴起,其中以劳伦斯.韦努蒂为代表,大力提倡异化即抵抗式翻译策略,批判归化,同时呼吁译者的"现身",批评译者"隐身"的状态。其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异化理论也有其局限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吴娟娟 《科技信息》2012,(4):176-176
本文以功能主义中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称谓方式、地名、时间和度量单位的翻译。经过分析发现,对于特定文化词语的处理,译者采取的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与译者翻译小说,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具代表力的译作之一。本文通过对这部译作的简要探讨,分析了林语堂的译文特色,包括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具体来讲,从选译词,到用韵,再到运用总体的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方式,无不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独到的翻译观,非常具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的传统角色是隐身。不过译者的隐身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韦努蒂反传统而推出异化翻译,其目的是使译者在译本中“现身”。可是,中外翻译实践表明,韦氏的这种让译者现身的抵抗式翻译也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对译者在文化翻译中所扮演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来看,译者在归化和异化的中间地带的适度现身更能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自《半生缘》英译本问世以来,学界关于该译本的相关研究仍寥寥可数。本文结合韦努蒂的译者显形理论,从文化负载信息的翻译、语相特征和情节处理等三个方面探索《半生缘》英译本中译者的显形情况,尝试为译者显形研究提供新角度。研究发现,金凯筠在翻译文化负载信息时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大胆地使用斜体在译作中呈现自己的理解;不改动与目的语文化相偏离的情节。由此可见,金凯筠的译者身份在该译本中是显形的,从而保留了《半生缘》的"中国味"。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林语堂作为中国译学史和翻译史上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翻译活动的同与异可以梳理为三个层面:拿来与送去,异化与归化,直译与美译。他们的差异表明:译者的主体性是文学翻译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译者的文化态度在他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影响林语堂英文创作、翻译策略的选择因素和林语堂作品大受美国人欢迎的原因,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林语堂在海外30多年里的翻译、编译、用英文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发现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受个人喜好、赞助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译者的翻译活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所做出的选择性活动。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关注译品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文本和适当的翻译策略是译作能得以被接受和文化能得到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