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尔夫对“生活”的意义有着独特见解。其文学创作观的独到之处在于突破主客观真实 ,超越孤立自我 ,在艺术中达到“自我”与“他者”的社会融合。伍尔夫的四部小说《达洛卫夫人》、《去灯塔》、《海浪》和《幕间》表现同一创作思想主题 ,表明伍尔夫为此而作出不懈的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体现了伍尔夫要求超越现实 ,打破自我与他者的界限而达到融合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演连珠》作为一篇纯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一篇以形象思维方法表述的哲学著作,则涵盖了相当广阔的思想世界,可以说凝结了作者身处三国末叶至西晋时期那种大动乱社会的人生阅历与体悟,也包括了他的文学创作经验及关于文学美学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5.
余华深受卡夫卡的影响,他的小说《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正是借鉴卡夫卡《乡村医生》的尝试之作,两部作品在形式上都表现出真实与虚构复合的特点,又都在荒诞的文本中隐喻了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混乱。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余华以解构伦理来阐释这种混乱,表达出对生存的关注,卡夫卡则以反讽圣经故事表达出对西方化的犹太人宗教情感的失望,有着浓厚的神学内涵。但文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它对美好生存的执着呼唤,所以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又都表达出焦灼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自西方文学诞生以来,流浪主题就是文学创作的的最重要的母题。在那些敏感而善良的文学大师们看来,流浪汉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和群体,对他们的关注是检验一个作家的良知、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道德准绳。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禀承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传统,继《痴儿西木传》之后,使奥斯卡这个流浪者形象在20世纪世界文坛大放异彩。本文在流浪文学现代回潮的背景之下,结合作家人生经验和创作心态,从生存流浪与精神流浪两个层面来对作品的主题及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以获取作品给予现代人类生存意义探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评价一个作品要有参照系,有比较才有鉴别。李锋的长篇小说《残血》,是写文革的“残血”之斗。文革题材的文学创作已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历炼。李锋,你还能炼出啥?李锋以魔幻现实主义和浪漫传奇的人物设置和故事包装,叙述一场跨越历史时空但重点发生在文革的“残血”之斗。作者三四次提及“残血兵团”的造反派们挑选女人来享乐时拿阿Q来类比.这透视出作者已意识到两者的相似性。笔者以为,《残血》的“得”主要的不在于该书封面封底广告语宣称的所谓人与魔、爱与欲、善与恶、  相似文献   

8.
文学鑒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有密切的关系。作家写作品,就是为了讓讀者鑒赏;文学创作是文学鑒赏的对象。而文学鑒赏又是文学创作发挥社会作用的必由途径。因为作家写出作品,还只是具备了产生社会作用的可能;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有赖于讀者的鑒赏。一部作品不管写得多么好,如  相似文献   

9.
用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库切的寓言式创作,需要超越单纯的寓言式文本解读。因为寓言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观照,而库切并不把作品局限于封闭的系统内部,他更注重开放性、创新性而非社会性与时效性,他要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他更多的是关注人们的生存状况。从这个角度理解,库切的作品更倾向于单纯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创作《荒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荒原。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历史感”和“非个性化”文艺观。长诗隐晦深奥,内涵丰富。以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荒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长诗进行了再创造.赋予其深刻社会意义,使作品作者心灵荒原与西方社会荒原契合,表达了一代人的幻灭。  相似文献   

11.
东晋画家顾恺之绘制《洛神赋图》的原因跟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主要原因有“玄学”思想的盛行;士族中普遍形成了绘画鉴赏、收藏,品评的风气;画家与画工的区别等。并对顾恺之的画学理论在他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五味泉》是井冈山这块红土地上的本色作家的本色作品。与一些全国性的名篇相比,虽然艺术水准上还略逊一筹,但在对改革题材文学创作上的执著性、深入性、拓展性上,却也有独到之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改革年代的红土地情结,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3.
江淹的文学创作深受《楚辞》的影响,其诗、赋大量袭用《楚辞》的语言;并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充分展现了他遭受贬谪时的心路历程;他还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强调文学的讽谏意义。江淹自觉的学习《楚辞》和他崇尚复古的创作主张一致,这也正是他在骈体盛行,追求文学的娱乐价值的时代,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自从产生到介绍到我国来,对国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同时,对解构主义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学阅读层面的解构主义,却一直存在着很多的误解,有的简单地从字面意义把解构当作解开或者拆开,是对文章结构、意义等的破坏。认为解构阅读会导致虚无主义;有的简单地从德里达所言解构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二元等级秩序的颠覆出发.对号入座似地去寻求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于是不免牵强附会,离真正的解构阅读远矣。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特定的文本,分析文本的目的是为了阐释解构主义。解构解构主义。  相似文献   

15.
汤松波的《东方星座》讴歌了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选材新颖,手法独特,是诗坛一部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在抒写民族这样的重大题材时,坚持表现自我,贯注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还从“我”的角度出发,去处理素材,进行艺术构思,因此突破了政治抒情诗的藩篱,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审视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时,往往从主人公保罗在其成长过程中同其母亲葛楚德之间超乎正常阈限的亲情关系切入,将小说析介为诠释和确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范例。本文变换视角,把父亲瓦尔特·莫雷尔的悲剧性命运同西方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指出“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非人的劳力条件、生活状况扭曲了他的精神世界,破坏了他的家庭和谐,摧残了他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认为该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个人进行精神分析,更重要的是从人的精神困境中寻找社会方面的原因。因此,《儿子与情人》除了个人性的心理学主题之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7.
燕无师治学范围广泛,是我省著名的史学家.他对贵州史的研究不少方面开创先河,影响很大;又精于诗词,有《倥偬诗存》和《偶忽同存》问世;增长书法,对书法理论颇有研究.最近有机会阅读了他的《诸体文存》,感到他在文学创作方面骄文、散文都写得很好,古典文学的功底很深厚.《诸体文存》收集了燕玉师解放前后文章十余篇,解放前的文章用文言文,以楚辞体、魏晋骄文体、唐末散文体、明清四六体、明清小品体写成;解放后的文章,用语体,多以书序文写成.《诸体文存》中解放前所写的一组文章,始于1946年,止于1949年.从大气候看,这几…  相似文献   

18.
龚达联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1-193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19.
作家萧伯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女性的,他文中的女性都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家庭主妇,而是突破了现实的限制。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创造,在文中,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微微是自主自强型的女性;华伦夫人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惨遭迫害,但是仍旧寻求独立与自尊的女人,而且在很多读者看来,她“并不道德”。本文主要是研究剖析萧伯纳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高娟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13-114
2010年底,“闵凡利作品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中文系召开。与会的文学评论家、青年作家、专家学者近30人从不同视角,评述了闵凡利的中短篇小说集《一路莲花》《心中的天堂》《找啊找啊找啊找》等作品,就闵凡利的文学创作经历、创作心态、创作精神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评论家、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