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三种草酸根桥联的新型CdⅡ3FeⅢ异四核配合物[Cd3Fe(OX)3L6](ClO4)3,L分别为1,10-邻菲咯啉(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NO2-phen);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OX表示草酸根阴离子.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的研究,已推断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酸根结构,其中Cd(Ⅱ)和Fe(Ⅲ)离子均处于八面体构型.测试了这些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这些异四核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三种草酸根桥联的新型CdⅡ3 FeⅢ 异四核配合物 [Cd3 Fe(OX) 3 L6](ClO4 ) 3 ,L分别为 1,10_邻菲咯啉 (phen) ;5_硝基_1,10_邻菲咯啉 (NO2 _phen) ;2 ,9_二甲基_1,10_邻菲咯啉 (Me2 _phen) ;OX表示草酸根阴离子 .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的研究 ,已推断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酸根结构 ,其中Cd(Ⅱ )和Fe(Ⅲ )离子均处于八面体构型 .测试了这些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结果表明 ,这些异四核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的抑菌活性 .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邻菲咯啉在Na_2SO_4、KCl、KNO_3溶液中的直流取样极谱,常规脉冲极谱行为及其循环伏安特性。邻菲咯啉在滴汞电极上的还原产生两个波,第一个波是吸附前波,第二个波是二电子不可逆还原。紫外光谱吸收说明在上述溶液中邻菲咯啉与 Pd(Ⅱ)、Os(Ⅳ)、Au(Ⅲ)、Sn(Ⅱ)、Fe(Ⅱ)、Ga(Ⅲ)、Th(Ⅳ)均能形成配合物,用直流取样极谱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伏安特性,发现它们均能在汞电极上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还原波。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酯合过渡金属配合物与氮碱加合物的性能,合成了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钴(Ⅲ)配合物,利用其与邻菲咯啉的加合反应,得到了Co[(C2H5O)2PS2]2(C12H8N2)配合物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Co(Ⅱ)与2个二硫代磷酸酯的4个硫原子和邻菲咯啉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二硫代磷酸酯分子中的磷原子与2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Fe(Ⅲ)与乙基麦芽酚生成桔红色络合物,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砂糖中铁的方法,并与Fe(Ⅱ)—邻菲罗啉法作了比较。本法体系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稀盐酸介质中,邻菲啰啉活化Fe(Ⅲ)催化H_2O_2氧化硫代米氏酮的慢反应,用萃取手段控制反应时间,在525nm下测定水相中氧化产物吸光度的增加,建立了测定Fe(Ⅲ)的萃取催化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0.5μg/miFe(Ⅲ),线性范围为0.5—4.5μg/mlFe(Ⅲ)。用于水样中Fe(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间接光度法[1]测定了几种蔬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在pH=4.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抗坏血酸与Fe(Ⅲ)和邻菲罗啉相互作用形成桔红色的Fe(Ⅱ)——邻菲罗啉络合物,在波长520nm处,吸光度与抗坏血酸含量在0-300μg/50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率ε'=2.11×104Lmol-1.cm-1.用此法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含量,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分光光度—CPA 矩阵法同时测定 Ca(Ⅱ)、Mg(Ⅱ)、Fe(Ⅲ),以 CAS 为显色剂,确定了最佳条件,选择了适宜的测定波长.  相似文献   

9.
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丙酮为分散剂,硫代米式酮(Thio-Michler’s ketone,TMK)为汞的螯合剂,建立了水中痕量汞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新方法.对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最佳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包括溶液的pH值,萃取剂与分散剂的种类与用量,螯合剂硫代米式酮的用量,萃取时间等.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汞的浓度在110~420 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 1,富集倍数为30,检出限为55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n=8),回收率为92%~10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成本低、富集效率高且对环境友好,适用于水中痕量金属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的水溶液中铜(Ⅱ)-1,10-菲咯啉-赤藓红体系的荧光猝灭反应.铜与1,10-菲咯啉(Phen)和赤藓红(TIF)反应形成组成为[Cu(Phen)_2](TIF)的离子缔合络合物并引起赤藓红的荧光猝灭,此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其检测限为3.6μg·L~(-1)铜.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其它离子的影响.在用二苯硫腙-CCI_4分离和预富集后,方法可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直接分光光度法部分)测定铜的分析方法中,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其显色困难,无法测量,其原因是溶液酸性太强,导致亚铜离子无法和2,9-二甲基-1,10-菲啰啉充分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现通过测量溶液吸光度选择出溶液适宜的pH值,然后通过调整加入硫酸的浓度和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来控制溶液的pH,使溶液达到适宜的pH值范围,使得亚铜离子和2,9-二甲基-1,10-菲啰啉充分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温度下,头孢曲松钠能将Fe(Ⅲ)还原成Fe(Ⅱ),还原生成的Fe(Ⅱ)在pH为5.0的CH3COOH-CH3COONa缓冲介质中,与邻二氮菲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稳定的橘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建立了Fe(Ⅲ)-头孢曲松钠-邻二氮菲体系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头孢曲松钠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头孢曲松钠浓度在0.26~8.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224 3C+0.058 5,线性相关系数R=0.998 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8×105 L/(mol·cm),检出限为0.011μg/mL.该法用于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粉针剂的含量,回收率在97.5%~102.5%.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新近合成的二氯.邻菲咯啉-5,6-二酮混配锰(Ⅱ)、铁(Ⅱ)、钴(Ⅱ)配合物MLCl2(L=phen-5,6-dione,邻菲咯啉-5,6-二酮)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利用群论方法分析了标题配合物MLCl2的简正坐标和配位模式,探讨了这类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补偿法”测定了电对 Fe(phen)3_-~(3+)/Fe(phen)3_-~(2+)和 Cu(phen)3_-~(2+)/Cu(phen)_-2~+(phen 为邻菲绕啉)的标准电极电位。前者1. 0636伏,后者为0. 0144伏,说明经邻菲绕啉络合后,提高了 Fe(Ⅲ)的氧化能力,相反降低了 Cu(Ⅱ)的氧化能力。由于 Fe 电对的测定值基本与文献报导相近,故方法是可靠的。对于半反应 Fe(phen)_3~(3+)+e≒Fe(phen)_3~(2+)的标准电极电位数据,已有报导,但对半反应 Cu(phen)_3~(2+)+e≒Cu(phen)_2~+的标准电极电位及测定方法尚未见报导。本文应用“补偿法”测电动势的方法,验证了铁离子邻菲绕啉络合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同时测定了铜离子邻菲绕啉络合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Fe(Ⅲ)、Zn(Ⅱ)、Ag(Ⅰ)的邻菲罗啉配离子与四苯硼酸根生成三元离子缔合配合物沉淀的pH条件,实验验证了金属—邻菲罗啉配离子与四苯硼酸根的缔合比。用系数比率法测定了Fe(Ⅲ)、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Ag(Ⅰ)的邻菲罗啉—四苯硼酸根三元配合物沉淀的溶度积Ksp,并对有关缔合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分光光度--CPA矩阵法同时测定Ca(Ⅱ)、Mg(Ⅱ)、Fe(Ⅲ),以CAS为显色剂,确定了最佳条件,选择了适宜的测定波长。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u(tzda) (phen)(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phen为邻菲咯啉),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配合物中,与金属中心Cu(Ⅱ)离子配位的3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tzda2-配体酸根和1个水分子,2个氮原子则来自同一个1,10-邻菲咯啉分子,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四角锥结构.由于tzda2-的桥联作用以及氢键和π-π弱堆积作用,配合物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6 V~ +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带有两个游离水分子的羟基化邻菲咯啉双核铜配合物[Cu2(Ophen)2]·2H2O(HOphen=2-羟基-1,10-啉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为:a=0.384 2(5) nm, b=1.913(3) nm, c=2.691(3) nm, α=β=γ=90.00°, 晶体的其他参数为:Z=2, V=1.978(4) nm3, Dc=1.344 mg/m3, R1=0.083 9,wR1=0.147 1.该化合物中,配体邻菲咯啉发生了羟基化反应,形成羟基化邻菲咯啉,结构中还含有两个游离水分子.芳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铜-铜之间的弱作用使得该化合物分子形成一维梯形结构.  相似文献   

19.
对邻苯二甲酸根桥联铜多聚配合物{[Cu(phth)(phen)(H_2O)」·H_2O}(Phth表示邻苯二甲酸根二阶阴离子;phen表示1,10-邻菲咯啉)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探讨了配位中心铜(Ⅱ)离子的成键状况。结果表明,铜与配位原子N、O形成一个畸变的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二氰基二硫纶(mnt)和4,7-二苯基-1,10-菲咯啉为配体,混配得到Mn2+、Fe2+、Co2+配合物,通过其在丙酮(Acet)、二甲基亚砜(DMSO)和氯仿(CHCl3)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得出了电子光谱吸收带在相关分子轨道能级图中的对应跃迁关系,并对其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光致氧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