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病原菌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患病三疣梭子蟹样本中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及zobell2216E海水营养琼脂分离患病样本中的病原菌。采用细菌常规生化鉴定方法,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采用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采用人工感染实验的方法,证明分离菌株是三疣梭子蟹致病病原菌。该菌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在低于10 g/L的NaCl胨水中不生长。16SrRNA和gyrB基因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同源序列具有99%的相似性。分离菌株对三疣梭子蟹有明显的致病性。需钠弧菌是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镇九里村三疣梭子蟹严重死亡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嗜盐菌株ZSTB203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STB203菌株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具有芽孢,不含类脂粒.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与Halobacillus faecis NBRC103569的相似度达99.7%.进一步结合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将ZSTB203鉴定为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的成员.ZSTB203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 7.0,10%NaCl,生长需氧.  相似文献   

3.
产灵菌红素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糖化车间中采集的样品为试验材料,分离得到一种菌株,该菌株可产一种红色素,红色素经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灵菌红素.对菌株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并通过测定其16SrRNA基因序列的方法来鉴定此菌株.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种的亲缘关系最接近,16SrRNA基因测序BLAST结果表明此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相似文献   

4.
从高温环境中分离得到具有高产氢活力的微生物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Proteussp.该菌株能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多种有机物为底物催化产氢.该菌株利用葡萄糖产氢的最适条件为:葡萄糖浓度0.1mol/L;菌体细胞密度OD600=0.60;反应系统起始pH值7.0;反应温度40℃.在该条件下菌株的最高产氢活性可达8.05μmolH2/h·mgprot.  相似文献   

5.
BCD1是一株高度耐受重金属镉的细菌,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鉴定.结果发现,细菌BCD1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细胞呈短杆菌,单个存在,好氧.通过16SrRNA测序Blast比对后发现BCD1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相似性为100%,聚类分析后二者聚为一个分支,由此可以确定菌株BCD1为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  相似文献   

6.
从湛江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石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菌株HGY25,该菌株对多种食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7.
苯酚降解菌SZH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上海市苏州河中游分离得到一株兼性厌氧苯酚降解菌SZH3,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特性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初始苯酚浓度为500 mg,/L时,SzH3的苯酚降解率在60 h内就可达到95.4%.该菌株最高可耐受浓度为1300 mg/L的苯酚,对苯酚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0,温度30 ℃,转速200 r/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理生化、Biolog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3种方法,对一株分离自植物根际的具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菌株XG32进行了鉴定,比较了3种方法在最后确定种属上的重要性.研究认为通过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将菌株XG32鉴定到种,确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生物型Ⅳ(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iovar Ⅳ).  相似文献   

9.
对从南海海域沙虫(Sipunculus nudus)肠道分离到的1株海洋乳酸菌ZH-101,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subsp,torquens).采用双层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黑曲霉6种指示菌的抗菌活性并对该菌做了部分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培养6h后进入对数期,18h后生长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了从新疆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中分离获得的内生菌XJU-PA-4对植物及动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XJU-PA-4对玉米小班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5mm及18mm。(2)XJU-PA-4的16S rDNA序列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WL-6的同源性为99%,G+Cmol%含量为53.5%。结合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JU-PA-4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GenBank数据库的注册号为EU714296。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代谢产物具有抗细菌、真菌及抗肿瘤细胞活性的放线菌SH035.用乙酸乙酯萃取SH035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该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SH035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活性成分为Herbimycin A(除莠霉素A),且组分单一;菌株SH035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均与吸水链霉菌一致,其16SrRNA基因序列与吸水链霉菌的同源性最相近,初步鉴定其为吸水链霉菌.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菌株vv8及分析其胞外蛋白酶的酶学特性,首先,通过分子及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vv8进行鉴定;然后,采用明胶平板筛选法和Lowry法对菌株vv8进行产酶筛选和蛋白酶活性测定;最后,研究pH值、温度、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该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vv8的16S rDNA与比目鱼黄杆菌(C.scophthalmum)具有98.24%的序列相似性,属于Chryseobacterium属;菌株vv8的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为22℃,NaCl质量浓度为0 mg·mL~(-1),pH值为6.0;菌株vv8的胞外蛋白酶在pH值为5.0~10.0,温度为0~90℃范围内均具有酶活性,其最适酶活温度和pH值分别为40℃,8.5;在最适条件下,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冻干过程中,添加葡萄糖具有明显的酶活保护作用;Fe~(3+),Fe~(2+),Cu~(2+)等金属离子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洗衣液和尿素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独角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并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的介绍目前关于独角莲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苷类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甾体类化合物和挥发油,主要药理作用为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等,但其有效成分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独角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应用广泛的生物酶类,以LNU0165为实验出发菌株,对不同pH、温度条件下产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酶活力,确定LNU0165为高产菌株.从分子水平上对该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以及生理生化的鉴定.根据LNU0165菌株16SrRNA与GenBank数据库中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的16S rRNA的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确定LNU0165为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土壤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藏高原农田采集的13份土样中筛选到10株产淀粉酶活力较高菌株,其中菌株ZF-3产酶活性最高,该菌株采自定日县海拔4400 m左右处.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R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对其粗酶液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最适作用p H值6.0,Ca2+、Ba2+、Zn2+、Mn2+、Fe2+等多种金属离子对酶活有明显的激活作用,Mg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度夏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对象,从其体壁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原细菌.通过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征进行研究;以16SrRNA基因测序为基础,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伯麦罗氏弧菌(Vibrio pomeroyi);人工感染实验验证了不论是注射感染还是浸浴感染,该菌株均能导致仿刺参发病甚至死亡.此外,将本次实验获得的伯麦罗氏弧菌菌株SUS(V.pomeroyi SUS)与伯麦罗氏弧菌的其他菌株,如V.pomeroyi LMG20537T(典型菌株)、V.pomeroyi 929进行比较,探讨了来自不同海域的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伯麦罗氏弧菌为南移度夏仿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而且表明MALDI-TOF MS技术结合微生物数据库MALDI Biotyper系统的鉴定方法准确、便捷、重复性高,非常适合于传统鉴定方法易混淆的种类鉴别,这为南移仿刺参的疾病检查和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发酵滤液复筛抑菌率为54.45%,发酵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扩散,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为65.45%.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昌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针刺法对其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旱黄瓜茎基腐病原菌种类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该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4NO3,致死温度为69℃,10 min;大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25℃,小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30℃;两种孢子生长的最适pH,碳源,氮源均为5.0,蔗糖,NH4NO3。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1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myloliquefaciens(NR-116022)聚类呈一支,同源性为99%,因此把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进一步研究表明B11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筛选具有强溶栓活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纳豆菌,并对其形态、生长特性等进行研究。分离出单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并在不同条件下用测菌悬液吸光度的方法研究其生长特性。经菌落形态、菌体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枯草杆菌。该菌种在种子培养基中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8.0,生长温度为30~45℃,耐盐性较高,在含7%以下NaCl的盐溶液中均能生长。纳豆菌的生长条件适宜于下一步产纳豆激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