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5月和8月,本研究主要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3种,隶属于6科13属,全为无尾目种类,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6.51%.区系特点以东洋界成分为主,有21种,占物种总数的91.30%,其中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水栖型为主,占物种总数的56.52%.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为0.03,单型科数占66.67%,单型属数占61.54%,表明属间与属内多样性稍高.  相似文献   

2.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5月和8月,本研究主要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3种,隶属于6科13属,全为无尾目种类,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6.51%.区系特点以东洋界成分为主,有21种,占物种总数的91.30%,其中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水栖型为主,占物种总数的56.52%.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为0.03,单型科数占66.67%,单型属数占61.54%,表明属间与属内多样性稍高.  相似文献   

3.
2002年~2006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3种保护区新记录: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福建掌突蟾(Leptolalax liui).保护区现有两栖类29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9.66%,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0.34%,无古北界种.生态类型复杂,共有5种类型.结果表明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丰富.本文最后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调查和研究表明,广东省深圳市围岭公园有两栖动物9种5科1目,全部都属于东洋界物种,其中华中区和华南区的共有物种占66.7%,属华南区的物种占33.3%.已知爬行动物15种8科2目.属东洋界物种有14种,其中华南区物种有6种,占总数的40.0%;华中华南区共有种5种,占总数的33.3%;属华中区种有3种,占总数的20.0%.除此外有1种是属广布种.论文还分析了围岭爬行动物的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5.
曾小飚  苏仕林 《广西科学》2008,15(4):461-463
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动物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64.7%;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桂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了广西玉林市挂榜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两栖动物,共采集鉴定的两栖动物有155只,共计21种,隶属一目、5科、15属,占广西区种类76种的27.63%.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一华南区种,共10种,占挂榜山总种数的47.61%,但以华南区为主要成分.挂榜山的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系故(H′)为1.08373,均匀度指数(J)为0.81963.  相似文献   

7.
南岭地区两栖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地区有两栖动物36种,隶属2目7科17属,区系特点是①物种多样性保护较好,占中国两栖类总数的13.62%;②区系成份较为复杂,以华中-华南区的成分占优势,古北-东洋界种,华中成分也渗到本带中,分别为20种,8种,5种,另有华南区种3种,莽山角瘰、黑耳水蛙、小棘蛙为广东省分布新纪录③保护区面积偏小,专业队伍构成合理性差;④中国蟾螈、无斑肥螈、棘胸蛙、虎纹蛙等保护形势严峻.提出了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贵州柏箐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菁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24种。运用G-F指数对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单型科数仅1科,科中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两栖动物的单型科数达4科,科中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属间的多样性指数相似;但两栖动物科属水平上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9.
2006—2013年,从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昆虫标本1 380号.共鉴定出花尺蛾141种及亚种,隶属56属.其中,保护区新记录种138个、甘肃新记录属2个(Gagitodes、Thera)和甘肃新记录种18个.保护区的花尺蛾分别占甘肃省分布总属的81.16%和总种数的79.66%.优势属有Photoscotosia、Laciniodes、Rheumaptera、Xanthorhoe.区系组成特点是:保护区分布有花尺蛾141种及亚种,东洋界种类占总种数的2.84%,古北界种类占总种数62.41%,两界兼有种占总种数的34.75%,即以古北界成分占绝对优势.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因此,花尺蛾昆虫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和2012年4—5月,对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保护区内共有两栖动物1目4科14种,爬行动物2目7科18种。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型主要以东洋型为主,分布区主要以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物种为主。爬行动物的F指数、G指数、G-F指数(3.471、2.553、0.264)均高于两栖动物(1.830、1.946、-0.063),表示爬行动物的科属多样性与两栖动物相比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保护区内草丛生境中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最多,灌丛生境中的爬行动物物种数最多。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踏查法对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该公园有两栖动物9种,隶属于1目4科8属.其中蛙科为优势科,中国林蛙和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宁陕齿突蟾为稀有、濒危物种,在该公园发现的宁陕齿突蟾有14个,种群数量占已知总数的73.68%.公园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有4种,东洋界和古北界种分别为3种和2种,体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分布型则以季风型占优势,有5种.两栖动物生态类型多样,陆栖-静水型占优势,有4种,静水型和陆栖-流水型各2种,流水型1种.分布于伏牛山区的秦巴拟小鲵和花臭蛙在调查期间未发现.鉴于栖息地退化和丧失、污染、滥捕等对两栖动物资源退化造成的影响,建议设立以两栖动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加强两栖动物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宣传,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栖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斗篷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00多份。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204种,隶属于2门6纲16目57科123属。将大于等于10个种的科定为优势科,大于等于5个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其中优势科有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每个科所包含物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10.29%、7.84%、6.37%和4.90%,共计60种。优势属有乳菇属(Lactarius)、小菇属(Mycena)、虫草属(Cordyceps)、小皮伞属(Marasmius)、栓孔菌属(Trametes)共5属35种,占总种数的17.15%。对大型真菌的资源评价的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43种,药用菌49种,毒蘑菇12种,食药兼用菌13种。根据红色名录评价结果,有近危物种(NT)3种,无危物种(LC)77种,数据不足物种(DD)37种。中国特有种4种,其中白喇叭菌(Craterellus albidus)描述自斗篷山。本...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5月我们对广东连平县黄牛石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7目12科20种,东洋型14种占70%;南中国型3种占15%;古北型3种占15%.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II级保护动物2种;“三有”动物7种,说明该地区物种珍稀程度较高.翼手类共记录到3种,占所有物种总数的15%;啮齿类有9种,占种数的45%.  相似文献   

14.
海南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植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海南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扫把青冈 鸭脚木群落共出现44个科,95个属的乔木树种190种,其中种类数量大于5个的有樟科(24种),茜草科(17种),山毛榉科(17种),山矾科(11种)和山茶科(11种),主要属为新木姜属(6种),蒲桃属(6种),山矾属(12种)和栎属(13种).群落以热带分布型物种占优势,为895%.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成分最多,占358%;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占274%;其它热带分布型占253%,群落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温带分布型,约95%,中国特有分布属所占比例极低,仅为11%说明其物种的分化程度较低,同时,也说明山地雨林可能是一个广泛分布于东亚的常绿阔叶林的原始代表类型.样地1共有单个体种45种,双个体种20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304%和135%;样地2共有单个体种46种,双个体种26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383%和217%,这些低密度的或小种群的偶见种相对群落的主要种来说,更容易受到各种胁迫的影响而在群落中绝灭,从而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2015年7月及8月对甘肃省迭部县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繁殖鸟类8目29科95种,在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类生境中,阔叶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47种,多样性指数3.34),高山灌草丛及裸岩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23种,多样性指数2.90),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呈递减趋势.保护区鸟类区系中,广布种的种类有74种(占77.89%),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8.42%),东洋界的种类有13种(占13.68%),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33种、34.73%)、不易归类型(16种、16.84%)和古北型(12种、12.63%)分布为主.不同海拔生境中,广布种均占较大优势,东洋界及古北界种类比例少,这些区系上的特点体现了保护区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区三区交界的特点.保护区典型的青藏区物种有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雪鹑(Lerwa lerw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  相似文献   

16.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灌木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科学》2017,(8):1330-1335
采用样线、样带、固定观测样地及特殊生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植物区系成分和观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观赏灌木共有25科51属204种,蔷薇科、忍冬科和豆科是观赏灌木的优势科;蔷薇属、忍冬属、胡枝子属、绣线菊属等为优势属.在海拔分布上,以海拔800 m以下的灌木种类最多,随着海拔的上升,野生观赏灌木的种类不断下降;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共有14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的类型最多,所含灌木种类占整个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总数的50%.根据野生灌木的观赏特点,把野生灌木划分为观花类、观叶类等5种类型,其中观花类灌木占据优势,种类占整个保护区观赏灌木的54.9%,观叶类(8.82%)、观干类(8.33%)、观果类(14.22%)、观姿类(13.73%),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表明宝天曼野生观赏灌木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结合红外相机照相数据收集方法,对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在不同季节和繁殖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共43种,隶属于10目、19科、35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我国特有鸟类3种.按照居留类型分,有留鸟30种、夏候鸟5种,约占该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81.3%;冬候鸟3种、旅鸟2种,约占该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11.5%;依据动物区系划分,古北界鸟类较多,占65.1%.样线调查分析表明,密度较大的鸟类是大山雀、煤山雀、环颈稚和褐马鸡,优势种是稚科、啄木鸟科、鸦科、鸫科和鹟科,常见种属于鸠鸽科和山雀科,发现稀有种白冠燕尾;红外相机法调查结果表明,丰富度较大的鸟类为褐马鸡、环颈稚和红嘴蓝鹊,SPSS 24.0分析显示红嘴蓝鹊的平均海拔与时间显著相关.此外,利用两种调查方法首次在该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杓鹬、戈氏岩鹀和白冠燕尾.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变化的监测,而且也可为构建完整的鸟类保护与监测体系提供参考资料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漳河源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研究了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其中I级3种,II级18种,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45.65%,37.50%和47.37%.(2)采用优先保护评价体系对2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结果有所不同:属一级保护的有红椿、连香树、闽楠和桢楠4种,占总数的19.05%;属二级保护的有大果青扦、香果树、篦子三尖杉、鹅掌楸、红豆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喜树和黄皮树10种,占总数的47.62%;属三级保护的有厚朴、凹叶厚朴、榉树和巴山榧树4种,占总数的19.05%;属四级保护的有金荞麦、樟树和野大豆3种,占总数的14.29%.(3)该评价体系对21种植物的评价与分级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它们在该区域的受威胁状态和优先保护顺序.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的3个主要城市、7个边境一级口岸和2个缅甸边境城市及1个越南边境城市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记录到的贸易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共46种,从种类多到少排序依次分别是兽类22种,占47.8%;爬行类19种,占41.3%;鸟类3种,占6.5%;两栖类2种,占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物种总数的41.3%;CITES附录物种24种,占总数的52.2%.分析表明:穿山甲(Manis sp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虎(Panthera tigris ssp.)和熊(Ursus spp.)制品贸易频次较高,其销售用途主要是药用和收藏,国内外贸易市场上均有出售,且遇见频次在国外较国内市场高.除动物制品外,非法贸易还包括穿山甲、巨蜥(Varanus salvator)和龟鳖等活体,其中穿山甲频次较高.此外,针对非保护物种的贸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的贸易目的分别采用引导、扶持和制定政策满足合理需求,同时加强执法、市场监管、国际合作和公众教育,从而实现对保护物种非法贸易的严格禁止和非保护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弄清区域物种组成是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本研究参照最新版本的两栖爬行动物分类体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江西两栖爬行动物组成及受威胁物种状况,并根据物种组成分析了区系特点。经确认江西两栖动物有2目8科24属63种,爬行动物2目18科55属93种。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均东洋界占绝对优势,分布型上均以南中国型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东洋型。江西两栖、爬行动物受威胁物种数分别占江西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数的20.6%和32.3%。研究认为应加强对受威胁物种,特别是极危等级物种的重点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