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分析和探讨了公用征收必须具备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公正的补偿这三个法律要件,同时就解决我国公用征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的“三个依法”共同推进,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三者既相互贯通又有各自内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以宪法为核心;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它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明确自己执法的权限和程序.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所有人都受宪法法律的支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多起群体性事件表现了我国法制体系中救济制度的不完善性。我国宪法中规定了一系列公民基本权利,在“有权利必须要有救济”的法治理念下,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也必须有相应的宪法救济。在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我国的宪法救济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缺乏实效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在完善宪法救济制度时。首先必须区分违宪审查与宪法救济两者的关系,并在救济主体、救济对象、救济程序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众参与环境行政在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越来越重要,其依据即合理性的讨论是学界首先应予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环境权理论虽然无法直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法律依据,但是通过对该理论的讨论和传播,却可以使人们普遍认同民众确定的享有环境利益,因此它可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最根本的理论支持,而这也是环境行政程序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本身的特质也决定民众参与相关程序是法律的现实需求,而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众参与有关环境行政程序的明确规定,这可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实在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的"禁穆令"在全美引起极大争议,被联邦法院判定"冻结",此种举措迥异于我国的宪政生态。相较于美国成熟的违宪审查程序,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对宪法的解释权,但并没有规定解释宪法的具体程序。我国虽然在《立法法》中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法律、法规、规章是否违宪,但具体的提请程序和情形尚未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高锐玲  赵永林 《科技信息》2010,(31):415-415,418
我国宪法和法律理论界通说认为,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适用法律平等,而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事实上,这个源于过去法律本质是其阶级性的观点,随着理论界对法律本质讨论的深入发展,应当重新讨论和研究被长期否认和忽视的立法上平等的问题。立法上平等不仅为各国通说,而且也是各国违宪审查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了立法上平等,宪法规定的违宪审查制度,就是立法平等的宪法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目标。权力制约是法制国家的普遍规律,也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目的是希望公权的行使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之内,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佘民通过法律形式授予国家权力,从而依靠法律手段来维护公民的意志和利益,监督制约权力。笔者试图从立法、执(司)法及法律监督三方面探索用法律机制对公共权力约束之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公、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中,宪法基本上不涉及刑事诉讼的审判原则、审判制度、审判方式等。这些规定都是由其它基本法律加以明确。相反,如果以此来类推美国刑事司法概况,则是大错特错。具体说就是美国刑事诉讼法,它是将一些关系到人身权利和自由的行为规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从而保障刑事程序的正义得到实现。被告的权利主要来自于《权利法案》,正当程序,宪法第四修正案中平等保护条款。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占据核心地位。宪法诉讼也因此成为人权保障的最终性救济途径。我国由于缺乏宪法诉讼制度,导致公民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应当充分认识宪法诉讼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并激活这一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税收法律主义是税法的最高原则,与罪刑法定主义构成近代国家保障人民权利的两大手段.它包括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程序合法原则.目前我国宪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税收法律主义,在税收立法中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因此我们应该从授权实体和授权程序这两方面来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宪法.  相似文献   

11.
征地与拆迁等征收问题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政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本文旨在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宪法学是一门法律科学,这是由宪法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宪法学应然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宪法思想(宪法哲学)、宪法规范与制度及宪政运动规律。相应地,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也应该包括宪法原理论、宪法制度论、宪法保障论和宪法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树立宪法权威,宪法监督制度是树立宪法权威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宪法监督的执行主体不明确、程序缺乏可操作性、范围不全面.设立宪法委员会、完善宪法监督程序、建立相应的宪法诉讼制度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侦查监督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实现司法公正、强化程序正义、保障人权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宪法确立的现有国家政治体制条件下,如何发挥侦查监督应有的作用,需要厘清侦查监督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为改进和完善侦查监督法律制度、建立科学的侦查监督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孤立无援的实体权利没有相应法律程序的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结合国外立宪经验,将必要的程序性规定写入宪法,给人权以最高程序之保障,是今后宪法修改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语境下的行政协议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行政协议是区域内地方政府为克服行政区划障碍而进行合作的法律机制。行政协议的效力基础即其合法性存在于宪法和法律对地方政府管理职权的授予;行政协议依据其缔结主体和程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力位阶;行政协议内容不仅适用于政府间的外部合作,也适用于协议主体辖区内公众。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迁徙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迁徙自由权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基本人权,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迁徙自由原则是国际移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宪法中还未规定迁徙自由原则,这已经不适应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国应尽快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18.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民法、行政法的自身局限性是贫困的制度原因之一。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积极的公权利。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无救济即无权利,宪法对权利保障的最根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每一个可能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设置宪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20.
宪法解释对宪法的良性运转和国家的法治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如宪法解释程序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必须进一步明确宪法解释的具体程序、明确宪法解释的范围、研究制定我国的《宪法解释程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