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民主化的思想与实践形成于20世纪末,回应了20世纪中叶以来大科学发展中社会因素的彰显以及科学知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社会风险,从而深刻影响了公共决策。知识民主化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要求公众参与知识生产,利用公众掌握的地方性知识和公众的价值判断,优化公共决策;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知识的预设性偏见和不确定性的风险规避上,通过采取一定的知识民主化程序,对专家知识与公众知识和公众的价值判断进行有效调和,以服务于风险社会下日益复杂的公共决策需要。  相似文献   

2.
强纲领与知识的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家大卫·布鲁尔的“强纲领”理论的“强度”,分析了因果性和对称性的背景假设,特别关注了“知识的社会建构”问题。在细致考察了基于“不充分决定性”的具体论证之后,作者认为布鲁尔在论证中不恰当地降低了经验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因而未能提供知识的自然主义说明的普适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技决策中的公共知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判断和价值分配是决策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知识是事实判断的基础。科技决策中,由于事实本身的多重维度以及价值与事实的缠绕,往往会出现多种关于事实判断的知识主张,理性的科技决策应当以"公共知识"作为决策相关事实判断的基础。公共知识是对决策相关事实的多维度的共识性理解,具有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公共知识作为具有特定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倾向的多元行动者相互博弈的产物,经历了提出、辩论、整合和合法化等生产过程。公共知识生产是高度制度化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各个社会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公共知识体系,可以从行动者及其角色等八个方面把握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科学及其产品--科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确立了特有的信誉和权威,成为真理、公正、正确的代名词,并与客观性、进步密切相关.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这种科学传统形象渐露危机,越来越难以维持其正统形象.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再次对科学的传统形象以重大冲击,科学理性、崇高的形象逐渐从"神坛"走向了世俗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技术工具是技术智慧的物质化体现,是物质形式的知识智库。工具设计者制造适宜的技术工具,嵌入自己的理论学识、操作技巧和表达风格,建构技术工具知识。制作完成的技术工具被置于不同的情境,面向广泛的、异质的使用者,以不同方式,从不同方向,按不同程度被解读。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营养学知识在中西交汇的背景下,首先以传教士为媒开始在中国传播;进入民国以后,营养学知识在知识来源、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知识生产与实践构建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营养学话语。其中,食物是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构成这一观念逐渐被广泛认同,并以“健康”之名渗入国民的日常生活。同时,营养学还被塑造为一种政治观点,将其与民族国家建设联系起来。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营养学逐渐被建构成为一种科学、社会和政治的综合性话语。  相似文献   

7.
科技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经济和政治三个公共场域交互作用的产物,科技决策相关知识应当是一种"公共知识",兼具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等三重公共性。为化解科学不确定性和知识经济化引发的公共知识的公共性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科学家真理代言人模式"到"专家与技术官僚共谋模式",再到"公众参与模式"的演变。我国科技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轨迹,当前"官僚主导-专家论证"的生产模式已陷入公共性危机,应同时提升专家理性和扩大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证主义知识论的批判来建构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架构下,沿着知识论的两个基本追问——何谓知识?知识何以可能?即知识基于什么样的活动得以产生的追问,来分析已往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的研究在流行的知识论框架下存在的问题与缺失。从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看,科学知识作为描述性知识,其目标与意图就是在于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存在方式;技术知识作为行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知识,其目的在于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而工程知识作为造物行动中的情境化知识,其目的在于人工物在现实中的成功建造。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猜想与选择:由经验到科学知识的主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工具主义、建构主义、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实证主义等理论流派见解启发下,以私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区分为前提,认为知识建构于“概念”形成与结构猜想,结果于主体的工具有效性选择;科学知识不外是符合以实践有效性为核心标准的“科学化之筛”要求的知识;以此对个体知识生产过程给予过程描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知识观两个传统进路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建构是在知识-社会互动的语境中展开的。进而以维基百科为例考察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生成机制,在分析其知识建构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社会互动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机制包括知识建构的多主体参与性、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知识体系的相对系统性、知识生成的情境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维斯特(E. Wüster)在其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1]中定义“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传统的术语学研究局限于对词汇的研究,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术语的抽取和标注更多地来自真实文本,特别是更加依赖于知识库的构建。本研究重点在于以越南为例构建南海领域汉英本体知识库,对领域相关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以实现对南海领域知识的系统组织,更好地服务领域术语研究和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翻译。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惠特利(Richard Whitley)的“科学场域”视角和沃恩(Diane Vaughan)的“组织特征”视角,指出作为中观层面的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框架中应该整合两种类型的研究,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与境。  相似文献   

13.
当代知识论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使社会科学哲学发生了问题转换———从"科学性"问题到"正当性"问题;第二,促进了社会科学哲学出现了知识论向度;第三,使得社会科学知识论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是以假说的形式被提出并通过不断的经验证实成为科学理论而被接受的。科学假说是科学家把对世界的信念和看法用语言陈述的形式具体化了的命题。这种语言层面的命题表述,涉及把世界的本体实在翻译成有意义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由于世界本体实在的相对性及本体论的相对性,使得由此建立起来的科学假说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本体论的相对性构成科学知识不确定性的根源。奎因通过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把这一问题明确地表现出来并进行了具体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科学文化为大学人的自我发展树立了目标并创造了环境条件。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注重科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大学人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风险社会中,科学知识与常人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知识—权力关系。风险知识的生产参与了社会结构及利益框架的再生。而公众批判是将社会制度/利益结构的反思与知识生产体制的反思结合起来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PUS研究的两种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评析了目前PUS(公众理解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种思路和主张,以及相关学者在这两种思路下所做的工作.两种思路的倡导者都在历次全国及跨国调查的范围内,构建自己的分析模型,都为PUS研究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