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生长激素基因促进鲤鱼胸腺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琼林  汪亚平  贾伟章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03,48(12):1298-1303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 获得转“全鱼”生长激素(GH)基因鲤鱼(转基因鱼), 并对其胸腺发育进行观察. 1龄F1转基因鱼胸腺显著增大、重量增加. 单侧胸腺最大重量达295 mg, 最小为190 mg, 平均为218.6 mg; 而对照鱼胸腺最大重量仅为81 mg, 最小只有20 mg, 平均为42.5 mg. 转基因鱼与对照鱼胸腺绝对重量之比为5.14︰1, 胸腺重量指数之比为2.97︰1. 显微观察表明, 转基因鱼胸腺高度发达, 外区明显增厚, 胸腺细胞高度密集; 而对照鱼胸腺出现退化, 外区较薄, 淋巴细胞分布较为稀疏, 可见明显的脂肪细胞团. 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显示, 转基因鱼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小淋巴细胞, 未发现结构上的异型性变化. 上述观察证明, 转“全鱼”GH基因明显促进鲤鱼胸腺继续发育、胸腺细胞增生和有效延缓、防止胸腺退化.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转GH基因鱼的免疫生物学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剑鱼,即海洋里的长吻鱼,因其前颌骨与鼻骨突出延长到口前方,呈平扁长剑状而得名。它那前冲的吻足有1米长,极似侠客手中的"三尺剑",故海洋生物学家取其名为剑鱼,雅号"洋中剑侠"。剑鱼为环世界性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上层鱼类,全世界只有一种。成年剑鱼最大的体长可达6米。  相似文献   

3.
上海科技馆科普影视创作部近年正在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电影。2012年的拍摄主题是文昌鱼,而孵化过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文昌鱼虽然名义上也叫"鱼",却没有脊椎,这让它们看起来更像虫,而不像鱼。  相似文献   

4.
<正>泰国洞穴中有一种可说是独一无二的盲鱼,它既能行走又能攀爬。科学家最近发现,它在瀑布上行走和攀爬的方式与四足动物几乎一样,而与现存且已知的其他鱼都不同。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始于大约4.2亿年前的"从鱼到人"的进化。当时,一些鱼的鳍开始转化为肢腿。科学家说,这种盲鱼的解剖结构很独特。它拥有科学家之前认为只有四足动物才  相似文献   

5.
一、(鱼安)(鱼康)鱼 (鱼安)(鱼康)鱼生活在千米深海底,头大而扁平,阔口横生,身体无鳞,相貌丑陋,渔民称它为"癞蛤蟆鱼",又因它的叫声像老头子咳嗽,故又叫"老头鱼"。(鱼安)(鱼康)鱼身体笨重,不善于游泳,只能用腹鳍在海底爬行,平时它把身子埋在沙里,只露出头和嘴巴等待食物。这种鱼所以能生存下来,全靠它的背鳍上长着一根很长的"钓竿",这钓杆是第一背鳍演化而来的。在钓杆顶端长出一个小肉片,肉片能发出红蓝白等色光,在黑暗的海底闪闪发光,召来好奇的小鱼。当小鱼向发光器游来时,它把发光器不断向自己嘴边移动,当小鱼也  相似文献   

6.
王壬学 《科学通报》1990,35(18):1422-1422
一般的转基因鱼的产生,都是通过将外源基因注入受精卵。只有Ozato是用青鳉鱼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用卵母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研究,可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卵核(生发泡),而一般鱼的受精卵在显微镜下看不到核。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只有青鳉鱼的卵母细胞已做到在离体状态下成熟,并能受精、发育和孵化出小鱼。解决鱼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授精的问题,在转基因鱼研究和发育生物学其它领域的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很多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地南北迁徒,很多哺乳动物也因逐食而来回奔走。水下动物中也有喜欢终生旅游的一族,而在这方面我们知道得最多的要属马哈鱼了。但除了马哈鱼,还有一种出生于淡水,成熟于大海,年老时仍不忘落叶归根,最后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句号的勇士——七鳃鳗。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系间斑马鱼的细胞核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炜  汪亚平  陈尚萍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01,46(24):2062-2065
以斑马鱼AB品系囊胚晚期胚胎细胞为细胞核供体,以斑马鱼长鳍品系未受精的去核卵为受体,进行不同品系间斑马鱼的细胞核移植,采用显微注射法,操作胚胎1119枚,获得克隆鱼14尾,RAPD分析显示,克隆鱼与细胞核供体鱼的DNA扩增带纹一致而与受体鱼不同,表明克隆鱼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细胞核,模式动物斑马鱼的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建立,有望在研究动物发育过程的基因功能、细胞核的发育潜能及核质关系等重要问题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吃鱼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都离不开鱼菜名馔。这不仅因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离不开"鲜",而汉字的"鲜"字是由鱼和羊组合而成,更是因为"鱼"与"余"二字同音,便衍生出了"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等多种寓意,象征着富庶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句话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对四大美女的赞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都属历史典故。其中,“沉鱼”讲述的便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而她更是位列四大美女之首。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     
有的鱼只吃鱼鳞是真的吗? 非洲大陆最大的湖坦噶尼喀湖因盛产珍稀鱼种而世界闻名。其中有一种数量很多的鱼非常奇特,它们只吃鱼鳞。 研究人员把这种鱼放入水槽,喂它们蚯蚓和虫子,  相似文献   

12.
体重与高度     
多数成年动物,不论它们吃多少已无关紧要并能达到基本的体重。体内某种“重量稳定器”调节它们的新陈代谢,使之达到一定的指标。鱼似乎缺乏一个“重量稳定器”,而总是不停地生长。因为这些鱼完全被四  相似文献   

13.
有很多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地南北迁徒,很多哺乳动物也因逐食而来回奔走.水下动物中也有喜欢终生旅游的一族,而在这方面我们知道得最多的要属马哈鱼了.但除了马哈鱼,还有一种出生于淡水,成熟于大海,年老时仍不忘落叶归根,最后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句号的勇士--七鳃鳗.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人在阿根廷科尔多瓦省一座水库中钓到一条长着三只眼睛的狼鱼。由于一座核电站的废水流入这座水库,当地民众担心这条恐际的狼鱼是水库受到核污染的结果。这条鱼将接受检验,而核污染可能造成生物变异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洋中剑侠 年轻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罗伯特一直对剑鱼有着极大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整整10年的跟踪研究,搜集了大量资料,发现了关于剑鱼的许多趣事。而他的业余爱好是研究汉语,而且酷爱武侠小说。因此,罗伯特对剑鱼有过这样一段描写:武侠小说家笔下的侠客,手中都有一把削铁如泥、犀利无比的宝剑,且出剑之快速、剑术之精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与剑鱼相比,却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16.
在各地一些神秘的江河湖泊中,在人们的传说中常常有巨型水怪出现。科学家表示,这些水怪不过是一些巨型鱼而已.由于巨型淡水鱼数量稀少且很难被捕捉到而显得神秘。为了探索那些神秘的巨型鱼,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鱼,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泽博·霍甘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全球大鱼项目”,并评选出了哲罗鱼、巨鲶、白鲟等十大巨型淡水鱼。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次发现盲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盲鱼不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而眼睛盲了的鱼,而是由于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水中,经历漫长的适应过程,眼睛逐渐退化所致。世界上已发现的盲鱼种类不少,其中著名的例子要算美国的盲鳉Arablyopsis spelaeus(属于鳉形目的盲鳉科Amblyopsidae)和古巴的盲鼬鳚Stygicola dentatus(属于鲈形目的须鼬鳚科Brotulidae);此外,鲇形目盲鱼  相似文献   

18.
动物的性变现象在鱼类中较为突出。美国生物学家经多年观察发现,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斑鱼,它的性别一天内变更数次。在产卵时候,一对婚配的蓝条石斑鱼,其中一条先产下鱼卵,而另一条则充当雄性。稍后,它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雄性的变为雌性。原来充当雌性的则变为雄性。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在一天数小时之内,这种鱼共发生5次性变。红海里生长一种红鲷鱼,它因一身火红的颜色而得名。这种鱼一般是一条雄鱼和一二条雌鱼生活在一起。雄鱼外观美丽,身体健壮,是一家之王。可是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去,雌鱼就会惶恐不安,无所适从。过了几天,它们中间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性填  相似文献   

19.
据传,在全球各地一些神秘的江河湖泊中,常常有巨型水怪出现.科学家表示,这些水怪不过是一些巨型鱼而已,由于巨型淡水鱼数量稀少且很难被捕捉到而显得神秘.为了探索那些神秘的巨型鱼,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鱼,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泽博·霍甘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全球大鱼项目",并评选出了哲罗鱼、巨鲶、白鲟等十大巨型淡水鱼.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0,(8):8-9
<正>一般人都知道海里有大鱼,例如鲸鱼。其实,河里和湖中也有大得出乎一般人想象的巨无霸鱼,尽管这些庞然大物并不能同海中的巨无霸相提并论。下面是一些最受关注的淡水巨型鱼,对一般人来说,它们大得出奇,而科学家更关心的是它们的种群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