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依托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库,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速公路路面检测经验,总结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而为控制和加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提出了建议.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是车辆橡胶轮与路面表面接触后对车轮摩擦能力大小的表征,目前的规范中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用构造深度、横向力系数作为规范表征指标.笔者长期从事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掌握大量路面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检测数据,所在单位依托大量路面检测数据成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笔者基于大量数据信息,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逐年统计分析、追踪观察,进而总结出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影响作用的变化及衰减特性,进而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桥隧比隧道段路面抗滑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影响山区高速公路高桥隧比路段的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与特性,从路面摩擦产生机理、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和路面抗滑性能降低后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对高速高桥隧比路段的隧道段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调查与测量,分别从路面抗滑性能连续变化趋势、不同类型隧道抗滑性能特性和隧道路段路面抗滑性能特性方面做趋势图;对比了短、中、长与特长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趋势稳定程度。结果表明:路面磨耗、路面污染和路面潮湿三个因素是使高桥隧比路段路面抗滑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隧道群路段较普通路段路面抗滑性能较差,隧道群中不同隧道的路面抗滑性能差异较大,隧道与隧道连接段可能存在路面抗滑性能突变的现象,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后乐田 《甘肃科技》2012,28(14):139-140,1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因素的分析,并结合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提出了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集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为了研究矿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其5种不同走向、最大粒径的级配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和抗滑指标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4.75mm以上粗集料的质量含量和集料最大粒径对于路面的抗滑能力有很大影响,将Superpave技术的控制点和限制区概念引入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对于保持路面抗滑性能与耐久性能之间的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集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层厚、温度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断面轮廓线是分形曲线,其分数维充分反映了路面宏观、微观构造和分布密度信息.应用分形插值法拟合路面断面轮廓线,通过分数维在路面构造参数与抗滑、降噪性能之间的桥梁作用,分析了多孔水泥混凝土表面构造参数对路面抗滑及降噪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多孔混凝土表面构造,设计和制备路用多孔混凝土,铺筑抗滑、低噪音的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悦强 《科技资讯》2008,(33):61-61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其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变,最终达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状态。为使路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需进行路面养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机制砂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摆式摩擦法与表面回弹法,研究了水灰比、砂率、机制砂掺率、石粉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列。研究表明,机制砂抗滑性能低于天然河砂,石粉会显著改变机制砂混凝土的表观构造,各影响因素之间灰色关联排序为砂率水灰比石粉含量机制砂掺率,根据以上结论设计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滑性能预测模型,经验证此模型与试验实测值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水泥砼路面防滑的主要因素,对材料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提高路面抗滑能力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郑蕾 《汉中科技》2012,(1):65-66
概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过程,并通过对开裂原因、影响因素的分析,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过程的机理,提出了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有效的抗裂措施,延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构造施工质量和标准与车辆雨天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做到严格管理精心施工提高产品的优良品率,使之在通车使用中产生较好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平时公路路面养护工作,及时清扫公路路面上的砂土,减少对路面的磨损,延长抗滑构造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湿滑路面上汽车轮胎滑水性能影响机理,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轮胎模型和轮胎滑水模型,对滑水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和静态分析。基于轮胎运动边界方程和水流控制方程,对轮胎滑水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轮胎临界滑水速度随着轮胎气压、负载和花纹沟槽深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路面水膜厚度增加,轮胎临界滑水速度减小。探究各种因素对轮胎滑水性能的影响,为轮胎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需具备坚实、平顺、稳定、防水、耐久等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具有高标准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等。路面平整度是高等级公路路面两个主要使用性能之一,是车辆高速行使时是否安全和舒适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公  相似文献   

14.
韩民 《河南科学》2018,(3):408-412
现有资料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不足,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抗滑性能下降很快,良好的抗滑能力能够增强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水泥混凝土路面细集料的耐磨性能够改善路面的长期抗滑能力,选用高耐磨性能的路面材料是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的重要措施,能够从本质上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快速降低的问题.通过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对路面抗滑性能影响的研究,得出机制砂、天然砂和标准砂制作的水泥砂浆都会随水灰比的增大,其抗弯拉、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流动度和磨损量逐渐变大;水泥砂浆磨损量随屈服应力的增加逐渐降低,耐磨性能逐渐增强,且屈服应力和磨损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89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有坚实、稳定、防水、耐久等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具有高标准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等。路面平整度是评价道路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是车辆行驶时是否安全、舒适的重要影响因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平整  相似文献   

16.
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滑表层AK-13的碾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滑表层AK-13的碾压研究,探讨了其压实工艺的划分,提出了压实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就压实控制和效果进行了论述.为降低路面的残留空隙率、保证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可供道路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抗滑的影响因素及防滑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手推式摩擦因数车在路面抗滑性评价中的应用,介绍了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的工作原理、构造和测试方法。选取典型表面饰纹方式处理的高等级水泥路面作为试验段,对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以及摆式仪、铺砂法、连续式摩擦因数测试车(SAFEGATE)、横向式摩擦因数测试车(SCRIM)进行测试,利用相应的测值回归出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测值与不同测试设备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公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测值与摆值、构造深度的相关性与路面饰纹类型有关,对拉毛及露石2种类型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刻槽类型则相关性较差;对试验路选取的饰纹类型,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测值与纵向摩擦因数、横向摩擦因数均有良好的相关性;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与横向式摩擦因数测试车评价路面抗滑力等级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手推式摩擦因数测试车评价路面的抗滑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功能衰减,自行研制开发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速磨损仪,并用于对刻槽、拉毛和拉槽混凝土路面板进行室内模拟加速磨损试验,采用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法和磨损深度测试法对路面抗滑构造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刻槽混凝土路面板的抗滑衰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表面砂浆的磨损,抗滑功能衰减较快,第二阶段为砂浆和粗骨料共同抵抗磨损作用,抗滑构造变化缓慢;拉毛混凝土路面板抗滑功能的衰减呈现初期快、中期缓慢、后期稳定的趋势;拉槽混凝土路面板初期磨损较快,后期变化缓慢,路面的砂浆层并没有出现因磨损过度而裸露粗骨料。  相似文献   

20.
依托四川省内典型高速公路,在对其逐年交通量特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累计当量轴次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关系,进而研究了不同交通组成下路龄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规律性.结果表明,交通量以小型车辆为主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路龄间基本服从反S曲线特征,在加铺罩面后的第2~3年衰减幅度较大;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累计当量轴次间规律性不佳,车辆构成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有一定的影响,交通量以小型车辆为主时,路面养护维修措施实施时机可能不受路面抗滑性能指标的制约,但以大型车辆为主时,路面抗滑性能是主控指标之一.车辆荷载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清其演化特征,为沥青路面智能化养护抉择和处治方案实施时机提供依据,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