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巍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80-80,132
以经济为目的绑架勒索,一般人认为是经济发达的近代西方世界常有的事,殊不知,我国早在西汉时代就时常发生此类事件,究其原因,首先是与汉代商品经济的发达有关,其次是汉代“宗族横恣”;第三则是由于汉代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2.
汉代散文的风格,从大的历史时段上看,武帝以前和武帝以后、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经学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这种影响既表现在“独尊儒术”时代氛围下创作主体经典意识的确立和心态品格的变化上,也具体表现在创作中的引经、拟经、仿古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汉代诗歌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考和追求 ;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汉代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将汉代诗歌与汉代婚姻观念、婚姻形式作一联系 ,就个中所蕴涵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儒学与汉代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治国,儒家所重视的社会保障成为汉代仁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家庭养老、宗族互助、济贫救灾,其特征是重视富民,增强家庭自保能力,强调以家庭为基础的自保公助。虽然它并不能完全实行,但其中不乏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汉字发展的主导趋势是由繁趋简,其原因是由文字的使用特征决定的,但是影响汉字简化过程的具体因素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文章认为草书特别是汉代草书在汉字简化过程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在很多简化字直接取之于汉代草书;二是草书打破汉字的固有结构,使汉字朝简、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侯外庐是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所采用的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思想史研究对象是哲学思想、逻辑思想、社会意识的独特理解,为思想史研究作出了科学定位。在汉代思想史研究中,侯外庐研究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汉代思想作出了具体的研究,得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结论,为科学地认识汉代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致的文献分析和研究,参考前人的已有工作并结合当代日食计算程序,逐条对两汉时期保留的日食记录的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指出了前后<汉书>、前后<汉纪>、<通志>、<世史正纲>、<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及地方志等诸多文献中一些记录的错误情况,分析了一些错误的原因并予以修正.在此基础上指出,汉代在日食的观测和记录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最后采用汉代历法家的思路,利用可靠日食记录对<三统历>、<四分历>的合朔推算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三统历>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后天问题,并且在东汉初期变得非常严重,<四分历>虽然通过历元的调整暂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该历法所取得朔望月长度并没有实质进步,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与先秦爵制和南北朝唐宋散阶制度的比较,来探讨汉代禄秩制度的特点和倾向。先秦爵制与散阶制都属“品位”等级,独立于职位而以官员个人身分为本。汉代禄秩的“月俸”形式则与周代“稍食”相关,禄秩附丽于职位,居其职方有其秩,居其职则从其秩,具有以“职事”为中心的鲜明特征,这与秦汉“以吏治天下”的政治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汉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在汉代教育中,私学教育、又以其广博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鲜明独到的特点、渐至完备的体系,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汉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在汉代教育中,私学教育又以其广博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鲜明独到的特点、渐至完备的体系,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张敬煜 《科技信息》2008,(32):237-237
在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汉代墓葬中常能发现有大量金玉随葬,亦常发现墓主尸身不朽。汉代人为了维持先人的尸体不朽采取了种种方法,其深层次的主观思想因素是他们的灵魂观念。而这种灵魂观念极有可能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种死后信仰。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是拥有刚健朴厚民风与昂扬奋激心态的阳刚时代,不仅奠定了华夏文明的稳固物质基础,还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思维结构的意识倾向。汉代叙事的具体化特征有二:其一,汉代著作著录先圣遗事,援引经义以成文章。其二,汉代著作“道”、“政”结合,据道以观人事。汉代知识分子著作多列举先圣事迹,为今世殷鉴,同时引用经典著作为自己的主张增添合理性。陆贾《新语?道基》篇盛赞“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书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吴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是吴越文化民族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由越人变为汉人 ,使吴越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激变 ,此后二千多年吴越地区的文化个性 ,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汉语代替越语 ,尚武变为崇文 ,文艺与科技发达 ,养生与隐逸盛行等等 ,是汉代吴越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是编钟制作应用的鼎盛时期,而汉代以后钟乐则在总体上走向了衰落.目前学术界对此历史变化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拟结合对现存实物及画像石等内容及社会背景的考察,来讨论汉代编钟的制作和应用规范问题,从制作技术、音律、配伍组合应用、应用等级规定和礼仪之外的应用等方面揭示汉代钟乐面貌,为探讨礼乐文明在汉代的演进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汉代今古文之争,是经学内部之争,它们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分疏,但更应统观;作为一种与时变化的学术,经学与儒家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此在通观中更应有分疏;汉代经学虽然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但汉代文学并没有沦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汉代小作坊生产勃兴的原因:政策调整,生产技术进步。介绍了小作坊生产的多种类型及其在汉代私营手工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探讨了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消费观念转变的影响,对家庭形态演进的影响,对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居延汉简的大量出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居延汉简出土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对居延汉简文字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对居延汉简上的草字研究,发现汉代草书并没有向今草那样完全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汉代宽松的文教政策、教育与选官制度的结合,促使了民间教育的蓬勃发展。汉代民间教育主要有书馆、精庐精舍、族学、庠序之学和义学等形式。民间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广博丰富,教育时间、地点上灵活多样,教育对象上有教无类,为汉代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教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汉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等方面。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情况下,鼓励族人互助互恤,引导宗族良性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丞相司直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监察力量。它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又于东汉初撤销,迄至东汉献帝之世又予以复置,都有其历史原由。从史籍记载的历任司直来看,大致可以探明丞相司直在汉代演变的轨迹。职能是官职机构设置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我们从丞相司直的几个主要职能,包括谏诤、检举、弹劾、司德等,便可洞悉汉代对司直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