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小说,其理论主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守成"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主张回归传统文化,追求本土文化身份认同;其二,反思工具理性的启蒙现代性,张扬审美现代性;其三,追求自然环境生态和人文精神生态的双重和谐。寻根小说作家力图通过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及劣势,来对自身文化进行重造,使其更好地参与全球文化交汇,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寻根小说的这种"文化守成"价值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西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其对多元现代性的自觉追求有着显性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创作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理念偏颇也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文明运动,是一种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的超越。中国的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本民族特色。因此,必然涵摄着深刻的历史合理性意蕴和鲜明的文化价值目标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实质是“合理性”的探寻与重建过程,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阐释;二是树立合理的功利价值观念;三是必须认真协调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矛盾;四是“理性文化人”的人文目标的设计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人性文化是对人性的反映和认识,是以某种观点、意愿、意识等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需要、情感、意愿和意志的张扬和外化,是以某种风尚、习俗、制度等社会规范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思想和人性价值的重塑和升华,是以人性理想和人性价值的再生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类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实现社会人性化和文明化的重要保证,是其他一切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为对象,以对现代性语境的反思为背景,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角度对乡土小说创作与现代性问题进行联系性考察,挖掘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作家们内在的精神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乡土小说家园想象乃至乡土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彭列汉 《科技资讯》2006,(12):140-141
西方各种社会批判主义在对现代性.特别是对作为现代性依据的“工具理性”的批判中,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片面的理性或者非理性,工具理性或者价值理性,都有碍社会的进步。把理性和非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走和谐社会建设之路,使我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自“信笔由缰”的40年代至“俯拾即文”的90年代所创造的一系列小说,或显或隐地体现了他现代性追求的复杂多变与纵深融合.无论是审美现代性的情感逆行与回环,还是社会现代性的潜藏与生发,汪曾祺小说总能在两者的反向流动中找到平衡点,使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在人性的深处达成同构.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徒变迁的深层动因。同时,作认为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9.
用历史的目光回顾广西文学特别是桂东南作家潘大林的小说,挖掘其文学价值是桂东南文化研究的一个主体层面。回归历史语境,从作家内心追求冒险写作与主流文学主动融合又相对抗拒的心态呈现,既表现为对主流文学审美价值的抗诉和叛逆,又呈现新的异质与异趣,是对主流文学审美价值的承接与沟通的先锋体验以及对于自然生态的敬畏崇高理想的文化守成。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现了作家自己对现实的理解,表达了她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追求和她对人性的期盼。严歌苓的历史题材小说,向内寻求叙事规律,向外诉诸历史示范。其创作目的是要定位于人性本体的思考,回归对现实世界的体认,营建精神家园。借用“元小说”中“戏拟”概念,可以揭示严歌苓历史题材作品中历史背后的异常特性和隐藏于细节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在费希特的"自我"异化思想中,他从理性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及批判精神。他首先承认了人是理性的动物。在《论学者的使命》中他把人的最终目的看成是对非理性东西的自由驾驭。费希特的"理性"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是与自由相联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理性"则是对普遍有效的规律的追求。但是费希特将对现实的理解变成了包含着对第一原理的追求与知识学的构建,从而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哲学上的抽象批判。  相似文献   

12.
赫·乔·威尔斯在小说<莫罗博士岛>中,通过叙述者普伦狄克在荒岛上遭遇被莫罗博士实施了活体解剖的兽人,目睹和经历了代表文明和野蛮的"人"与"兽人"之间的界线从开始的清晰到最后消解的过程,辛辣地讽刺了西方殖民者所标榜的"理性"只是人身上的装饰,它遮掩了人性的丑陋本质,是殖民统治者奴役和驯化土著人的合理借口和统治工具,表达了他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怀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在本质上验证了科技的工具理性功能,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客观的证明了单向度的工具理性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问题。突破工具理性的霸势,回归科技价值理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对科技功能的迫切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整合科技的两种理性功能,调整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提升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健康效应,才能达到科技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提出"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分析了法律的双重理论。布迪厄批判了语言的纯粹研究,认为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并不仅仅是沟通的手段。本文梳理了哈贝马斯的法律思想,并以布迪厄的理论对交往理性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形式的准确把握应站在对文化本质更为透彻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山西传统民居为例,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血缘与宗法,风水及阴阳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控制兽性,保持人性,追求神性的自我提升过程.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主要途径.教育使人获得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审美理性.教育理性的控制功能造就了人的高贵的精神性.教育理性的消解及其功能的变异,就预示着人的精神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人性善、恶,理性、非理性的探讨,揭示法律的社会基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作为法律产生和运行的基础,人性在法律上有着怎样的价值.同时对传统的人性恶是法律基础的命题提出疑问并指明作为法律的社会基础的人性着重在于人的理性层面.  相似文献   

18.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19.
朱正玲 《科技信息》2009,(6):114-115
Jane Austen was a writer in the age of rationality, which surely leaves its imprint upon her works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of the heroes and heroines in the novel manifest the fact that they are rationaUy-controUed. Such rationality, however, high- lights the unusual power of emotionality when the characters finally get married after experiencing complicated love This kind of first-back- grounding-emotionality-and-then-foregrounding it plot development in the works displays Austen's profound knowledge of life and her progressive thought surpassing her times. It also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erior rationalism and the interior romanticism" in her works.  相似文献   

20.
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工具理性文化的传播,使得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存在着失衡现象。绩效评估对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整合有重要作用,是整合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信念与责任、正义与效率、道德与制度的重要手段,以绩效评估整合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点是以绩效评估为支点,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向重人、崇德、尚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