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散文名家,张岱的作品《陶庵梦忆》代表了晚明小品文的极致。全书文笔清新活泼、简短隽永,描写了世俗生活中大量俗人俗事,字里行间却满溢出灵动的诗情。究其原因,是张岱热爱世俗生活并能深入其中,又能凭借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对生活进行思考。在《陶庵梦忆》一书中,他通过对市井"俗人"的描写表达了物性自遂的人格理想;通过对日常事物的品评标榜了思致文理的生活艺术观;同时把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自然渗透到作品中,形成了融会贯通的文字风格,使其散文展现出外俗内雅、俗中见雅的独特艺术趣味,也体现了他对自身人格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吴晓楠 《科技资讯》2010,(35):240-240
缠枝婴戏图浮雕是宗教在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长久融合,由原本的外来宗教向汉化佛教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石刻艺术作品。宋代,佛教世俗化景象进入非常成熟的时期,不管是宗教理念或教义,还是宗教艺术的表现,都渗透着世俗化的元素。本文通雕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神圣性在前现代时期来源于自身以外的宗教 ;当宗教衰微之后 ,“天才”和世俗政治权力成了它的新神。然而 ,随着 2 0世纪文化的变迁 ,传统的人文艺术文化急剧衰落 ,旧的精英文化阶层解体 ,艺术的膜拜价值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关联性,分析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存在的不足,艺术陶瓷创作要进行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改变,走多元化的道路.要与时俱进,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吸取传统精华营养,借鉴西方文化艺术,掌握新理论、新材料、新科技,把握艺术规律去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5.
历史本土化指的是那些以非现实、非当前的历史题材来进行创作,并以此突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东方”、“中国”身份的创作思潮和艺术现象。以程丛林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历史感受,创作出了富有浓郁本土化色彩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新时期油画的历史本土化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6.
张波 《科技信息》2007,(31):115
宗教的世俗化在现代性的作用下尤加显著,现代性下的宗教发展既要对社会世俗力量做出回应,自己本身又要成为影响社会的一股力量,由此宗教与社会生活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这反映在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社会也是如此。中国的宗教发展要受到两股世俗力量的影响——政策框架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中国的宗教发展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民的生活习俗甚至思想形态都受到地理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着及其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本文多方面分析了实用主义在日本,宗教、传统的起居形式人际交往、对外交往等生活方方面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日本精神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来解释这些表现.试图帮助人们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宗教美术作为人类宗教文化的一种审美形式,是一种群体的精神行为。宗教推动了人类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兴盛。不仅宗教利用艺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借助于宗教,宗教不但为艺术提供了题材、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而且宗教思想对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所展现的辉煌成就,给整个世界的艺术带来了夺目的光彩,宗教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造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与探讨了重庆市"秀山花灯"仪式艺术的表征性、隐喻性和功能性意义,认为通过对仪式艺术形式及内容的解读,可以直接进入仪式表达的核心,进而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艺术来传递思想、表达意义以及仪式艺术场域的形成与宗教意图间建立的连接。  相似文献   

13.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国的社会性发展中,其文化因子与中国社会固有的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独具世俗色彩的宗教文化形态。文章阐述中国佛教文化的社会性发展的表现,从观念文化的显性化、制度文化的物性化和物质文化的通俗化角度,论述中国世俗化佛教文化对旅游资源开掘和旅游文化精神形成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音乐以其特殊的艺术手法表达神学信仰情感,在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宗教又以佛道儒三家最为突出,本文从音乐形态风格、美学思想上对佛道儒家音乐加以介绍,为我们了解宗教音乐及宗教文化开启一个特殊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西方键盘乐器钢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结晶,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关键是民族风格的准确诠释。本文从整体音乐结构的把握、富有民族韵味的旋律表达、中国化的音色处理、踏板的合理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赵玉娇 《科技信息》2009,(16):27-27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成为中华民族血液里难以割舍的宗教情结,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宗教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导。在现代社会,如何采用宗教文化的合理资源,使之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该予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明 《科技信息》2009,(31):J0193-J0193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有特色的、富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广东的宗教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入手,提出了促进广东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以便更好的发展广东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的敦煌壁画医学集中展示了中医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交流、大众心态、彩塑艺术等文化内容,如果借助3D打印化抽象为具体,形式丰富、手段灵活多变的优点,将两者结合与创新,设计开发出一系列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兼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必将使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让敦煌医学文化元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人们跨越时空,品味敦煌文化中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9.
元代爱情剧中的宗教观念有着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其中形神二元的宗教观念被借为实现世俗现世愿望的工具,当中的神灵形象带有明显的世俗化色彩,而宗教圣地和佛寺长老等也被揭下了神圣的面纱,烙下了世俗的印记。剧作这一特点映照出当时的文人被迫远离权力中心,接近下层普通大众,因而具有独立文化品格的生存状态和直面世俗欲望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李丽博 《创新科技》2014,(16):125-125
新中式风格是在后现代建筑基础上适用于现代居住理念的中国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