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刘禹锡和白居易《竹枝词》创作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谪居巴渝期间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既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谈爱芳 《科技信息》2010,(24):I0382-I0382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结果。白居易的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同异互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白居易的审美理想及其人类理想来看,所谓"儒教饰其身,佛教治其心,道教养其寿。"白居易的审美价值观体现在他对诗歌和音乐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偁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6.
《西凉伎》乃中唐之全能剧,目前见诸史籍,有关《西凉伎》的记载,要数元稹、白居易、李端诗中对《西凉伎》的描绘,从三位诗人诗中的记载来看,《西凉伎》在唐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最初的音乐即《西凉乐》,结合《狮舞》、《胡腾舞》,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元稹诗所述。后有人就所演《西凉伎》,删去《狮舞》,专就《胡腾》舞发展,而注入路断思乡之情,同一题材,进一步改编,由歌舞而发展为歌舞剧,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李端诗所述。及有心人复用旧伎,增加情节,还入《狮舞》,而益就狮子生情,专以讽刺封疆,此题材再度改编,由《胡腾》歌舞剧而进入全能剧,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白居易诗所述。  相似文献   

7.
简单化的阶级分析方法不仅使文学批评脱离艺术真实,而且使批评者对社会常识的自然体悟,对史实细节的辨别,也失去了起码的体悟。前人对白居易《卖炭翁》诗意的阐释,即是这种简单化误释的典型例子。唐代的“宫市”有一个演变、蜕化的过程,“白衫儿”并非后宫的“使者”,“苦宫市”的诗旨在于暴露腐败现象宦官专权的广泛特征,其矛头并非“直指皇帝”。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内容质朴,针对社会现实,风格上浅俗平易,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影响其浅俗诗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时代、官场、佛禅、爱情等白居易几个人生重大际遇方面,找到其诗风浅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人在诗中频繁使用数字,成为其时诗文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白居易诗中所出现的数字却常用以记叙现实状况.分析白居易以数字入诗的特点,可以认识白居易的“中人”意识,以及白居易以数字入诗背后所隐含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中期,元白的判文盛行一时,他们的判文在内容和风格上极为相似。并被广大学子引为判文之圭臬,竞相仿作。究其原因,无非是时代的因素和元白判文的精妙所造就。文章从元白判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元白判文盛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书中的人名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网络图,随意点击,我们会发现,《白鹿原》里的主要人物命名文化内涵很深,他们不仅仅是人名的代码,更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欣赏她,我们可从多层面、多角度体味陈忠实的人文心理、文化观念、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白鹿原》的丰厚意蕴。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思想演变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唐代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思想发展趋向。从他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思想倾向:早期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博施济众之心;中期有道家的安贫乐道、虚无恬淡之趣,又兼有佛释的超越世俗、愿生净土之意;晚期则三教思想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元稹曾被远放通州(今四川达州),任通州司马,元稹奉诏后迟迟不抵任,对其原因的探讨学者说法不一.考证后认为,元稹迟抵通州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对远放通州的怨恨和迷惘,一是对巴蛮之地通州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是他前期讽谕诗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也是针对着中唐时代的社会矛盾和虚靡文风而发的 ,其着眼点在于诗歌的政治教化而不在于诗歌的艺术审美。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本质以及政治教化色彩 ,是白居易诗论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