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液膜表面蒸发对降液膜传热和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界面质扩散量级的估算表明,降液膜表面存在着可观的过度蒸发现象,理论分析指出:表面张力引发的“毛细诱导面蒸发”是这一过度蒸发的驱动力。通过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有效毛细半径”的表达式,将这一表达式与表面蒸发率的计算式结合得到了“毛细诱导界面蒸发”的计算式,并以此式完善了碑已地出的液膜临界热流率的预测式,对比表明,本预测式的相对偏差比已有的其他预测式的低得多。  相似文献   

2.
硅离子注入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EVVA离子注入机引出的Si离子对聚酯薄膜(PET)进行了改性研究,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 注入后的聚酯膜表面比未注入PET更光滑.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注入聚酯膜的横截面表明, 注入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红外吸收测量揭示了Si-C和C-C的形成. 说明了碳化硅和碳颗粒的形成. 这些颗粒增强了注入层表面强化效果, 改善了表面导电特性. 表面电阻率随注入量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 当硅注入量为2×1017 cm-2时, PET表面电阻率小于7.9 W·m. 用纳米硬度计测量显示, Si离子注入可明显地提高聚酯膜表面硬度和杨氏模量. 表面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比未注入PET时大12.5和2.45倍. 硅注入表面划痕截面比未注入PET的划痕窄而浅. 说明表面抗磨损特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最后讨论了Si离子注入聚酯膜改善特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钛合金及其表面处理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钛合金具有抗腐蚀能力强、比强度高、中温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另一方面,它也有对粘着磨损和微动磨损非常敏感,耐磨性差,易氧化,对聚合物、金属及陶瓷涂层附着力差等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为克服钛合金这些缺点采取了一些相应的表面处理对策与手段,如表面微弧氧化、表面合金化、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等。研究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TiC、TiN、TiO、(TiAl)N等纳米级,复合,渗、镀、注入层今后仍然是钛合金表面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由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端面间液膜和密封介质组成的传热系统,研究了液膜摩擦热的传热规律.影响传热规律的主要因素有密封环对介质的给热系数、摩擦热流密度和摩擦热的分配系数等.推导了密封环与液膜的温度分布方程,在考虑液膜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基础上,对液膜的摩擦热和密封环的热变形进行了耦合分析,确定了变形端面之间的夹角.研究表明,液膜摩擦热对液膜特性和密封性能的影响显著,其不仅改变了端面间的间隙形式,而且使液膜黏度减小,导致泄漏率增加.传热系统的最高温度位于液膜内径处,绝大部分摩擦热通过动环传递到介质中.依据提出的传热分析方法,可确定密封环的最佳几何尺寸并选择合适的密封环材料.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动过程中摩擦材料和摩擦盘表面形成摩擦层,摩擦层的组成和结构与摩擦材料的本体组成和结构不同.摩擦层结构的生成与破坏过程即摩擦层结构的发展是理解摩擦材料组成和摩擦性能关系的桥梁.本文综述了汽车制动过程中摩擦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机理:磨屑聚集和物质选择性转移,分析了这两种机理在摩擦材料表面形成摩擦层结构生成与破坏的发展过程,讨论了摩擦层结构发展对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市场电工钢的品种、性能和价格,发现了定向磁场电器产品大量使用无取向电工钢并导致高耗能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价格低于取向电工钢、性能高于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新观念,即发展经济型取向电工钢。初步实验研究表明,可以借助薄板坯连铸连轧工业流程生产出经济型取向电工钢。相关的工业产品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外2000年以来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近几年在改善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方面的关注点。其中除了新型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外,微量元素调整、变形及再结晶规律研究、织构的控制等是无取向电工钢研究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王建  吴浩  顾冲时  花卉 《中国科学(E辑)》2013,(11):1208-1218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无网格法是岩土体崩塌与流动大变形计算的有力工具,但是,如何在SPH框架内模拟摩擦接触现象尚无系统方法,迫切需要开展研究.提出一种在SPH框架内模拟土与刚性或柔性结构摩擦接触的算法,该算法根据所存在的接触边界,将计算域分解为若干个子域,以接触力为桥梁在各子域间建立联系,最终实现接触问题的整体求解.在各子域内对土体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行SPH离散时,修正了SPH固有的边界缺陷,使得位于接触边界附近的SPH粒子具有准确的加速度,保证了接触探测的精度.然后,假设允许土体SPH粒子局部侵入结构体,根据允许的残余侵入量,运用动量原理,计算沿接触面法向和切向的接触力,并应用滑移条件对切向力进行修正使其不超过极限摩擦力.与现有的在SPH中处理接触通常采用“粒子.粒子”接触或忽略摩擦滑移的方法相比,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适用于岩土材料与刚性或可变形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模拟.通过多个算例对此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计算表明,基于接触算法的SPH计算成果与理论解或有限元解吻合很好,算法是有效的,可用于拓展SPH的计算能力与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摩擦系统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摩擦学理论远落后于工业的需求.本文回顾并从统计热力学熵的角度讨论了摩擦的本质,分析了摩擦磨损研究的方法和摩擦体系热力学研究的现状.认为熵能够成为表述摩擦磨损过程演变的主参量,熵平衡方程可望作为摩擦学理论的基石.展望摩擦体系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在摩擦学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植物摩擦型根-岩土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本、灌木植物及木本植物的侧根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是类似的,都对边坡岩土体起到摩擦加筋的作用,使边坡土体成为土与根的复合材料,在浅层边坡岩土的加固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土体强度,达到使边坡浅层土体稳定的目的.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定性地分析根与土体的作用关系上,本文试图在定量分析摩擦型根和岩土相互作用原理方面做些探索性的工作,通过对草本植物的根系(包括木本植物的侧根系)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建立了摩擦型根-土力学作用模型,运用云南松野外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预测的正确性.力学模型的建立为定量地分析植物根系与土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众多优良性质,并不仅仅体现在单根碳纳米管中,更多的是在大量的碳纳米管的集中体现,即碳纳米管膜的性质与应用。本文根据碳纳米管膜中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式不同,详细介绍了无序碳纳米管膜、水平有序碳纳米管膜及垂直有序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相比于传统的晶体择尤取向(晶体织构,简称织构),晶界面择尤取向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系统地研究晶界面择尤取向的形成规律和演化机制对合理调控显微组织结构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各种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基于体视学原理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晶界特征分布五参数表征分析方法,研究了冷轧变形高纯铝(99.99%)再结晶晶界面的择尤取向问题.结果表明,在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中,晶界面择尤取向由最初的{2 2 3}晶面转变为{1 1 1}晶面,最后取向在{1 0 0}晶面上.分析指出,冷轧变形高纯铝再结晶组织中,小角度晶界(取向差介于2°~15°)是其晶界构成的主体部分;在晶粒长大过程中,晶体织构由{1 1 0}〈1 1 2〉黄铜织构为主转变为以{0 1 1}〈1 0 0〉高斯织构和{0 2 3}〈1 0 0〉织构共存为主,受晶面能和晶体织构的影响,小角度晶界一般择尤取向于可形成能量较低的倾侧型小角度晶界所对应的晶面上.这是导致高纯铝再结晶晶界面择尤取向随晶粒长大而发生上述规律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大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量供给是目前限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新型能量收集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在环境能量收集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为解决无线传感节点供电问题提供了技术思路.本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和风致振动原理,提出并系统研究了一种薄膜拍打型摩擦纳米发电机(FF-TENG),实现了风能高效收集.本文采用仿真软件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CVD),利用十二烷基三氯硅烷(C12H25Cl3Si)在硅基板表面上的自扩散方式,形成单分子自聚合薄膜,在硅基板上制取了梯度表面能表面.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通过躺滴法,获得了梯度表面能材料水平表面上的微量液滴接触角的分布,并以此表征材料表面能的分布.使用高速摄像仪对液滴在水平放置的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水平放置的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可驱使液滴从憎水侧向亲水侧迁移,单个液滴的运动速度最大可达40mm/s,液滴在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的运动一般可分为加速运动区和减速运动区;当液滴峰值速度较小而减速运动较大时,液滴运动会呈现蠕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CVD),利用十二烷基三氯硅烷(C12H25Cl3Si)在硅基板表面上的自扩散方式,形成单分子自聚合薄膜(SAMs),在硅基板上制取了梯度表面能表面。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通过躺滴法,获得了梯度表面能材料水平表面上的微量液滴接触角的分布,并以此表征材料表面能的分布。使用高速摄像仪对液滴在水平放置的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6.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分布,是研究其与污染物之间吸附和解吸的基础.本文以石英砂颗粒为例,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中的静电力显微镜(EFM)测量技术,用相位成像模式测量了石英砂颗粒表面的微形貌和电荷分布,并统计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石英砂颗粒表面形貌复杂,表面形貌对电荷分布影响较大,电荷大多集中在颗粒表面的鞍部、凸起和凹地部位,而在凹槽、凸脊和平坦部位分布较少.上述研究为揭示其吸附机理和进一步研究天然河流泥沙颗粒的相关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分子聚乙烯醇(PVA)和纳米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采用反复冷冻-解冻法制备PVA/HA复合水凝胶.在超高精度三维轮廓仪和扫描电镜上观察PVA/HA复合水凝胶的微观形貌,采用平头圆柱压头测定PVA/HA复合水凝胶的压缩弹性模量和应力松弛特性,在微摩擦试验机上开展PVA/HA复合水凝胶与牛膝关节软骨之间的摩擦磨损实验,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表征试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PVA/HA复合水凝胶具有与天然骨组织相似的交联网状微观结构,随着冷冻.解冻次数和HA含量的增加,PVA/HA复合水凝胶交联度增加,结晶程度增强,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应力松弛速率增大,应力平衡值降低;摩擦系数随冷冻-解冻次数和H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冷冻-解冻次数越大,摩擦系数达到稳定平衡值的时间越早;PVA/HA复合水凝胶/牛膝关节软骨配副的摩擦变形深度随冷冻.解冻次数和HA含量的增加而减少;PVA/HA复合水凝胶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塑性流动和粘着现象,磨损轻重程度随冷冻-解冻次数和H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自发光、低功耗、响应快、亮度高、可视角度大等特点,是下一代理想的显示技术及面光源.当前OLED广泛采用氧化铟锡(ITO)透明阳极兼出光窗口,然而,ITO表面功函数与器件内层有机材料最高电子占有轨道(HOMO)之间的势垒较高,器件工作电压高,导致能效偏低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射频等离子体处理ITO可获得一定幅度功函数提高(约0.4eV),但仍未达到与有机材料最高电子占有轨道匹配程度,而且,处理效果时效性很短,只有数小时.而采用等离子体浸没式氧离子注入(PIII)技术修饰ITO表面,可精确控制氧离子注入剂量及深度,改变ITO表层氧、铟、锡3种元素原子比例.在不改变ITO薄膜主体透明性及导电性的基础上,表面功函数提高幅度达0.8eV,与主要的OLED空穴输运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匹配,并且,处理效果经过50h后未见明显衰退迹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岳阳化工总厂污水处理工程改造后处理每吨水可节约0.5724度电。年平均可节约电费701991.36元。年平均节约超标排污费193200元。实际改造工程花费为670万元,将在9年全部收回投资。另外出水COD从≤200mg/L减少到≤120mg/L,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钛酸钡是一种重要的功能介电材料,本实验采用了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BaTiO3粉体,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加入时间在合成过程中对纳米钛酸钡粉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G,用量为0.5wt%时,能够较好地控制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大小、形状,改善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团聚情况。在沉淀反应前加入APG的方式优于反应后加入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