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军舰 《科技信息》2012,(31):427-427
为预防燃煤机纽锅炉尾部烟道低温腐蚀,目前大部分电厂锅炉都在空预器空气入口侧加装了暖风器。暖风器采用蒸汽加热,疏水有不同的布置方案。一种是经过疏水泵导至除氧器,一种是经过自动疏水器导至凝汽器。本文通过对国华沧电两期工程中采用的不同的暖风器疏水方案的对比,找出更经济的暖风器疏水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3 t扫路车的风机选型和风道设计问题,基于NX NASTRAN的流体分析平台,结合风机风压、风量的理论计算与相关的试验数据,建立了风机的气体模型。通过流体仿真,明确了风道流速的分布情况,并对风机与风道的噪声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风机选型与风道设计,吸筒中的风速超过50.8 m/s,满足了吸筒中垂直向上的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锅炉房的除氧设备中,大气式热力除氧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式热力除氧器使用效果较好,给水的含氧量能控制在规范所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经实践证明,当除氧器的负荷从30~120%范围内变动时,以及当进水温度为20℃时,除氧效果均很理想,出水含氧量都未超过规范所允许的数值。根据大气式热力除氧器的原理,给水是由于在除氧器内被加热到饱和状态,这时溶解在水内的气体才能彻底分离出来。由于通常所采用的压力为1.2绝对大气压的大气式热力除氧器,给水必须被加热到其相应的饱和温度104℃,如果给水在除氧器内不能被加热到饱和状态(104℃),则其含氧量就要激剧增加。由于采用大气式热力除氧器提高了给水温度,因而为了防止给水泵发生汽蚀现象,就必须将热力式除氧器设置在距给水泵入口一定垂直距离处,以保持水泵吸入口处有必要的正水头。过去根据规范规定,锅炉房内的热力除氧器通常都设置在标高为6~7米的楼层上。目前随着我国锅炉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锅炉逐步向体积小、效率高、重量轻以及向快装结构方向发展,这就为在锅炉房厂房设计中简化结构,降低建筑物高度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目前生产的燃油(气)锅炉,锅炉间均采用单层布置。在这种情况下,要在...  相似文献   

4.
2009年某电厂#3锅炉低再出口至至高再入口的微量喷水减温器后管道弯头焊缝出现开裂和泄漏现象:本文通过对微量喷水系统进行试验和计算,从再热蒸汽温度调节方式、管道焊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泄漏原因,指出锅炉存在微量喷水减温器结构设计和再热蒸汽温度调节方式不合理、管道焊接工艺不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300MW一次再热亚临界燃煤发电站的空气预热器中,烟气与空气的换热温差大,导致了较大的损失,并且硫酸蒸汽易在冷端凝结使受热面产生低温腐蚀和堵灰的问题。此外,在回热系统中,汽轮机的抽汽与凝结水在换热时,回热加热器热端处的传热温差大,抽汽的过热度难以利用。针对传统电站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站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在改进电站中,烟气凝结水预热器(flue gas-condensate preheater,FGCP)替换了传统电站中的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后的烟气全部被用来加热部分凝结水,空气和其余凝结水则由汽轮机的抽汽进行加热,同时,增加1股高压抽汽用于保证热空气达到设计的温度要求。研究结果表明:保持FGCP中凝结水和烟气的热容流率相等,可以消除常规电站内空气预热器中的温差夹点,锅炉排烟温度降至103℃而不会产生低温腐蚀和堵灰;将空气加热器与回热加热器串联布置,优先利用了抽汽的过热热来加热空气,减小了蒸汽和凝结水的传热温差;改进电站的发电效率和净发电效率分别达到了45.34%和44.20%,相较常规电站分别提高了1.2和1.0个百分点;改进电站的动态投资回收期约为4.27a,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张志斌 《山西科技》2012,(2):126-127
针对邯郸红日公司厂房长度短,收集部分不够长度,对其进行了设计改造。通过分析其技术难点,采用了吐丝机与风冷辊道垂直布置,并且风冷辊道又采用了90°回转掉头的方案。该设计合理,有效利用了紧凑的空间,目前生产运行平稳可靠,为其他厂家提供了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旋风分离器结构尺寸设计时缺乏数学模型指导以及锅炉实际运行时旋风分离器几何结构无法优化调整等问题,选取江苏某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旋风分离器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锅炉负荷降低时,圆柱体与圆锥体内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均降低,旋风分离器内部旋转流动减弱,减小了在压降中占主要部分的内部旋转损失,总压降也随之减小;锅炉处于低负荷时,正常的入口风速会对分离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可采用增大引风机阀门开度的方法提高旋风分离器入口风速,达到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某电厂锅炉冲灰水系统配置冲灰水泵两台,并联布置,型号为XAl00/26GA,容积流量为183.5~385m^3/h,设计流量280m^3/h,额定转速2900转/分,配用电机型号为Y315S-2,电机额定功率为110KW,额定电流203A,额定转速2970转/分,实际运行中电流为185~205A,一般情况下为单泵运  相似文献   

9.
高压加热器是汽轮机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汽轮机抽汽对除过氧的供锅炉给水进行加热的热交换设备。防止高压加热器泄漏对提高高加投入率和机组的安全、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独山子热电厂1#、2#炉型号为CG220/9.8-M3,1992年投产运行,由于部分热工仪表老化,自动投用率低,于2004年8月对其进行DES系统改造。通过改造,1#、2#炉实现了水位、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引送风风量、二次风、燃烧等自动化。这些自动化调整的全部实现,使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大大降低,而且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也逐渐暴露出自动易失灵、模块易出故障、组态中逻辑缺陷等问题,影响了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FLUENT商业软件对大港电厂3号锅炉再热器管屏金属出现的超温问题进行了数值诊断.研究了反切风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式、炉膛风箱差压的大小、二次风下摆与否等因素对该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时,对末级再热器入口(末级过热器出口)截面上的烟气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影响.指出要有效地避免该锅炉再热器管屏出现超温现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重构流场.根据影响流场的主要因素,设计了8个重构工况,几乎所有工况都对基准工况下的流场和温度场有修正作用,而尤以同时采用二次风反切并下摆、增大炉膛风箱差压等手段来重构后的工况,可以更好地修正此处的速度偏差和温度偏差,进而避免再热器管屏的超温.所获结果无疑对该锅炉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该厂的其他锅炉和国内相近容量和结构的锅炉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接空冷由于其巨大的节水优势、是我国西北等缺水地区新建采用的最主要电厂冷却系统形式。但直接空冷系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需要对厂区设计等进行详细评估。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一个8X600MW多平台联建的电厂实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平台速度场、风机入口速度和温度等流场细节的分析,从经济型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对比了不同布置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对于这种大规模空冷系统,两台联建方式在散热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适合实际工程中予以采用以弱化环境风对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研究提供检验数据,对流量改变引起的油气两相流瞬态过程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的管路采用管径为29mm,总长为18m的有机玻璃管道,由水平段、垂直上升段和垂直下降段三种管道布置组成;实验工质为30#机油和空气.在垂直下降段、水平段和垂直上升段设置测量段,测量压力、压降、含液率和流型;用微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自动连续采集,能得到流动参数快速变化的详细信息.该系统可同时采集16路信号,采集频率为1kHz.实验发现,增加气相流量时压力会陡然增加,超过最后的稳态值,出口流量也会出现瞬间峰值,增加液相流量和分别减小两相流量的操作不会引起超越稳态值的问题,因此在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操作时应考虑气相流量增加过程中出现的极大值超越稳态设计值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桑学莲  段旭东 《科技信息》2011,(17):300-300
随着轻钢结构、重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以及工业厂房和各种场馆向大跨度、多跨度发展。彩色压型钢板在屋面、墙面上也得到普遍应用。为保证屋面美观及满足防水的要求,屋面压型板的长度将日趋取消搭接,取而代之的是整块压型板的安装,这就直接导致压型板的长度因屋面坡度而加长,而超长压型板的垂直运输及安装技术成了轻钢厂房安装的一大难题。在某超薄带钢工程屋面压型板安装过程中利用辅助桁架技术及搭设坡道人工运输的技术则成为该领域一种新型的且比较实际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遗址文物局部保存环境置换通风调控存在空调负荷高、空间温度梯度大等问题,提出将回风口朝下布置在文物区内以减少对非空调区空气卷吸的改进方法,降低了空调负荷,提高了文物区环境的均匀性。基于现有遗址博物馆实验展厅,进一步搭建了文物区局部置换通风调控系统,对比研究了自然通风工况和回风高度分别为0.4、0.9、1.6 m的3种置换通风工况下,文物区温湿度空间分布特征和空调负荷能耗。研究结果表明:置换通风调控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文物区环境的稳定性,距坑底0.2 m的范围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波动值较自然工况分别降低了50%和88%;文物区垂直方向上出现了0.2~0.7 m和1.5~1.7 m的两个热力分层,随着回风口高度的降低,置换通风系统对文物区环境参数的调控性能增强,热分层的高度和有效调控高度降低;回风口朝下设置与原方案相比,空调负荷平均降低了57.2%,并且当回风口的高度从1.6 m降低到0.4 m时,单位面积空调负荷进一步降低了22.7 W/m~2。研究结果可为文物区局部环境置换通风调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棕榈空果串(EFB)作为一种废料,如能将其回收利用作为锅炉燃料燃烧将具有极大潜力。研究利用TG-FTIR分析Adaro煤与生质料EFB在空气中混烧的特性。热重分析仪记录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重量损失,而FTIR则分析其释放的气体产物。该实验针对煤与生质料以及三种不同的混烧比例,分别以煤与20%EFB,30%EFB,50%EFB在空气(21%氧气/79%氮气)的条件下进行混烧。每组实验均是以升温速率10℃/min从40 t加热到900℃。TG热重分析表明适当增加废料EFB的比例到20%对煤的燃烧特性曲线影响特性不大。FTIR分析释放的气体主要是CO_2,CO和H_2O。实验最后也使用了SEM和EDS进行残留固体分析表明其灰分主要是SiO_2等物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州发电厂3号锅炉高温过热器发生爆管的情况,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检验,认定原管子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在金相检验中,发现爆管处存在大量蠕变孔洞及裂纹,从而判定此次爆管是在高温和外弧切向最大拉应力作用下引起的蠕变脆性断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捕风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自然通风技术,在气候温和地区,比如英国的建筑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基于广泛使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商用软件Fluent,对一种常见的方形截面捕风系统的通风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0.5 m/s、1 m/s、2 m/s、3 m/s、4 m/s、5 m/s、6 m/s风速和0°至45°范围内4个风向角条件下500 mm边长的方形捕风系统模型.CFD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低风速下吻合良好,认为在高风速下有相对较大的误差是由于空气进口的均匀性变差引起的.通过模拟图像能够观察到捕风装置风道内部详细的气流运动,这样就很容易确定使用实验手段难以辨别的4个风道的送排风作用,从而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给出改进的计算结果.对捕风装置的性能与外界风速和风向的关系也做了讨论.与风道测试相比,CFD软件容易方便地得到结果,为设备的改进发展提供全面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水中亚硝酸盐测定的溴酸钾-亚甲蓝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向比色管中加入3mLH3PO4、3.5mL亚甲蓝、4.0mLKBrO3溶液,置于40℃水浴中加热3min.取出后先加入1mL乙酸钠中止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在波长678nm处测量吸光度.该法的测定范围为0.1-4.0mg/mL.  相似文献   

20.
张辉 《科技资讯》2006,(17):105-105
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大开间,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目前,现行国家规范或规程中尚未给出有关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条款,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常会遇到一些规范或规程尚未论及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积累经验,利用正确的概念进行设计。本文旨在对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