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申艳阳  王春 《工程与建设》2008,22(2):210-211
桥梁形态与景区环境的协调是景区桥梁建筑美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充分考虑武岭门桥作为景区桥梁的特殊性,以协调呼应为设计总理念,构思三种不同造型的桥梁设计方案.桥梁建筑与景区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忻城土司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该文从广西忻城土司衙署景区旅游现状以及形象问题分析入手,对土司衙署景区旅游形象要素进行设计,并对土司衙署景区旅游形象整合与传播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万山矿山公园的矿坑遗址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数字化保护方法和旅游推介方式。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万山矿山公园内特色建筑物的点云数据,将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利用BIM技术搭建景区内特色建筑的三维模型,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纸,设计开发万山矿山公园小程序,给游客提供景区智能游玩路径规划、线上纪念品购买、优惠券抽奖等体验。实现景区导览、景观交互式体验、特色建筑展示、规避风险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冯芬君  刘静宇  王津 《科技信息》2012,(20):209-21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绝大多数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仍然沿袭传统的设计开发模式,产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许多人文景区通过测绘保留景区的图纸数据,这些资料不仅为未来研究,维护修复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更可以为该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提供创意,为设计提供资料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安徽宏村景区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景区测绘对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辅助作用,以及可以依托测绘数据进行设计的几个创意方向。希望可以为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提供一些创新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应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景区6~8月的温湿指数为17.03,18.98,17.39,风效指数为-235.938,-183.251,-232.847,具有较高的气候适宜性.(2)格根塔拉草原景区的优势景观类型是典型草原,其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大,景观优势度明显;人工水体的景观优势度最小.(3)格根塔拉草原景区夏季气候适宜,草原景观的天然美感与人工水体的微气候的调节功能和建筑区的服务功能形成了有机统一.该结果可为干旱草原景区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6.
浅议旅游线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昕  周冰 《科技信息》2007,(33):180-180,221
旅游线路设计关系到景区内景点之间的关联性,旅游线路设计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景区的质量和旅游者的旅游感受,旅游线路的设计在景区开发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形成欣欣向荣的趋势,旅游景区的导视系统发展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导视系统在旅游景区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可以给游客以指示作用,好的设计还会给游客带来美的视觉享受,为旅游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同的旅游景区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导视系统设计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并融入景区环境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励时期的圆明园(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占地5200亩(约350公顷(hm^2))。其中,西洋楼约200亩(约13公顷(hm^2)),占全园总面积的4%,其余96%,都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古典园林。从圆明园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存遗址,可以看出圆明园中国园林部分的100多个景区,没有一个不是建筑与山水、花木的有机结合,没有一个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圆明园的风貌,正是由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构成的。今天整修圆明园,如果只恢复山形水系、植物配置,而不恢复相应的建筑,就必然丧失这些景区原有的文化内池,恢复圆明园原有的风貌也就成为一句空话。1980年,侯仁之先生提出了整顿圆明园遗址的八字方针:以水为纲,以木为本。现在,有必要在这两条之后再加一条,以建筑为魂。  相似文献   

9.
虚拟景区漫游系统是实现虚拟旅游的关键环节,对促进智慧旅游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以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园景区为例,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基于3ds Max的虚拟景区构建方法和基于VPN编辑器的漫游与交互功能的设计,指出应用注意的问题,最后实现了独秀园虚拟景区漫游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景区实时安全监控预警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智慧景区发展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景区安全监管平台的可行性以及必然性,研究并设计了一套智慧景区安全信息管理与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立服务站点,实现了对景区环境的实时监控,并对将可能产生危险状况的服务站点进行预警,同时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景区基本数据和安全预警信息与游客共享,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安全服务质量,更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发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与世界遗产地景区高度关联。中国世界遗产地景区文化融入的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实现的道路是"道法自然",文化融入建设有5种类型——国家疆域治权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士文文化、建筑文化、摩崖石刻文化。最后,分析了遗产地景区文化融入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GIS技术支持,根据湖南临湘市忠防镇古镇新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明清街景观相关内容,结合6501新景区及其明清街景观的背景,从明清街景观恢复的整体规划入手,对景观形态、景观空间序列发展和景观中单体建筑形象以至其商业作用和营销方式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寻求文化传承、保护历史遗存与发展商业营销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景区的主题设计和表现是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各种不同的景区主题不同。对于观念、情绪或情感类主题的表现,需要用物态化方式,即用物质来体现主题氛围。以重庆市涪陵区水磨滩水库景区设计为例,对景区主题物态化的方法及营造景区的主题“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构建主题的物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实 《科技信息》2014,(13):12+26
佛教景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景区说明牌在弘扬佛教文化方面承担着信息传递的作用。本文通过探究佛教景区说明牌英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成因,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景区的建筑、佛教术语及佛教人名等方面,提出灵活采用音译、意译或增加注释等方式进行说明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山岳型风景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黄山风景区十几套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探讨了目前高山景区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山岳景区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均与城市生活污水有明显的差距这一实际情况 ,指出景区内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高山景区的特点 ,并采取相应措施 ,才能保证处理效果。文中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希望对其它山岳景区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中国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以国内外公路功能等级体系为参考,深入分析景区道路功能分类的原因,阐明景区道路功能的本质。针对景区道路交通特性、景点吸引度和游客需求,分析游客对景区道路功能的需求,提出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分类法,将景区道路功能分为景区直通线、景区疏通线、景区连通线3类。分析景区道路等级的影响因素,提取等级划分指标。以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为指标,将景区道路划分为景区直通线Ⅰ级、景区直通线Ⅱ级、景区疏通线Ⅰ级、景区疏通线Ⅱ级、景区连通线5个等级,并确定了道路等级、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和观光车限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直通线Ⅰ、Ⅱ级道路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大于8万人和3.5万~8万人,设计速度分别为60、50 km/h;景区疏通线Ⅰ、Ⅱ级道路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大于6万人和1万~6万人,设计速度分别为40、30 km/h;景区连通线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为小于3.5万人,设计速度为20 km/h。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可为景区道路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璇 《甘肃科技》2010,26(6):89-91
通过调研,发现兰州市的著名景区存在着明显的三教融合渗透的文化氛围。在回顾兰州三教文化融通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以五泉山为例,分析论证景区的建筑特色、宗教规仪、相关人群对景区文化的认识,概括出兰州市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宗教文化氛围,并根据实际提出了景区要和谐科学发展并突出文化特色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科技信息》2010,(17):J0012-J0013
为了提高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旅游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理念,使GIS技术在数字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展开应用,为旅游景区管理提供完美的支持。通过该平台的使用促进了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服务质量,方便了游客的旅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畅安舒美”的景区旅游公路设计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提出了景区旅游公路设计的一些技术指标问题和安保工程设计及生态环境保护构想。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栈道的防直击雷措施实施起来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狭长的形状显得异常困难,本文以池州市牯牛降风景区栈道为例,分析景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雷电活动特点,结合实际施工难度,从可行性的角度探讨栈道直击雷防护措施,为旅游景区栈道直击雷防护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