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剂量鱼精蛋白对肝移植新肝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鱼精蛋白对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肝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4组,在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后分别不用鱼精蛋白(Ⅰ组,n=7)或应用鱼精蛋白0.4 mg/kg(Ⅱ组,n=8)、0.6 mg/kg(Ⅲ组,n=7)、0.8 mg/kg(Ⅳ组,n=8).于入室后、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应用鱼精蛋白后10 min,1,2,3 h,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和肝素活性;记录围术期失血量、液体出入量、促凝血物质的用量和输血量.结果在肝移植期间4组患者的ACT和血浆肝素活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和Ⅱ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在肝移植期间的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液、晶体液、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用量以及输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总入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后给成人患者应用0.6 mg/kg的鱼精蛋白即可消除新肝期肝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但对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和促凝血物质无明显影响,应用鱼精蛋白只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围术期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合并室性早搏的围术期骨外科手术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全麻插管进行骨外科手术,治疗组在全麻前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入室后则滴注果糖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期(T2)、手术中(T3)、麻醉复苏拔管前(T4)血压、心率和室性早搏的的发作次数变化以及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早搏发作次数在用药后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诱导期、插管期、手术中血压相对较稳定,波动较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各时间点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波动较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0%,有效率为61%,总体有效率为81%.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有效防治围术期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围术期自体血回输管理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 将78例膝关节全膝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实施围术期自体血回输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患者引流管拔出时间、引流量、术后输血率及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围术期实施自体血回输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经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需要进行手术摘除的患者118例,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总有效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相比,研究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朊蛋白在头颈部正常粘膜、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NSCC)以及其各亚组之间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NSCC(212例)和正常黏膜(84例)中Pr 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组织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r P在正常黏膜、HN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71%(9/84)、66.51%(14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 P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36%(19/67)、68.12%(47/69)、98.68%(75/76),即阳性率随分化程度下降而升高(P0.05)。Pr P分别与病理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生部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中,Ⅰ、Ⅱ期Pr P表达强度随分化程度下降而明显升高(P0.05),但与Ⅲ、Ⅳ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头颈部正常粘膜,I+Ⅱ(早期)和Ⅲ+Ⅳ期(晚期)的总体表达差异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Pr P在HNSCC中的高表达与HNSCC的发生、病理分期、及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能为HNS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患者围术期指标、CRM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和5 a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Miles术组(n=50)和Dixon术组(n=90),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CRM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和3 a生存率.结果 Dixon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P0.05);Dixon术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优于Miles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M阳性率与直肠穿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 a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xon术可达到与Miles术较为一致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宋月华 《甘肃科技》2014,(8):137-138
探讨了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价值。分别对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及非妊娠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早孕期组凝血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结果整个孕期都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处于动态平衡,动态监测妊娠期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测定肝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血浆肝素活性和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探讨肝素活性和ACT变化的规律,为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凝血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Ⅹa因子抑制法检测肝移植患者在切皮前、下腔静脉开放前、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开放后1,2,3 h共6个时点的血浆肝素活性,同时测定在各个时点的ACT.结果在肝移植的各个阶段,即切皮前、下腔静脉开放前、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开放后1,2,3 h的肝素活性均数分别为0.41,0.42,0.96,0.70,0.44,0.42 IU/mL.开放后5 min时的血浆肝素活性最高,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后1 h较开放后5 min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切皮前、开放前、开放后2 h和开放后3 h的血浆肝素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皮前、下腔静脉开放前、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开放后1,2,3 h的ACT均数分别为158.8,147.1,250.6,215.0,169.9,164.7 s.开放后5 min时的ACT最长,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后1 h较开放后5 min有所缩短,但仍长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切皮前、开放前、开放后2,3 h的ACT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肝素活性和ACT之间变化趋势一致,且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725(P<0.05).结论在肝移植期间,下腔静脉开放后血浆肝素活性和ACT迅速上升,开放2 h后逐渐下降至接近入室时水平.肝移植过程中ACT和血浆肝素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措施在老年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康复作用分析。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护理的老年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研究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得分,满意度及并发症(感染、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发生情况,分析组间的变化差异。随着护理进行,两组患者VAS得分情况均有明显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L-1、IL-6、TNF-α术后均降低,与术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不满意人数为3例,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不满意人数为25例,满意度为60.3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静脉血栓7例,压疮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效果,VAS评分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疗效。选取9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4mg/d孕激素甲羟孕酮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0.65mg/d的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监测。治疗后2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体积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内膜厚度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实现机体缺失激素的有效补充,同时不影响正常的卵巢功能,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内轴型(MP)假体与后稳定型(PS)假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MP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假体类型分为MP组(58例)和PS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HSS评分、FJS-12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90°,早期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而后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增大.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膝关节活动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FJS-12评分中"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两项得分,MP组得分明显高于P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FJS-12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假体和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可实现快速康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相当,但MP组患者术后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的感受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胆囊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在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中采用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41例,将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手术操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不同方法对全膝关节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行TKA手术全程中使用止血带,另一组在完成截骨后使用止血带、在骨水泥固化后松开止血带,以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使用Gross及Nadler公式计算围手术期总出血量.结果非全程止血带组术后首日总出血量明显多于全程止血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后均无关节血肿、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并不能减少TKA围手术期总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体测量法,对福州地区乡村的382例成年汉族人进行12项围度值(头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的测量,分析闽东语族群的乡村汉族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并将其与我国部分省份族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的12项围度值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男性除上肢的3项围度值以外,其余9项围度值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女性除头围、大腿围和小腿围以外,其余9项围度值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的围度特征接近于我国北亚类型族群,女性接近于我国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8.
利用MR动态增强扫描的定量参数探讨肝脏良恶性病灶不同区域血流灌注状态对肝脏良恶性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MRI扫描仪对经临床证实肝脏占位性病变52例68个病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在病变中央区及边缘绘制两个相同大小的ROI(region of interest),并分别测量定量血流灌注参数,如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和血管空间容积分数(Vp),分析肝脏良恶性病灶中不同感兴趣区的MRI动态增强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肝脏良恶性占位中央区及边缘区的Ktrans及Kep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性占位中央区及边缘区的Ktrans及Kep值分别小于恶性占位的中央区及边缘区相应值。而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之间中央区及边缘区的Ve及Vp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占位中央区与边缘区之间的Ktrans、Kep及Vp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边缘区的Ktrans、Kep及Vp值分别高于中央区相应值。而恶性肿瘤中央区与边缘区之间Ve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占位中央区与边缘区之间DCE-MRI各参数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技术中的Ktrans、Kep定量参数能反映肝脏占位边缘区不同血流灌注特点,可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依那普利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诺肝素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以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依那普利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 MR测定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所致肝脏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47例(其中S1期10例,S2期10例,S3期14例,S4期13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肝硬化患者(S5)14例及健康正常人(S0)10例,进行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肝脏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分析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及其与LF程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DC值评估LF程度的能力.结果:LF程度与ADC值呈负性相关(R~2=0.859,P=0.000),组间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F=40.868,P0.001),组内相互比较:S0与S2、S3、S4、S5之间,S1与S2、S3、S4、S5之间,S2与S0、S1、S3、S4、S5之间,S3与S0、S1、S2、S5之间,S4与S0、S1、S2之间,S5与S0、S1、S2、S3之间,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S2(轻度LF)、S3+S4(重度LF)、S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15,P0.001),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OC曲线显示ADC值预测LF(S≥1,S≥3,S=5)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ADC≤1.229诊断S≥1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8.5%,以ADC≤1.109诊断S≥3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90.2%,以ADC≤1.034诊断S=5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85.7%.结论:无创、简便的DWI检查测量肝脏ADC值,可为临床评估CHB肝纤维化的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