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县2009年水稻纹枯病暴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洋县2009年水稻纹枯病发病情况,介绍了病害传播途径,分析了发病原因:主要是气象条件适宜,栽培管理不当,感病品种较多,防治不及时。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源,加强栽培管理,配方施肥,合理灌水,适时晒田.湿润管理,及时使用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瘟育种优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防治的生产实践证明 ,化学防治虽能发挥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在病害流行年份 ,感病品种即便多次施药防治也难有效 ,只有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稻瘟病才是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然而 ,抗性品种连续使用 3~ 5年 ,品种的抗性“丧失”而感病化。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 ,因此 ,抗瘟育种不是一劳永逸 ,而是需要育种不断创新。迄今为止 ,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瘟性 ,在稻瘟病选择压力大 ,且病菌群体遗传具有多样性的病圃中进行 ,则是最有效、最可靠和最经济的手段。在病害生态压力下 ,以病圃作为抗病育种基…  相似文献   

3.
李丽 《科技信息》2013,(6):504-505
水稻是牛街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栽种面积在6500-7500亩,主栽品种有二优明86、文富七号、宜香3003。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温暖潮湿"型病害,水稻在菌源具备、品种感病的前提下,气象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从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条件方面,结合牛街镇实际,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分析探讨了稻瘟病在牛街镇水稻生产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供其他地区生产上借鉴。  相似文献   

4.
烤烟赤星病是烤烟大田后期的主要病害,是由于气候、栽培等因素在烟株间感病流行。只有通过认识烤烟赤星病的发病症状,了解其发病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才能有效控制烤烟赤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是本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防治稻瘟病必须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在农业防治中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是一项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1967年和1970年我们征集了省内外一些早、晚稻优良品种,在发病较重的临海县章安公社华景大队和黄岩县红旗公社东路大队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了试种,通过自然感病,测定了各品种的发病情况,现将初步结果汇总如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大强  赵志敏 《汉中科技》2010,(2):24-24,27
通过对勉县杂交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水平分析,感病和高感病品种占72.1%,充分说明高感品种在种子经营上占比例较大,是造成水稻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建议种子经营商在引种和经营中严格按照品种审定公告,了解品种抗性,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原则,坚持守法经营,做好售后服务,避免自然灾害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农业生产安全用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世界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70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2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5),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沧源县2000年以前呈零星发生,近几年随着杂交稻等矮秆品种的推广、密植度提高、大水大肥的管理水平,纹枯病的危害在全县稻区呈上升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朱育红 《科技信息》2012,(27):464-465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感病期及其吻合程度,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流行与否的主导因素,另外还受品种抗性及栽培生态环境及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扬花期是小麦最易感病的生育期,扬花期遇连阴雨有利于病菌侵入,灌浆期遇连阴雨有利于病害扩展,小麦抽穗扬花期高温、多雨、高湿、寡照是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治对策主要是加强预警、选育品种、田间管理、喷药防治。了解和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及危害性,对今后做好小麦赤霉病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杉木缺硼症的诊断和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光镜检查、电镜分析、易地栽培、嫁接试验、探索性防治试验以及元素分析和施肥诊断等手段,证明了发生在邵武杉木上的被称之为“大头病”的病害是一种由于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对不同地方发病圃地发病率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指出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少的酸性土容易发病,发病季节的高温、干旱使病害发生更加严重。杉苗稚冠比测定结果表明较低的根冠比与杉木缺硼症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更替、气候变化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善,其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危害更趋严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小麦黑胚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田七苗期裂根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裂根病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观察田七裂根的发生规律,采用侵染性病源检测法研究田七苗期裂根的发生原因,并研究生育期、生长年限、光照强度、播种深度和营养条件等因素对其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田七生理裂根主要集中发生在苗期,属非侵染性的生理性病害,根系膨大时期的管理不当导致其根部开裂;田七裂根性病害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栽培3年后基本未见发病;发病率随着光照的增强显著提高;裂根现象的发生与施肥不当有关,合理施肥,增施钙、镁、锌、铁、硼等元素可以减少苗期裂根的发生。【结论】田七苗期出现的裂根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生与环境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筱  刘光胜 《汉中科技》2009,(5):22-22,46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概述了稻瘟病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条件,介绍了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3.
沙棘干缩病症状与发病规律及抗性品种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是重要的经济和水土保持植物,被称为沙棘癌症的干缩病是其主要病害。对沙棘干缩病的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测,并对不同沙棘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干缩病发病初期,感染部位出现零星分布的黄色斑,随后叶片变黄、脱落,生长势减弱,果实不正常早熟,随着病情发展,感染部分树皮开裂、腐烂,导致植株死亡;干缩病侵染主要发生在树颈处,且主要发生在3龄以上的植株,树颈以上部分因干缩病死亡后并不影响根系重新萌发新植株,且同一基株上的不同分株感干缩病后的死亡互相影响较小。根据病情指数初选出的高度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有亚历山大12号、中国无刺雄株和柳沙2号等,感干缩病沙棘品种有红毛雄株、橙色、柳沙1号和阿列伊等。这为认识和研究沙棘干缩病发病机制、克隆抗干缩病基因及培育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提供了材料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钟武堂 《广东科技》2010,19(8):43-44
叶斑枯病是毛竹营林建设中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生病害,轻者竹叶局部失绿形成枯斑,重者竹叶卷曲、脱落,竹梢枯死,出笋量急剧减少,因而对其病害的防治是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林场工作经验,结合毛竹叶斑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病竹林的立地条件,从林场清查、合理采伐、抚育施肥等方面对叶斑枯病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保证毛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5.
肖晓华 《科技信息》2007,(24):273-273,278
油菜菌核病是秀山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007年油菜菌核病表现出发病早、发展快、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耕作制度不合理,田间菌源充足;主推品种抗病性差;感病品种面积大;田间管理粗放,田间相对湿度大;防治面积少,控病效果差;气候条件有利等方面。防治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措施是基础,化学防治是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策略,减轻或控制菌核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二九一农场大面积发生水稻稻瘟病和叶鞘腐败病,且二九一农场土壤偏碱性,为了验证不同药剂在弱碱性的土壤条件下对病害的防治效果,2006年在双鸭山二九一农场试验站老稻田上年发病田块做此试验。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非常有效的方法.总结了稻瘟病抗性基因特别是主效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定位、克隆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挖掘抗性基因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稻瘟菌侵染后水稻抗氧化酶类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稻瘟菌70-15小种表现抗病和感病反应的近等位基因系两水稻品种(C101和C039)为材料,对其接种稻瘟菌,结果表明:POD酶活性与抗稻瘟病正相关;而水稻抗瘟性与病害早期的SOD和CAT活性呈负相关;同时还发现,在不亲和反应的水稻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并显著高于亲和反应水稻的MDA的含量,这表明水稻叶片中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柑橘溃疡病是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等品种最为感病,柚类次之。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蜜柑大食蝇,蜜柑小食蝇曾为柑橘四大检疫对象,曾引起政府和果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扼制;但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橙类和柚类栽培面积的扩大,柑橘溃疡病的发生面积也越来越广,凡是有橙类和柚类栽培的地方,都有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这必将对我国的柑橘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将对柑橘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能引起果树工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为防控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减少该病害对早竹产业造成的损失,笔者主要针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适宜的湿度和降水量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流行的高峰期为5—7月。病原菌(芦苇节菱孢)孢子可在林地铺设的砻糠中越冬,通过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经过伤口侵染竹组织。铺设砻糠的林地病害率高于未铺设砻糠的林地;密林中早竹的感病指数比疏林中早竹的高;林缘早竹的感病指数高于林内早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在3年生和4年生早竹上发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