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湿地植物浅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锐铮  朱辉 《科技资讯》2010,(15):154-154
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人工湿地中的湿地植物是该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综述人工湿地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选择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丹 《科技信息》2007,(23):286-287
近年来,全球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水资源紧缺的我国,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的一种生态工程,是目前国际上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一种工艺。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含义、处理污水的优点、净化污水的原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它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对汾河污染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概况,并对人工湿地处理受污染汾河水的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超  刘圣勇  李幸芳  李刚 《河南科学》2011,29(6):742-745
对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植物自然枯萎造成的二次污染、大污染负荷冲击及处理效果随运行时间的退化是制约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上应用的主要因素;人工湿地运行环境的人工调控、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结合及经济效益体现是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净化油田污水的机理及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丹 《科技资讯》2011,(3):35-37
油田污水高温高含烃,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普通污水处理法难以达标。人工湿地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对复杂的油田污水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近年来,国外已有在净化油田污水上的成功应用。我国部分油田也在尝试将人工湿地运用于油田污水的净化,对人工湿地净化油田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综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油田污水的机理以及国内外已有的各个净化系统取得的处理效果,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在油田污水净化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钱汪洋  许静  孙勤芳 《科技资讯》2009,(17):150-150
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环境生态效益高等特点,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关问题,就一定的人工湿地系统配置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净化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伶俐  赫晓慧  李璨  韩贞辉 《科技信息》2009,(31):J0309-J0310
人工湿地可有效地处理污水,是一种投资少、能耗低、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易于掌握和管理的生态处理系统。根据郑州市西流湖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人工湿地减少排入湖泊中的污水量,并因地制宜地对人工湿地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8.
刘超航 《科技信息》2013,(18):495-495
三峡库区移民居民点生活污水具有规模小、分散度高、总量大等特点,其治理逐渐成为库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本文根据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从理论研究及工程实例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一体化生化处理系统这两种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两种方法都是适合三峡库区移民居民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在铁路车站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及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铁路车站生活污水的具体实例;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桠溪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的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工程、生态补水塘坝工程、'胥渠桠'水系连通及水质净化工程、人工湿地工程",利用M ike 11软件对不同人工湿地处理能力下桠溪河水质达标天数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人工湿地的最优处理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郫县是成都市主要的水源地,为解决当地农村散排污水对水源河的污染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与常规人工湿地不同,此湿地为依河岸地势而建的非规则形状,设计有单独的溢流孔,主要由处理污水的5级生物塘、缓冲塘与再利用塘构成.通过对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常规污染指标监测发现,该湿地对污水中氨氮、TP的去除率,在枯水期分别达到99.7%和96%,在丰水期分别达到84%和98%,处理效果较好;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也高达85%以上,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永  万金保 《江西科学》2007,25(2):217-219
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典型工程实例,采用生物滤池作为前处理工艺,运用自由表面流和水平潜流两级人工湿地处理江南某城市的生活污水设计表明,其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每吨水投资为286元,处理费用为0.15元/m3,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西藏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利用人工湿地景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能够长久维持且有效降低成本,因此西藏构建城市人工湿地景观不仅是对自然湿地在量上的有效补充,更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米江  赵军令  周军  张文利 《科技信息》2011,(31):I0049-I0051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发展现状,类型;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对其今后研究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实验选址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建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包括经改良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部分,用于当地冷水鱼养殖业排放的养殖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湿地系统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1%,57%和66%,复合湿地的整体去除率大于使用一种单独的湿地处理系统.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自然湿地系统中,TP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人工湿地系统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复合湿地系统中,COD的去除率和TN、TP的去除率具有相关性,而TN、TP的去除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复合湿地系统结合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特点,是对冷水鱼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一年四个季度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能力的稳定性。监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处理稳定性良好,适合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对西湖非点源污染源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种植菩提子 (Coixlacryma jobiLinn .)和美人蕉 (CannaindicaLinn .)的下行 上行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西湖非点源污染源 ,研究湿地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和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在湿地中都有良好的长势 ,菩提子在 79月处于快速生长期 ,10 11月生长减缓 ;美人蕉前期生长缓慢 ,后期加快 .构建的人工湿地充氧能力较强 ,对总氮的去除率维持在 73%以上 ,总磷的去除率为 49% 71% ,出水水质总体达到国家Ⅱ、Ⅲ类地面水标准 .因此该人工湿地可用于中等程度污水的治理 ,菩提子和美人蕉是本地区人工湿地较为适宜的植物种类 .  相似文献   

18.
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脱氢酶活性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是利用介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统来处理污水。湿地植物如芦苇,具有根系放氧的性能,可在局部区域形成微氧环境,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人工湿地中生物膜的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效。针对寒冷地区季节性运行的人工湿地,研究了两级逆向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INT脱氢酶活性(DHA)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中0.15m深度较0.22m深度的微生物DHA高,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根系活动和受大气复氧的影响。DHA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系统启动初期,微生物DHA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系统运行后期,DHA随气温降低相应下降。同时,DHA受营养物水平影响,高营养对应着高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农村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具有投资少、仪器维护运行简单、美化环境等特点。同时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吸收和降解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群体完成的。以小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期驯化的高效脱氮菌株为菌种,构建了三种不同接种方式下各反应器对氮素的去除效率,对比确定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的最优菌群的接种方式;评价了所构建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效果,进行了微生物强化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废水的工艺研究。同时驯化培养了高效脱氮菌株,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证出水中氨氮(NH4+-N)、总氮(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驯化培养的微生物对强化人工湿地具有重要作用,在去除污水中的氮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较不加菌的氮去除效果,一次加菌与二次加菌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二次加菌实验组中NH4+-N、TN去除率最高,分别增加到99. 6%、86. 6%。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对氮的分解去除作用比湿地系统中自然生长的常规微生物更快更高效,证明了微生物强化技术在所构建的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对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不同的水流方式和基质对氮和磷的净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在两种污水浓度下,人工湿地选用不同基质和水流方式时的处理效果,旨在通过试验,找到处理污水的最佳基质和水流方式.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污水,将陶粒和蛭石结合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总氮和COD的处理效果较好;水流方式采用表面流和垂直流串联搭配时,污水处理负荷较大,出水水质高.对于低浓度污水,选用陶粒和腐殖质作为基质,出水水质较好.人工湿地基质是影响磷的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选用富含氧化铁的炉渣作为基质时处理效果最好,通过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最终从污水中除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