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一种直动式海水液压溢流阀的结构以及数学模型展开了相关的数值分析.首先,采用现代控制方法获得该阀的状态方程,并结合经典工程控制理论获得溢流阀的传递函数模型;其次,采用Routh稳定性判据对阀的稳定性做出了判定,并做了相对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该阀的动态特性曲线以及上升时间等动态特性参数,同时对阀在脉动流量输入条件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水溢流阀稳定性能满足要求,且有比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对工程上近期出现的直动式锥形溢流阀进行了静动态分析,通过稳定工作时阀芯受力平衡,建立了流量压力方程,绘出了Q一P曲线,得出了该阀较直动式圆柱形溢流阀调压偏差小,开启比大的结论,并说明了原因;又用功率键合图,建立了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定步长,在微机上进行了动态过程仿真,并自动地打印出动态过程的压力和阀的位移曲线,找出了影响动态过程品质的主要因素,和阀芯移动时的阻尼.对直动式锥形溢流阀的优化设计和正确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水的理化性质,研发了一种插装式直动水液压溢流阀.该阀的阀芯采用箭头状补偿结构,阀口采用二级阀口.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阀口结构参数对其水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该阀的数学模型,研制出试验装置,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箭头状补偿结构、合适的阀芯锥角及二级阀口能有效地提高溢流阀的性能,所研制的水液压溢流阀静动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能直接以海水作为工作介质的液压调速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该阀的动静态性能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时阀芯顶角、弹簧刚度以及容腔等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阀的性能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比较符合,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压力阀的独立阻尼减振调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国志  洪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822-2826
液压溢流阀等定值压力阀主要靠弹簧进行压力调节。以锥阀芯溢流阀为例,阀芯开启时不易稳定,需要对锥角、弹簧刚度和进口容积腔等参数进行良好的匹配。并且,稳定性容易受系统工况特性的影响。针对压力阀低阻尼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减振调压技术,利用独立阻尼系统和弹簧的共同减振提高阀芯的稳定性。与现有的阀芯稳定性改进技术不同,独立阻尼减振调压技术不增加元件本身的压力损失,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低。通过与普通锥阀的特性对比,分析了独立阻尼减振调压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并对影响该结构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独立阻尼减振调压结构具有较好的动态稳定性,腔室容积等参数影响其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机械在启动、制动或换向时液压马达腔会出现很高液压冲击的现象,对一种螺纹插装式缓冲溢流阀进行特性研究.建立螺纹插装式缓冲溢流阀的AMESim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缓冲式溢流阀的阀芯阻尼孔直径、缓冲套节流孔直径、弹簧刚度等参数对液压马达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地减小阀芯阻尼孔直径,增大缓冲套节流孔直径,减小调压弹簧刚度,可以提高缓冲式溢流阀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液压激振系统中存在交变压力的情况,为研究交变压力下先导式溢流阀的响应特性,对先导式溢流阀进行理论分析和AMEsim仿真分析,并进行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交变压力下先导式溢流阀主阀口存在异常开启现象,增加系统能量损失;主阀口异常开启量随交变压力幅值增大而增大.通过减小主阀芯上腔容积、降低油液黏度和增大阻尼孔直径,可减小主阀口异常开启量.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Fluent的直动式纯水溢流阀内部流场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软件对直动式纯水溢流阀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压力分布、速度矢量分布、紊流动能分布、能量耗散分布图,可以看出阀的进口处压力分布最密、流速大幅增加、紊流动能和能量耗散分布比较密集;分析了结构因素对气蚀腐蚀的影响,阀座及阀芯拐角处负压值低、气蚀严重;分别对阀座拐角处进行倒角、阀芯拐角处进行倒圆,结果表明经过结构优化后的溢流水阀气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溢流阀是压力控制阀的一种,较为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其通过阀口的溢流,使被控制系统或回路的压力维持恒定,实现稳压调压或限压作用,在液压回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构成,研究了溢流阀工作原理,分析了溢流阀的溢流特性,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溢流阀的应用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阻尼现象在液压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并根据阻尼缝隙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对每种结构形式都作了介绍,最后以直动式液压单向阀为例简单分析了液压阻尼现象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硬岩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切割硬岩地质会产生强冲击振动的工况,分析了液压系统中的先导式溢流阀的数学模型,建立了该阀在强振动环境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获得不同工作条件下,先导式溢流阀先导阀芯的动力学行为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稳定时,先导阀芯受干扰小,系统会衰减振动至稳定;但当干扰幅值超过临界值时,系统会进入极限环的吸引域,产生周期性振动;通过增加先导阀阀口直径、弹簧刚度和减小先导阀半锥角,可增强溢流阀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用在滑阀上的稳态液动力的消除补偿技术对于改善某些液压元件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环形槽补偿作用在滑阀阀芯上的稳态液动力新技术;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都表明,在滑阀阀芯上加工一个简单的环形槽,能补偿80%左右的稳态液动力;将这项新技术应用于直动式溢流阀上,大幅度地改善了溢流阀的启闭特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高压水压数字溢流阀的PLC控制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溢流阀采用PLC控制,可以改善控制性能,提高开启率和闭合率,并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连接.在此主要介绍了PLC控制数字溢流阀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原理、驱动接口和软件控制逻辑,对数字溢流阀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分析,并与一般的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相比较.结果表明,数字溢流阀的系统压力超调量、开启率、闭合率、动态响应时间等都比先导式溢流阀的好,调压范围比直动式溢流阀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纯水液压比例溢流阀的结构;对其工程材料以及材料表面的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适合比例溢流阀阀芯和阀套的材料,并确定为新型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并对这种材料进行力学分析。得到影响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因素,为改善纯水液压元件的材料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无压力超调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溢流阀的压力静态性能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相关参数对溢流阀静压力性能的影响。利用AMESim对无压力超调溢流阀的压力静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主阀座直径和主阀芯锥角,减少主阀主阻尼孔和先导阀阻尼孔直径,有利于提高溢流阀的静态压力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液压回路中溢流阀的结构特点,考虑液压油压缩性、管道弹性和阀芯碰撞阀座时的能量损失,建立了溢流阀量纲一形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Lyapunov指数分析,目的是研究溢流阀的失稳机理和颤振行为.应用非光滑动态系统理论和MATLAB软件绘制单参数和双参数分岔图,理论解释了阀芯离开阀座时的擦边分岔.结果表明,溢流阀入口流量和预设压力直接决定着阀的振荡特性,并且存在着Hopf分岔、擦边分岔、周期和混沌等现象.搭建了测试平台,得到弹簧预压缩量x0=5mm情况下的阀芯位移分岔图,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水压设备动态特性与稳定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压水设备及应用直动式溢流阀的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路径是:建立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微分方程线性化,利用龙格库法进行溢流阀芯的动态仿真,针对系统安装蓄能器与否两种工况进行分析,指出系统振动原因和稳定域划分方法以及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压逻辑溢流阀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研究,指出在对溢流阀及具有类似结构的液压元件的模拟机仿真中,应该考虑导阀座在导阀未打开前存在的支反力的影响,并用模拟计算机上的比较器等部件实现了这一支反力的仿真,实验中同时测出了主阀及导阀的动态位移曲线,分析了有关参数对该阀动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动态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AMESim的液压分流集流阀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液压分流集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利用AMESim软件对其分流工况进行建模、仿真、分析,验证了阀的同步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阀的结构参数:阀芯直径、对中弹簧刚度、固定节流口直径、可变节流口直径等对液压分流集流阀同步精度的影响趋势,最后分析了上述参数的制造误差对阀的同步精度的影响,为阀的设计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稳态液动力对比例溢流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阀座带锥角和阀芯带锥角两种比例溢流阀的基本结构方案,利用PRO/E建立两种结构下不同锥角的流道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场仿真软件对不同阀座与阀芯锥角的锥阀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锥角阀口的压力流场分布.对不同结构、不同锥角情况下的稳态液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阀座带锥角比阀芯带锥角的结构稳态液动力减小了35%~60%;当阀座半锥角为32.5°,阀芯半锥角为30°时,稳态液动力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