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潮》2005,(4)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3,(10)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3.
张乃军 《科技潮》2004,(6):25-2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7,(2)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责任编辑邓爱华)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5.
刘俊 《科技潮》2003,(12):54-54
齐晓辉 1987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1987年到1992年在中国肉类研究中心从事肉类添加剂的研究,从1992年开始,转行从事添加剂的商业运作,现为北京美添前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1987年,齐晓辉从天津商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肉类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心当了6年…  相似文献   

6.
省外资讯     
北京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启动近日,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启动申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面向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选拔,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其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科技后备人才。自1993年实施以来,新星计划共选拔培养了十八批1475人,一大批入选人员在各自学术领域和单位崭露头角,很多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的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的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甚至入选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7.
肖蓉 《科技潮》2008,(2):45-4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9):33-3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4):43-4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刘俊 《科技潮》2009,(7):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郭剑峰 《科技潮》2010,(1):43-4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1,(10):16-17
北京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启动近日,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启动申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面向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选拔,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其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科技后备人才。自1993年实施以来,新星计划共选拔培养了十八批1475人,一大批入选人员在各自学术领域和单位崭露头角,很多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的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的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甚至入选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1,(10):16-16
近日,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启动申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面向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选拔,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其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科技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6,(10):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11):35-3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星     
刘俊 《科技潮》2010,(8):49-49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压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6,(11):39-39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郭剑峰 《科技潮》2009,(12):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遴选了28批共计2663名相关人才,是北京市实施时间最长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文章通过对28年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与评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概述了新星计划的发展历程、科技人才评价的发展脉络与重点要素,并为青年科技人才及科技机构提高申报人才计划成功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乃军 《科技潮》2005,(1):41-4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领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事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