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陇南工业现状,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提出一种行政引导、企业互助互联,以求得快速发展的模式。旨在尽快提高企业发展步伐,激发企业内在素质,以实施陇南工业稳定、快速、长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莉 《甘肃科技》2012,28(19):100-102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是图书馆建设特色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笔者多年的地方文献工作经验和陇南区域经济建设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践,提出了科学利用陇南地方文献,服务于区域内地方经济的建设,进一步助推和提升陇南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陇南山区经济开发模式的探讨李毅(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730070)陇南山区是甘肃省经济最不发达地区之一,但又是气候条件最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是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于该区自然和经济条件,对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赵丽丽 《甘肃科技》2016,(21):140-141
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近两年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区域农产品电商的聚焦点。笔者采取调查法和文献法,以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陇南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概况进行综述,试提炼了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在平台建设和网商规模、销售额与带动就业、团队作战和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搭建和创新营销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访谈和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对陇南民俗节庆活动期间开展的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陇南民俗体育具有"文体艺交融性、健身性与娱乐性、地域性及祭祀性"等多元特征。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陇南民俗体育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陇南地区为地震的高发频发区,地震对陇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极大损害。本文通过研究电力建筑减震隔震设计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数据分析,对采用隔震技术的电力生产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影响进行比较,获得研究结论,指出了隔震体系的优势,得出隔震体系在陇南电力生产建筑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陇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陇南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情况比较好,但周开课时数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课被挪用、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陇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析甘肃陇南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奎  刘波涛 《甘肃科技》2007,23(3):22-24,80
陇南是甘肃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林草植被,已成为陇南山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古老的陇南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孙畅  王志禄 《甘肃科技》2002,18(1):57-58
玉米、大豆、洋芋是陇南主要的粮食作物.徽成盆地、武都、文县是复种玉米、大豆、洋芋、水稻的主要产区,对应于气候变暖的趋势,陇南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也将有一些变化.我们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对陇南山区种植制度的影响,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目标,利用ESDA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1995-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的时空格局特征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甘肃省经济差异不断变大,陇中、河西、陇南、陇东4地区间的差异以及陇中、河西内部的差异是甘肃省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集...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豆、洋芋是陇南主要的粮食作物.徽成盆地、武都、文县是复种玉米、大豆、洋芋、水稻的主要产区,对应于气候变暖的趋势,陇南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也将有一些变化.我们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对陇南山区种植制度的影响,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民忠 《甘肃科技》2011,27(20):149-150
根据陇南山区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结合陇南的地理、地形、气候及养护管理体制的现状等因素,对陇南山区农村公路路面的选择,从多年的实践与总结,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山区农村公路路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陇南G316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其配合比控制进行了演算,阐述了在边通车边施工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及现场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要严格按规范组织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乞巧最早属于北方风俗,且和远古秦先民密切相关。丰富的唐宋七夕诗文,为我们考察乞巧在陇南的流传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六朝七夕诗文相比,唐宋诗文反映陇南(陇右)乞巧的面不够大,但唐人从六朝的代意模式中走出来,展示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诗文的思想情感在士气激扬的唐代,显露了诗人对乞巧民俗的关注;而宋人沉著于坚持,将唐代七夕诗描述陇右(陇南)乞巧的理念和事件踵事增华,对今天陇南乞巧民俗流传影响最为直接。在宋金对峙时期陇南(陇右)成为前线和要地,民俗活跃起来,乞巧随之也发扬光大,以足够的规模和独到的品质,终于在今陇南西和、礼县保留了下来,堪称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质资源丰富,其中矿产资源是分布最广泛、开采时期最长的资源之一。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矿产行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找矿已经成为了行业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进行找矿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地质资料确定找矿方向。本文主要以陇南周家山地区为例介绍了金矿床所具有的地质特征以及相应的地质背景情况,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出陇南地区矿床的成因以及找矿的相应标志,在此基础上给出陇南周家山地区金矿床的找矿方向。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有关从事找矿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我国找矿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陇南有色化工厂回转窑工艺中增设布袋收尘装置的研究秦春,赵树军,苟勇,董林波(甘肃陇南有色化工厂746000)陇南有色化工厂是甘肃陇南西成管委会(1995)10号文件批准立项的一个新型有色化工企业,该企业引进广西柳州化冶公司的成套生产线,利用西成矿带丰...  相似文献   

17.
陇蜀古道,顾名思义,是指陇右通往巴蜀的古道,陇蜀古道的形成与陇右地区南北走向的河谷密切相关。陇蜀古道不仅是民族迁徙、经济交流的枢纽,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汇的历史文化走廊。位于这条文化通道上"陇南段"的法镜寺、八峰崖、大云寺、佛爷台等几处石窟艺术,从西至东一字排列,北承渭河上游石窟群,南接陕南、川北石窟群,形成陇蜀间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通道。这几处石窟虽然石质不同,时代各异,但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底蕴却一脉相承,体现了陇右石窟艺术的陇南地域风格。秦蜀古道上的早期重要石窟遗存,陕南山区的古道十分稀少,而陇蜀古道陇南段的这几处石窟,就具有填补秦蜀古道佛教石窟艺术之空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彬 《甘肃科技》2009,25(10):147-149
针对陇南山区农田地埂面积大、利用效率低的实际,提出了在地埂上发展核桃、花椒经济林的新模式,总结了地埂核桃套椒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陇南地区通过多年栽培油橄榄,海拔在1300m以下的河谷浅山地带,于最适宜区的种植面积已近于全覆盖。近年来,我们为扩大油橄榄在陇南的种植面积和范围,根据生物学进化规律,从2012年起就开始做气象要素定向分析,一方面做高海拔种植品种自动观测,另一方面对良种适宜性作了些气象学研究,认为陇南山区冻害发生可能性较小的海拔1600m以下区域,均可选择小气候地带种植油橄榄。同时,筛选培育出抗寒、耐旱和出油率高的良种,即是向更高海拔区域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发表的研究数据为依据,从丰产稳产、含油率、抗寒性等方面为评价指标,筛选出莱星、鄂植、佛奥等品种,以作为良种建园配套权重。  相似文献   

20.
陇南核桃栽培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淑玲 《甘肃科技》2007,23(12):227-228,197
文章针对陇南独特的自然条件,对区域核桃栽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发展核桃产业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