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集了企沙港海域13个表层沉积物并对其中的Zn、Cu、Pb、Cd、Hg、As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系数、综合污染指数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及其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企沙港海域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排序:CuPbCdZnHgAs。从综合污染指数可以看出,企沙港海域各站位综合污染水平为低到较高污染,各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8.67,属于中污染。企沙港海域沉积物中的各种重金属对其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低,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高到低排序:CdHgCuPbAsZn;整个企沙港海域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20.10,由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来看,其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防城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于2021年9月在防城港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21件、柱状沉积物1件,对重金属和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关性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78、34.86、78.90、61.55、0.06、9.27、0.05 mg·kg-1,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通过C/N值对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重金属沉积过程中有机质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组成和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近岸工业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为船舶和海水养殖等。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存在轻微及以上污染的元素主要为Pb和Hg。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Hg>Cd>As>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高值区分布在白龙半岛和企沙半岛南部,Hg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震旦系和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含量丰富、生烃潜力好。研究表明:有效烃源岩形成及发育主控因素的研究是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基础;古生产力及氧化还原条件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建有效烃源岩发育环境的主要参数。作者通过对控制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U,V,Mo,Tu/U,V/Sc,V/(V+Ni)]等氧化还原敏感痕量元素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富集程度的研究,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这些痕量元素的含量来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沉积环境。从无机地球化学角度分析发育有效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结果显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早期为较深水弱还原环境,之后逐渐演变为深水盆地严重缺氧的还原环境,可能受热液作用的影响,富集了V和Mo等金属的含矿层,最后又逐渐演变为水体变浅的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珠江口主要水道——马骝洲水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6个站位对该水域的海水、沉积物和底栖贝类体中的6种重金属(Hg、Cd、Pb、Cu、Zn、As)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小潮期海水中各重金属平均含量相近,且在大潮期空间分布不规则.仅有部分站位Hg超过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综合污染指数大潮期(0.35)>小潮期(0.25);表层沉积物中Cd、Cu、As和Hg的平均含量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标准,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波状分布.以污染指数评价,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次为Hg和Cu,均达到强污染水平,其中Cd和Hg达到强至极强生态危害等级.以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调查水域沉积物在总体上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水平(RI=318.9);调查水域底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仅有Cd和Pb超标为海洋贝类质量标准二类.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方法】2010年6月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采集46个海水样品和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海水中14种元素和沉积物中12种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海域中海水平均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铅无机磷无机氮=锌汞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铜镉DDT砷总铬,其中铅和无机磷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单向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砷石油类铅铬锌汞=铜有机碳DDT镉多氯联苯硫化物,平均含量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主要污染物为砷、石油类、铅、铬。【结论】内梅罗指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处于较清洁状态,沉积物质量环境状况良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海水处于清洁状态。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是近岸海域常见污染物之一,以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潮间带海域为研究区域,使用WSS重力沉积物采样器,钻取2根柱状样,对该海域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Mn、Co的含量、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86 mg/kg、79.24 ...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庙岛群岛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2021年11月采集该区域3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单因子指数(EF)法、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Igeo)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等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性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Cr、Cd、Zn、Pb、As和Hg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56、61.58、0.120、50.51、16.19、7.41和0.021 mg·kg-1。Cr、As和Pb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长山岛西南部;Cu、Zn和Hg高值区在大黑山岛西南部大体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Cd高值区在大黑山岛以西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各元素空间分布不均。除HB90站位Cr和As浓度超过标准外,其他各站位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中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从富集程度来看,除HB90站位的Cr为中等富集水平外,其他各重金属元素均处在无-轻微富集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Cd主要为清洁-轻污染状态;HB90站位的Cr为偏中度污染状态,As为轻度污染。潜...  相似文献   

8.
高燕锰矿区矿层主量元素比值特征说明锰矿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组分,沉积于较深的、弱氧化环境,锰矿形成可能与成岩作用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锰矿层中Fe由陆源物质带入,Mn主要来自海洋组分,P主要来自富磷海洋生物。通过R型聚类分析将主量元素分为三组,分别代表陆源沉积物、海洋自生产物和生物沉积,组间相关性反映锰矿具生物成因特点。综上,认为高燕锰矿为海水中锰质经生物作用初始富集后在较深的、弱氧化环境下通过成岩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9.
北仑河口附近海域冬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方法】2011年11月从广西北仑河口附近海域在大潮期采集20个海水样品和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小潮期采集17个海水样品,分别测定海水中13种元素和沉积物中10种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大潮期,该海域中海水平均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铅锌汞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无机氮pH铜油类镉无机磷砷总铬;小潮期海域中海水平均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无机磷无机氮油类溶解氧pH化学耗氧量锌汞铅铜镉砷铬;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单向污染指数大小顺利分别为石油类铅镉硫化物有机碳锌铜砷汞铬,均达到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铅、镉。【结论】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水在大潮期处于较清洁状态,在小潮期处于轻污染状态,沉积物质量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状况,为该海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TOC、TN和TP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TOC、TN和TP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基于表层沉积物中TOC和TN的摩尔比值探讨其有机质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富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0.180%-0.920%、0.006%-0.210%和0.015%-0.059%,表现出南澳岛南北两侧高、东西两侧低,南澳岛以东由岸及海,含量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与国内相邻海域相比,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TOC、TN和T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根据TOC和TN摩尔比值推断,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为主。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TOC和TP污染,但大部分区域受到TN污染;40.6%的表层沉积物处于较清洁及以上水平,59.4%的表层沉积物为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状态,未发现有重度污染情况。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含量水平主要受水动力、粒径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人为因素主要为渔业养殖和陆源排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还原聚煤环境以及探究元素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织金县以那矿区龙潭组多煤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灰成分分析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了不同层段煤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层总体为中灰分、特低挥发分、中高~高硫煤;各煤层硫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与全硫显著正相关,黄铁矿呈聚集团块状和分散颗粒状分布,表明煤层中硫的富集可能受泥炭堆积时期海水的影响;大部分煤层灰成分指数大于0.22,27号煤层小于0.22,说明该矿区大多数煤层形成于海相环境,仅个别煤层为陆相沼泽成因;可采煤层中As的富集系数达6.02,属高砷煤,6、7、10号煤层F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均值,属高氟煤,建议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As、F等有害元素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13.
为实现栖霞地区金矿找矿突破,在毕郭地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进行Au、Ag等为主的16种元素分析。对元素分布特征、富集离散特征及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并进行各元素的R形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以Au为主的成矿各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套合性好的异常,主要分布在与区内主成矿及其次级断裂带。结合区内地质、物探及矿产特征,圈定5处金找矿预测区:笏山金矿的深部及外围A级预测区1处、台前金矿深部B级预测区1处、孙疃-大河崖、三宿夼和大花园地区C级预测区各1处。  相似文献   

14.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我国西北部上湾电厂的原煤、底灰以及飞灰中Hg,As,Se,Pb,Cr,CA,Mo,Ni,Co,U和Th等11种有害痕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燃煤过程中底灰和飞灰的产率,结合痕量元素在底灰和飞灰中的含量计算了电厂燃煤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性.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底灰和飞灰在酸性介质下的淋滤实验,研究了底灰和飞灰中痕量元素在60h内4个时间段的迁移释放行为.根据痕量元素的挥发和淋滤释放特性建立了元素的释放分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检测三峡大学校区内文思湖底泥中的营养成份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C)等因子,评价了文思湖底泥的污染状况,得出底泥的总体污染特征及污染物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各个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照相应时空段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泥一水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思湖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择深圳市福田、坝光、沙井和西乡4个典型样地,测定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分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采用矿物学评价体系探究矿物组成对微量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样地间存在差异;沙井红树林微量金属污染最严重,西乡和福田红树林次之,坝光红树林污染程度最轻,多种微量金属的富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微量金属的富集与沉积物矿物组分相关,石膏和黏土矿物具有较高的微量金属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使用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仪,采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对电子垃圾拆解场及其周边土壤和沉积物两种环境介质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场对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多氯萘(PCNs)污染影响,周边土壤介质PCNs检出质量比为95.9~702 ng·kg-1,沉积物介质PCNs检出质量比为56.2~75.0 ng·kg-1;检出的PCNs同族物中,污染贡献较大的主要是MO-CNs和Di-CNs等低氯代PCNs,为58.5%,其次是Hexa-CNs,为10.5%;电子垃圾拆解场对周边环境PCNs污染主要贡献源是电子垃圾焚烧过程,污染传播的主要渠道为大气PCNs沉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场对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PCNs污染影响,尤其是低氯代PCNs污染,而控制其污染的关键点是电子垃圾焚烧处置过程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8.
淮南市是安徽省重要能源城市之一,在为华东地区输送煤电的同时,大量粉煤灰给淮南市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固废综合利用是淮南市改善环境面貌的主要手段,固废填充煤炭开采沉陷区,以废治废,是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但是,固废中的有害微量元素是否会污染周边环境值得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窑灰场周围土壤进行取样调查,利用ICP-MS分析土壤样品中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并综合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如Cd含量较高,属5级污染.其余调查元素属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研究结果为淮南市粉煤灰填充沉陷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