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冯禄芝制作的"卢医山"布老虎色彩艳丽、感官明快,圆头、曲尾、大眼睛。为了表现兽中之王的威武,夸张了"卢医山"布老虎的头部,其大小几乎与虎身相同,突出表现眼睛和嘴部,四肢粗短,尾部小巧,整体给人一种憨厚大方、朴实俊秀的感觉。不过布老虎制作工序复杂,手工缝制一个布老虎要好几天时间,工期长、成本高,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2.
布老虎的来历现在已无从考究,但它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极具乡土  相似文献   

3.
布老虎的来历现在已无从考究,但它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极具乡土气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相似文献   

4.
正男人走南闯北挣钱,女人在家顶起半边天。在潞城这块宝地上的农家妇女勤劳朴实,上炕是裁缝、下炕是厨师,她们是干活好手,她们是能工巧匠。在外来和新兴文化充斥国人眼球的大背景下,正是这样的一群农家妇女坚守在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上,冯禄芝就是其中的代表。头部微抬、腰圆背实、四肢粗壮、尾巴上扬……眼前一个个用布做成的老虎整齐陈列、栩栩如生、憨态可掬。它们就是冯禄芝和她的"员工"精心制作的"卢医山"布老虎,而她的"员工"都是家庭妇女,其中还有不少残疾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10,(4):14-16
布老虎是山西民间手工艺品的传统题材,民间艺人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借助它的威力把自己制作的老虎当做勇敢、强悍、吉祥之物。用虎的形象传递爱和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希望和眷恋。当地老百姓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愿意把布老虎当做吉祥物送给他们喜爱和尊敬的人。他们把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布老虎送给了能带给他们希望的八路军,希望他们打胜仗,更希望他们平安。当左权将军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十字岭殉难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孩子。他在弥留之际掏出了一个当地老百姓送给他的布老虎,嘱咐他的妻子一定要交给他们的孩子……从此以后,当地老百姓都把它称做"将军虎",它更象征了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民间手艺创造了财富,老物件儿、老手艺从沉睡封存的乡村记忆变成了脱贫的新载体。非遗的活态传承,让普通农民靠艺术挣了钱,也让原本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有了自我升华的生命力。以布老虎为主打产品的潞城布艺,已有千百年历史。由于受外界干扰少,因而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构图简练,配色明快,绣工精致,针脚细腻,朴实、匀称、夸张、有较强的装饰性。在冯禄芝的手工艺品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有布老虎、长命锁、  相似文献   

7.
<正>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一针针、一线线,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相似文献   

8.
1981年7月,"中国贵州民间工艺品展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展出,以苗族蜡染为主体的图案集<蜡花朵朵>被丹麦国家博物馆作珍品收藏.1982年5月,"中国传统技术展览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安大略科学中心隆重开幕,大厅中央蜡染制作技术最富有艺术性和独创性的一道工序--蜡画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相似文献   

9.
正宫灯艺术始于汉代,盛于隋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作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宫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及住宅里仍能发现造型各异的宫灯。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位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几十年来,他在祖传的几张宫灯设计图片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将宫灯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如今,冯氏宫灯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宫灯艺术则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新绛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0.
<正>黎城,位于长治市的东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邻晋中平原,南靠黄河岸边,依两漳而卧太行(浊漳河、清漳河),是山西省的"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自黎城的黎侯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风格和民间工艺品的形态流传并继承下来,呈现着中国悠久的传  相似文献   

11.
<正>在老百姓心里,老虎行动迅猛、威力无比,所以民间视它为保护神和吉祥物,因此便有了以虎为原型缝制而成的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时把老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龙和虎以其威武、神圣的形象共同构成民族图腾。龙为天子和神圣的象征,虎则深入到了民间,成为百姓的保护神。在黎城民俗中,虎有赐福增寿、镇宅祛邪、安家生财的作用。如今的黎侯虎和传统意义上人们用来"望满月"的黎侯布老虎,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正在褪去神圣的外衣,发展成一个特色的文化产业,开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黎城灿烂悠久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你看这个双头虎,都是一针一线绣的。两个虎头绣好,一个熟练工最少要用10天。老虎身上绣的这些也都是有讲究的,这边绣的葱是希望孩子聪明,这边绣的鸡冠花则预示着吉祥。"提起手工布老虎,芮城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雅婷是头头是道。今年65岁的张雅婷,是芮城陌南镇人,自幼心灵手巧,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从小对工艺布扎有着浓厚的兴趣,练就了一手缝制布老虎的好手艺。  相似文献   

14.
从2月14日开始,我们就迎来了农历的虎年。超市商场都摆满了各种老虎玩具,各种造型十分喜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人人熟知的老虎在野外已经十分稀罕了,曾经威风凛凛的山大王已经被人类逼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中国野生虎只有50只左右,不足超市一个柜台上布老虎的总数;而全球野生虎的数量只有3200只左右。这大概也只和一个超市的布老虎仓储量相当。  相似文献   

15.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五毒教"是一大江湖教派,出现在《笑傲江湖》及《碧血剑》中."五毒教"得名于五种动物:一蛇,二蜈蚣,三蜘蛛,四蝎子,五蟾蜍.中国民间将这五种动物称为"五毒".  相似文献   

16.
<正>"目光射日斑尾摇,逞世杨风步若猫。不住深山蹲炕角,宁家护院驱魅魈。"黎侯虎从凶悍威严的形象演变为今天憨态可掬的吉祥外表,有近3 000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蜚声海外。"黎侯虎"一名,源于1998年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戌寅年》"虎虎生威、气贯长虹"两枚特种邮票,因其制作工艺和制作者均出自山西黎城这个古时被称作黎侯国的地域,所以得名黎侯虎。黎侯布老虎既是中国虎  相似文献   

17.
芮城雅婷布扎技艺经历代传承,精工细作,至今有相当时期。传统布扎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制作的一种布制工艺品。布艺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纯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8.
中华堆锦(堆绢)艺术历史悠久,源渊久远。绢是一种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所谓"堆绢",是指以彩绢一类的丝织品包以棉花等填充物,堆制成具有浮雕效果的花鸟人物形状,缀附镶嵌于屏障框架上的一种工艺品。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  相似文献   

19.
<正>刚刚过完春节,以虎为造型的各式"中国红"剪纸仍热销大江南北。一幅幅喜庆精致的剪纸贴在家中,寄予着中国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盼。从一种自给自足的民间传统手艺,到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完春节,以虎为造型的各式"中国红"剪纸仍热销大江南北.一幅幅喜庆精致的剪纸贴在家中,寄予着中国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盼.从一种自给自足的民间传统手艺,到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剪纸,正向世人展现着独特的中国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