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一般认为此作品完成于1503年。但不知为什么这幅画并没有交给模特主人,而由达·芬奇长年带在身旁。后来达·芬奇到了法国,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为蒙娜丽莎倾倒,几经周折,国王花3万枚金币(一说是1.2万法国古金币)把《蒙娜丽莎》买到了手。但又不知为什么,这位国王将此画一直挂在自己的专用浴室里。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词典里的解释,"文艺复兴人"是指在艺术和科学等许多领域都达到精通程度且表现超群的人,比如达·芬奇。随着艺术和科学范畴的延展,再加上人类在生理上的局限,再出现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博学的通才几乎是不太可能了。人类不可能,那么机器人有可能吗?西格诺尔·朱塞佩的小提琴哀鸣得就像垂死的生灵。  相似文献   

3.
丹·布朗热卖一时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让无数人热衷在达·芬奇流传了几百年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中寻找暗号。但很多人所不知的是,达·芬奇确实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密码,这些密码存在于他长达800多页的手稿中。当达·芬奇的手稿在1800年出版发行时,人们发现其中很多设想超越了时代,许多设计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由于中世纪欧洲神学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达·芬奇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并未受到重视。他去世之后,诸多关于科学的设想和图稿被束之高阁,多年无人问津,甚至手稿在战争中散落于世界各地,直到数百年后的人们才重新发现他这个中世纪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伦敦城市大学的Christoph Tyler教授发现这样的证据:伟大的意大利画家患有一种"斜视"的毛病。有这样病的人一只眼睛会斜视,看别的方向,在任何时候仅仅用一只眼睛来加工处理看到的视觉场景。Christoph Tyler教授通过对被认为是达·芬奇的画像或者是自画像的6幅杰作,其中包括了《Vitruvian Man》和《Salvator Mundi》二幅价值最昂贵的画,对画中人物的眼球位置作了测量得到这个发现。  相似文献   

5.
曾甘霖 《自然杂志》2015,37(5):392-396
马丁·加德纳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数学科普大师,他在数学界的地位独一无二。他没有数学博士学位,但他的作品雅俗共赏,让无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他主持《科学美国人》的"数学游戏"栏目,并使其成为该杂志的"招牌产品";他善于利用公众对魔术的兴趣传播数学知识,魔术在他那里是一种用来数学科普的工具和手段;他还善于运用数学的手段破除人们对数字的种种迷信。他在数学科普领域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6.
丹·布朗热卖一时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让无数人热衷在达·芬奇流传了几百年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中寻找暗号.但很多人所不知的是,达·芬奇确实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密码,这些密码存在于他长达800多页的手稿中.当达·芬奇的手稿在1800年出版发行时,人们发现其中很多设想超越了时代,许多设计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学家很难全面解释,在距今500年左右的所谓"巨人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里,何以集中那么多的艺术天才?他们当中,除了广为人知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也包括建筑艺术的重要推动者—布拉曼特。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4日,一年一度的"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排行"在海南博鳌揭晓,《科学24小时》入选"2017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阅读"排行榜,位列第53名。这是《科学24小时》连续第4年入选排行榜,位次上升了37位,这表明杂志的付费阅读量一直都在稳步地往更高的位次迈进。龙源期刊网是当下中国人文大众期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库和知识库服务平台。从2005年到2017年,龙源期刊网持续发布TOP100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2014年龙源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手启动数字阅读城市  相似文献   

9.
<正>达·芬奇集画家、雕塑家、发明家、成响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等身份于一身,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在67年的生命里是如何涉猎这么多学问,获得这么多成就的呢?  相似文献   

10.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现存放在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内,被防弹玻璃罩着,供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远远地"瞻仰",四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蒙娜丽莎的微笑,温柔而不失其端庄,快乐而不失其宁静,善良而不失其安详;显示出人性的崇高和觉醒、女性的美丽和神圣。然而,从19世纪开始,人们对这位不朽女性形象的研究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1.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初创于1978年的《世界科学》杂志如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日子。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关于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中,女主人的微笑为什么时隐时现?清明上河图上的拱桥为什么一面坡度长,一面坡度短?莫奈的画为什么会给人波光粼粼的动感?《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引领读者在观赏世界名画的同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发现名画的别样美,从而获得不一样的独特感受,令人耳目—新。  相似文献   

13.
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传世之作,起到传播文化、启迪心灵之功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应该算是这样的巨著;一部好的电影,可以突破票房纪录,赚得盆满钵盈,《阿凡达》不应该不算这里的代表;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既可以是人类认知突破的"顶天"之作,从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引领科学潮流,又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立地"成果.五十年前袁隆平先生发表在《科学通报》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可以说是这样一篇科学巨作.  相似文献   

14.
戴吾三 《科学》2002,54(5):46-49
2002年4月15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列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①诞辰550周年纪念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此前所做的街头随机采访显示,多数人知道达·芬奇是一位著名画家,对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有较深的印象;有些中小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还知道少年达·芬奇刻苦画蛋等故事.不过,从采访中看到,许多人除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和逸闻趣事外,对达·芬奇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了解得很少,也有人甚至对达·芬奇的名字全然陌生.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工程索引》(EI)、Scopus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科学通报》连续3届荣获国家期刊奖,连续15届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2013和2017年连续3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13和2015年连续2届荣获"中国百强报刊"称号.1.《科学通报》设有以下主要栏目:  相似文献   

16.
现年54岁的美国纽约心理学教授马克·萨勒姆被人誉为"读脑大师"。他就像一台活的"测谎机",能够靠别人身上最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识别出他们有没有撒谎。萨勒姆通过倾听声音,就能算出别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币;纽约警察局对他奉若神明,多次请他向警察们传授如何识别嫌犯撒谎的技巧。最近,萨勒姆在其新书《大脑游戏》中,首次详细地披露了他惊人"读脑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工程索引》(EI)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科学通报》连续3届荣获国家期刊奖,连续13届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和2013年连续2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  相似文献   

18.
在科幻影片《星球大战》系列中,有一个法力高深的外星人尤达大师令观众印象深刻。最近,科学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纳卡莱山丛林里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管鼻蝙蝠,其面部特征非常像尤达大师。纳卡莱山的科学考察活动是"保护国际"组织的快速评估小组发起的,负责这次考察的是女生物学家李安娜·阿伦索。她十分喜欢系列科幻影片《星球大战》,她对其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木子 《科学之友》2007,(23):22-23
现年54岁的美国纽约心理学教授马克·萨勒姆被人誉为"读脑大师".他就像一台活的"测谎机",能够靠别人身上最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识别出他们有没有撒谎.萨勒姆通过倾听声音,就能算出别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币;纽约警察局对他奉若神明,多次请他向警察们传授如何识别嫌犯撒谎的技巧.最近,萨勒姆在其新书《大脑游戏》中,首次详细地披露了他惊人"读脑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