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实现数字全息图和计算全息图再现像的融合,将数字全息、计算全息与空间光调制器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数字化动态三色全息三维显示系统,用数字全息术记录实际物体的全息图,用计算全息术计算得到虚拟物体的全息图,然后将2种全息图输入到空间光调制器中.结果显示:通过空间光调制器的衍射,在空间中得到虚拟信息与实际信息融合的再现像.该方法实现了数字全息图和计算全息图再现像的融合,达到了增强真实物体的三维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与光学联合制三维物体彩色全息图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学漫射物体彩色全息图制作过程中光能利用率低和彩色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利用计算全息的灵活性,并结合光学全息的特点,提出了计算机与光学相结合的三维物体真彩色全息图制作的新方法.首先用计算机算出3张分色菲涅耳全息图,由全息图的再现像位置以及物点和线全息图的对应关系,控制好这3张菲涅耳全息图的记录距离和全息图大小,使它们放置同一个平面时,其再现像能完全重合.再用光学的方法记录它们的再现重合像,在白光下可见一真彩色立体像.该方法简单易行,光能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3.
彩色全息图的制作是当今全息显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全息显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彩色全息图的制作方法较多,为了提高彩色全息图的质量,提出了用衍射分色法制作彩色全息图,它是通过使用三色光栅,把一张彩色透明片的红、绿、兰信息编码记录在一张黑白胶片上,用单色激光同时再现出所记录的3种颜色的光强分布并将它们记录在一张全息片上作成彩色全息图,该方法的显著优点是制作过程中无须制作3张分色掩膜信息的全息图,改进了3分色法的对准问题,使制作的全息图衍射效率高,再现像的色彩清晰,明亮,还原性好。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二维透视照片合成三维全息图的方法.它利用人眼的视差及大脑本能功能,将普通相机对一物体在不同角度拍摄下的数张二维透明片,用激光全息的存贮编码方法进行组合记录,最后采用彩虹全息二步法进行第二次拍摄,可得到一张效果逼真且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动感的三维全息图.给出此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全息图是将我们眼睛平时看见的物体的立体图像利用激光记录在平面介质上的一种图形,又称“全息照片”。此后,利用这张全息照片.我们就可以重新看到原来被记录下来的物体的立体图像。全息图是如何制作的?它为什么能够显示立体图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用于表面三维形貌恢复的数字全息显微方法.通过记录经4f系统放大的物体实像的离轴菲涅尔数字全息图,由数字再现技术获得物体的放大像,由此计算出物体相位反差像,从而得到物体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物体位于4f系统的前焦面时,可以消除相位信息中的附加相位因子,不需相位补偿即可获得准确的表面三维形貌信息.  相似文献   

7.
银盐全息干版的乳胶收缩将导致其记录的反射全息图再现光的波长漂移.利用这一效应,提出一种记录彩色反射全息图的新方法.首先,利用三原色激光(632.8 nm,514.5 nm,488 nm),记录彩色物体的菲涅耳全息图,以此得到彩色物体的三原色分色像;然后利用单色光(632.8 nm)分别再现3个分色像,并在单色全息干版上记录其反射全息图,并分别对3个反射全息图进行不同的收缩处理,使其再现波长漂移到记录时的三原色波长;最后将3个反射全息图叠合形成夹层全息图即可再现出彩色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数字全息图记录和再现过程中影响再现像分辨率的因素,将空间光调制器与数字全息相结合,构建了实时光学三维显微系统.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能够记录的物体大小和其分辨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也给出了最佳的参考光条件和最佳的记录距离;在此基础上,把USAF 1951鉴别率板的4个不同区域作为记录物体进行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张全息底片上记录多重全息图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提出在一张全息底片上记录多幅全息图时,干涉条纹的互相叠加和调制是较大地降低多幅全息图中干涉条纹较疏的全息图衍射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物光波信息的记录和再现与全息图干涉条纹的形状、走向、疏密及可见度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说明了全息图能记录和再现物光波全部信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息记录方法,记录系统是同轴全息系统,而生现结果体现了离轴全息图的特性。该记录系统仅需一束激光,记录过程不需特定的防震装置。参考光来自物光本身,用透镜将物体成像在记录干板平面,因此称之为自参考像面全息图。利用该方法可以重构清晰的三维立体像,而且可利用非相干光记录和再现。本给出了理论分析,实验参数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采用体记录方式,并用相位物体散射光照明的二次曝光法记录相位物体差异信息,以及应用物理显影方法获得了高衍射效率的白光再现干涉全息图。重现象轮廓清晰明亮,提取差异信息效果显著,是一种实验操作简单、图片携带方便、便于观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菲涅耳非相干数字全息和光谱成像技术的优点,提出能同时获得物体三维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四维成像系统,即在非相干数字全息系统中引入可调滤波器.在非相干光源照明下,记录三维物体在不同记录波长下的全息图,经数值处理获得物体不同波长的再现像.从波动光学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的点扩散函数,给出了再现距离与记录波长之间的关系.采用该系统对分辨率板单通道成像实验和多光谱成像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刘胤 《青年科学》2009,(10):12-13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个,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处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吸尘器,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甚至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制全息技术和光学全息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用计算机-光学方法联合制作体视全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根据人眼立体视觉原理获取三维物体带有视差信息的体视图,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计算全息图H1;将H1严格对位,用激光再现获得带有视差信息的再现像,并以此再现像为对象,用光学全息的方法拍摄彩虹全息图H2;用白光再现H2,通过双眼综合出三维立体图像.在全息图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将计算全息与光学全息相结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非常奇异的时空区域,象无底的“洞穴”,它能“吞食”任何物质,却不“吐出”任何东西。这些奇异的“洞穴”就是黄洞。黑洞是物理学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概念,它象独角怪物一样,似乎应该在幻想家的神话中出现,而不应该存在于宁静的宇宙中,然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却预言了黑洞必然存在! (一)什么是黑洞什么叫黑洞、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宇宙中有许多星体,每个星体都有确定的大小和质量,星体周围分布着引力场,引力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相互作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星体施于它周围物体的引力,总是力图把物体拉向星体,物体要克服引力的约束而飞到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关于宇宙黑洞的传闻和故事渐渐多起来了,那么,黑洞到底是什么呢? “黑洞”多的来历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位叫惠利的科学家,她观测到了黑洞,并将它记录了下来,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宇宙,已知的和未知的》一书。她不想用“引力塌缩物体”之类的难懂的词语来命名,她觉得,“黑洞”一词有气魄,而且易懂。惠利还提出:当恒星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包括太阳在内),它最终将变成白矮星,当质量在1.44~2.00个太阳之间,它最终将变成中子星(脉冲星),当质量大于2.00个太阳,它最终将变成黑洞。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一种新的三维真彩色模压全息图母版的摄制方法。本方法最主要的特点是解决了在拍摄光刻胶版时三个菲涅尔全息像对准的难题。利用本方法,在拍摄光刻胶版时三个菲涅尔全息像的对准不必普遍采用的那样造调整三个菲涅尔全息图的位置来达到,而只须在记录每张菲涅尔全息图的根据计算数据据采用不同的物体位置即可。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易实现,不仅拍出的真彩色全息图像的三原色像重叠得十分准确,而且由于记录光路安排合理,因而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3Ds max设计的三维立体模型具有任意角度间隔的二维视差图片,用以替代传统用胶片相机或数码相机获得二维视差图片,实现动态三维虚拟物体或场景的全息合成.应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自动分区伺服系统构造了记录主全息图的自动化装置,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干预,解决了传统合成全息术步骤繁琐的问题,提高了合成全息图的质量和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