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触角     
《科学世界》2012,(3):10-11
北极星有可能"日渐消瘦"北极星,看起来似乎"一成不变",但它其实是一类称为"经典造父变星"的脉动变星,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4.5倍。其亮度周期性地变暗和变亮,变化幅度仅0.1视星等,变化周期约4天,但这个周期也不是恒定不变的。1844年,这个脉动周期比现在大约慢12分钟。也就是说,160年间,北极星的脉动周期  相似文献   

2.
这是根据日瓦金的造父变星理论来间接确定造父变星质量的一个新方法.现用这方法求天琴座RR星的质量.按照这个理论,变星的质量必须对应于它的振动非绝热度.计算指出,桑德吉的结论,天琴座RR星的质量为1.15M不能成立.从日瓦金星体包层是多层球的近似理论及光谱分析方面的考虑,我们假定天琴座RR星的质量为0.85M.从这个数值计算出的振动非绝热度同日瓦金理论中对造父变星的条件相符合.这证明0.85M的值是该变星质量的可能值.至于这是否真正代表该星的质量,尚待进一步天文观测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由于变星具有确定的周光关系,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距离,因此它们在银河系结构与形成等天文研究领域里有着重要的作用。Hoffman et al.(2009)把北天变星巡天的4659颗变星分类成5种重要变星,我们从他们给出的星表里整理出了194颗造父变星(包括确认的和候选体),526颗天琴座RR变星和371颗大熊座W变星。我们把这些整理的三类变星与LAMOST DR3数据进行交叉,匹配出来的有13颗造父变星(包含候选体),78颗天琴座RR变星和83颗大熊座W变星,从而我们可以得到这些匹配出的三类变星的LAMOST提供的金属丰度。从三类变星的金属丰度随距离的分布来看,造父变星(或候选体)在5R_(GC)15kpc距离范围内有比较明显的梯度。然而RR变星和WUMa变星的金属丰度分布比较弥散,与距离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前沿科学》2021,15(1):48-53
百年来,观测宇宙学的三大进展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它们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对造父变星测距发现了宇宙处于膨胀之中,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20世纪90年代对超新星观测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科学家们观测到的宇宙几何及动力学结果,揭示了神秘的宇宙膨胀历史和背后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详尽阐述了寻找短周期变星的数据处理过程.所运用的搜索方法是计算其星等光变幅度是否大于其它同种亮度星的光变幅度,即若一颗星的光变幅度大于大多数正常的同种亮度星的相应的σ的一定倍数(〉3σ),则认为该星是变星的最初候选者.  相似文献   

6.
媒体纵览     
<正>中国科学报我国将造三颗新型海洋卫星2015年,我国将启动研制3颗新型海洋卫星,分别是"海洋一号C/D"卫星和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据悉,"海洋一号C/D"卫星能连续获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温资料,我国及全球重点区域近海和海岸带环境变化数据及海上浮标、船只信息等,可为海洋环境预报、灾害预警及科学研究提供服务。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可提高我国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提升探测精度,拓展探测谱段,实现全球快速覆盖的海洋水色观测能力。(来源:《中国科学报》2014年12月30日)  相似文献   

7.
<正>仲夏晴朗的夜晚,你在洁净的海滩边,或清新的高山顶仰望苍穹,对数不尽的繁星赞叹不已。但实际上,你最多能观测到约2500多颗星星。为了对银河系内上亿颗恒星和环绕它们的行星,以及行星附近的小行星进行精确度空前的观测,并获取有关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线索,欧洲空间局研制的盖亚探测器被发射到了太空——它重达2吨,耗资30多亿美元,搭载了被称为"十亿像素阵列"的超级相机,用以绘制银河系的三维地图;同时,光谱仪会分析每颗恒星的光度、温度、引力和元素组成。为了发现更多的星球,甚至找到外星人的"家",揭示星系的组成结构、形成以及未来的演化,只好辛苦你了,盖亚!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13,(2):42-43
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也就是"围绕着一颗G型主星公转,处于可居住带中,而且有着地球大小的行星"的数目,在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呢?这里,就从银河系的恒星的数目出发,来计算一下"银河系内有多少类地行星"。据估计,银河系内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其中G型星占8%。而对系外行星的观测结果显示,截至目前为止,行星"围绕G型星公转,且与地球尺寸相仿"的概率在20%以上。进一步假设,如果其中有50%左右处于可居住带之中的话,那么"存在于银河系中,围绕一颗G型主星在可居住带内公转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的数目,大约是10亿颗。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10亿颗,听起来,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然而,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曾声称:"根据观测结果推断,占到恒星数量80%的‘M  相似文献   

9.
最近发现银河系中心有巨大气体耀斑。本文根据这一观测事实,估计银河系中心磁场的数量级,提出这个气体弧的机制并由此推测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Kerr-Newman黑洞。  相似文献   

10.
仰望夜空,观赏那些在天穹上按照星座形状分布着的恒星,你大概觉得它们的亮度是不变的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秋高气爽的夜晚,你可以在鲸鱼座看到一颗中文名称叫做“刍藁增二”的恒星(鲸鱼座O),它就是一颗亮度反复变化非常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恒星。这种亮度不断变化的恒星,天文学上的术语叫做“变星”。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New Scientist1992年9月19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李养吾在分析研究核球内靠近银心处,内银晕中距银心比距太阳为近以及外银晕中的天琴座RR型变星时发现,三处天琴RR星的金属(比氦重的元素)含量不同,核球内的为太阳的1/10,内银晕中的为太阳的1/20,而外银晕中的只有太阳的1/40。天文学家早就知道,银河系核球的金属含量比银晕的金属含量多得多,但李养吾认为,仅此理由不足以说明上述现象。他相信,星龄大小在此也起作用,其根据是赫罗图“水平枝”上星的颜色受两个因素的制约:其金属含量和年龄。因此,如果天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地观测图像质量的数据校准方法,建立区别于传统模型的对地观测目标复合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模型. 通过BRDF量值实现计量标准对该模型进行绝对量值标定,使得对地观测影像更真实反映观察对象. 该模型综合考虑对地观测目标的BRDF分布、太阳辐射、大气分布状况等,加入BRDF国家计量标准的修正参量,结合遥感相机参数,得到计量校准后的遥感相机入瞳辐亮度数据. 以一种典型建筑材料毛玻璃的BRDF测量及其对地观测图像的校准为例,通过这一复合模型的校准,其图像的色差提高约3,亮度对比提高约3.   相似文献   

13.
了解变星     
任何波段的亮度或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恒星叫做变星。它们可能因诸如自转或伴星间的掩食等几何原因而引起,也可以因恒星内部及周围的物理特性变化而引起,如大气脉动、物质吸积、磁层耀变和表层或内部突然灾变爆发等。因此变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恒星物理特性和内部物理过程的特殊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凤凰座SX型变星CY Aqr的观测测定了2个新的光变极大时刻,并利用文献中光变曲线资料得出了3个新的光变极大时刻.结合已发表的数据点,拟合得出新的极大时刻计算公式,并作出了O-C图.用新的数据检验现有的两种解释该星周期变化的理论表明轨道光时效应模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正>吞噬同类的罪名可是很严重的,银河系并不愿背负。但天文学家指出,银河系的某些不正常行为告诉我们,它确实很残暴——通过不断吞噬周围的矮星系,它正在实现野蛮生长夏天的夜晚,当我们在郊外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发现天上一条模糊的亮星带,从南至北,这就是银河。银河系是很大的天体结构,我们的太阳系就身处其中。银河系的体型太大,所以它的同伴只能被称为矮星系。一个"矮"字突出了同伴的级别。一般的矮星系只有几十亿甚至是几万颗恒星。而我们的银河系明显"阔绰"太多,它由数千亿颗恒星组  相似文献   

16.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CIATRAN是一种较新的高光谱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结合欧洲空间局环境卫星(ENVISAT-1)搭载的SCIAMACHY传感器在Limb观测模式下的相关参数,利用SCIATRAN模型模拟传感器辐射亮度值,将模拟得到的辐射亮度值与SCIAMACHY传感器实测数据的辐射亮度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模拟值辐射亮度曲线总体走向、趋势和分布上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但存在差别。通过对臭氧廓线数据、气溶胶以及地表反照率数值进行调整分别模拟,经分析得出SCIATRAN模型中自带臭氧廓线数据和真实的臭氧廓线数据存在差异是模拟和实测辐射亮度值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架设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拥有四架可独立进行观测的口径为8.2米的反射式望远镜,它们也可以组合成一架甚大望远镜进行工作。该天文台还装备有许多架口径较小的望远镜以及用途各异的其他观测装置。本文精选欧洲南方天文台利用这些观测设备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如推断出银河系的年龄和查明银河系中心的结构等,并附有相关图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据英国《卫报》7月30日消息,人类首次观测到一颗恒星在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加速,它也成为目前观测到的最接近黑洞的恒星。为了这一观察,天文学家已悉心准备了16年,该结果成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天文学家认为,绝大部分星系  相似文献   

19.
太阳以及整个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总称银河系。银河系的“庐山真面目”如何,一直是科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观测对银河系进行研究,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最近几十年来,银河系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激变变星为一颗白矮星和一颗正常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是银河系重要的X射线辐射源.对激变变星的研究一直受限于低X射线光度(Lx1.0×10~(32) erg s~(-1))样本的不完备性.爱因斯坦探针是搜寻太阳系近邻激变变星的有力武器.预计EP可以在一年之中得到全天距离在300 pc之内,光度在5.0×10~(30) erg s~(-1)以上的激变变星的完备样本,总数目可达1000颗.此样本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完备和准确的激变变星的光度函数,并可以进一步研究星系X射线弥散辐射、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