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中国是瓷器的产地,与瓷器相关的艺术有千千万万种,而刻瓷艺术独具一格。刻瓷,顾名思义就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以优质瓷器为载体,以镌刻痕迹的深、浅、浓、淡为艺术手法,以线条部位的韵律性彰显出书法的韵致与绘画的意境,可谓是"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目前有关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是刻瓷的前身。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赏玩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瓷器都很熟悉,包括实用瓷器和观赏瓷器.但要提起"刻瓷艺术"可能有些人就不太了解了.什么是刻瓷艺术呢? 刻瓷又叫瓷刻,顾名思义,就是在烧好的瓷器上直接雕刻,其内容包括书法、山水、人物、花鸟、动物、人物肖像等.可以说刻瓷艺术是从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立艺术,是绘画、书法艺术与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瓷作为载体,用刀錾等工具代笔作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有书法、绘画艺术之美,又保留了瓷质自身之美.  相似文献   

3.
正在山西太原,刻瓷算是近10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年轻艺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本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位于太原东山小窑头的非遗文旅小镇,记者寻访到了这样一位"半路出家"的民间刻瓷艺人——李锦文。2016年,在太原市非遗中心主任张建明的邀请下,李锦文带着他的刻瓷技艺入驻非遗小镇,建立了传统美术刻瓷工作室。2017  相似文献   

4.
正李锦文在刻瓷创作过程中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广泛深刻的理解,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运用山西本土文化元素创作了《蒙山大佛》《关公》及体现山西大院文化的《民居》系列作品,并创作了具有龙城代表意义的《中国龙》以及一些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作品。这些精细的刻瓷作品,触有手感,观有笔墨,山水、花鸟、人物等,凡是笔墨描绘之物,李锦文无一不可刻画在  相似文献   

5.
在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古朴清丽的粉彩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相似文献   

6.
平遥文房刻铜制作有着严格的工序,一般为选材、裁板、焊制、初步打磨、画稿、镌刻和凿刻、再次打磨、上墨上色等。作品要达到好的艺术效果,则必须依赖于刻铜刀法,针对不同的图案运用不同的刀法。刀法从形式上主要有阴刻法、浅刻法、深刻法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14,(4):30
<正>瓷器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是代表民族文化的符号,承载着5000年的灿烂华夏文明。在中国长达数千余年的陶瓷文化史上,汝官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汝瓷在北宋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并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并有"青瓷之首,汝瓷为魁""宋瓷为贵,汝瓷之最"的美誉;民间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传说。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  相似文献   

8.
叶雷 《科学之友》2008,(1):87-87
"×××到此一游",不能简单斥责为"素质不高的表现",我们应该正视它,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正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刻上这几个字就是素质差,反而会为之感到自豪.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对已经在民族文化上打上烙印的东西,要改变起来需要耐心,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9.
<正>新石器时代晚期,半坡人从烧制陶器的过程中获得启发,用火烘烤泥墙,使之坚硬耐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经生产出原始瓷。之后,经过1000多年的改进和提高,至东汉时已有了质量上乘的瓷器。陶器以及后来的瓷器,之所以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就是因为陶瓷的制作工艺中离不开人们对火焰的利用和对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陶瓷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重要的创造,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陶瓷是一门"石与火的艺术",那些经过历代匠人精心烧制的陶瓷,以其精巧多变的造型、莹润如玉的光泽和五彩斑斓的釉色,赢得全世界的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赞誉和追捧。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皆离不开地球引力的作用,瓷器也不例外。那些看似眼花缭乱的瓷器造型中都藏着一个关于重心的小秘密。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拥有5 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1 000多年,就已经能制造出非常精美的瓷器。传统意义上的陶瓷,是指以天然黏土和各种矿物为主要原料,经  相似文献   

12.
彦杰 《科学之友》2014,(4):44-45
<正>汝瓷简洁雅致,制作工艺严苛,玛瑙入釉,用料名贵。汝瓷一般为天青色,色略淡,部分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使宋徽宗"弃定用汝",最终使汝窑瓷一跃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也因为汝瓷存世量少,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件件价值不菲。  相似文献   

13.
正行走在山西省新绛县这片文化沃土上,在龙香村聆听"龙见于绛郊"的神话,到龙兴镇寻访《弟子规》诞生地,登龙兴寺瞻仰闻名于世的"碧落碑",欣赏誉满华夏的绛州鼓乐……文化根脉流淌出鲜活的乳汁,滋润着这方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新绛在历史上享有"七十二行城"的美誉,各类民间工艺品繁花似锦,刻瓷绘画、刺绣剪纸、皮影、木雕、石雕、云雕、漆器等异彩纷呈。以新绛剪纸艺术馆为例,馆内由当地民间艺人创作的《弟子规》《庄嫁姐妹》等作品,可谓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4.
瓷从山水来     
在景德镇的东端,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古镇--瑶里.逶迤清丽的瑶河静静地流淌了几千年,呈"Z"字形的河水将瑶里古镇一分两半.作为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窑火熊熊,直到明朝初年,景德镇兴建官窑,这里的瓷窑外迁,瑶里才逐渐沉寂下来. 瑶里古名窑里,顾名思义,它应该和制瓷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瑶里就是景德镇制瓷原料釉的中心,今天这里仍然遗存下来大量的古作坊.在饶南古窑遗址的手工业作坊里,依然保存着制瓷原料--釉果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战乱中失传的绝技平定窑自先秦已陶,宋金时期,所产的白瓷,白、薄、润、透,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制瓷、烧砂等传统产业,源远流长,久负盛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平定汇集了河北邯郸,山西昔阳、寿阳及平定当地的诸多工匠,烧造陶瓷,其间烧造工艺极为独特,以"木棍为炉条",平铺炉码,上铺无烟炭块,进而烧造,是为一绝。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  相似文献   

16.
仿古汝瓷天青釉烧制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正耀 《科学通报》1992,37(4):313-313
在古陶器研究中应用穆斯堡尔效应已获得不少有价值的结果。但是,在古瓷器中的应用极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艺术价值很高,现存文物极少。在各种汝瓷釉色中天青釉尤为珍贵。我们利用穆斯堡尔谱详细研究仿古汝瓷天青釉的穆斯堡尔参数随烧制条件变化的规律,这既有益于仿古汝瓷的研制,又有益于古汝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省高平市团池乡故关村的一所小学内,人们发现了一块重要的碑刻,它并不在曲径通幽、难以得见之处,却赫然立在大门口.院门上方嵌着一块长长的石条,上有楷书"炎帝行宫"四个大字.字迹在碑上呈凸出状,即"凸形阳刻",需要把碑底一点点凿去,凸出字体.  相似文献   

18.
据史书记载,景德镇制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就从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唐帝国建立后,瓷器已有相当成就.20世纪50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就已烧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像,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20,(4):22-25
正他用一双手,实现了人生的蜕变;用无怨无悔的守望,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涅槃新生;用初心不改的坚持,燃烧着做平阳窑精品的执念。一件美丽的平阳窑瓷器,是泥土与烈火浇筑的精灵,更是段禹光对它的一生眷恋……揉拉拿捏间传承先祖文化段禹光专攻陶艺20余年,用泥土创作出无数件细腻精致、别具一格的作品。院里、屋内随意摆放的瓷器令人目不暇接,院里的个别瓷器看上去甚至带有瑕疵,但段禹光看向它们的眼神中却流露出浓浓的眷恋。"这些  相似文献   

20.
<正>将二维的平面纸神奇地转变为三维雕塑,让平面画里的一些人物、花草、建筑等转换为神奇的立体三维纸雕,这就是立体割纸艺术的魅力所在。制作纸雕目前有手刻和免刻两种。免刻纸雕是先由机器按照图案的边缘轧出印,你只需用手指一一按出即可,而手刻纸雕先"做"画再"刻",最后需要将所有的小零件通过一层一层地黏贴制成纸雕,画面虽然是一定的,制作程序也是相同的,但是做出来的成品却绝对不会一样。因为,从"刻"到"黏",你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