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点击     
<正>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在共和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长的年轮上,镌刻着这样一群年轻人的"问天征程"——他们,在读博士期间攻克北斗导航核心关键技术;他们,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他们,从三个"毛头小子"小组发展成长为300人的"国家队";他们,就是国防科技大学北斗青年创新团队。主动请缨——为了拥有自己的北斗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就展开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究;7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GPS系统的地面试验。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GPS系统大显身手。1994年,  相似文献   

3.
正"北斗",一个中国符号。上古时代,它是一把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而今,伴随着"收官之星"北斗三号的成功发射,一个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北斗,乘风破浪而来,在浩瀚的星空中永远闪耀这一"中国坐标"。2020年6月23日,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觉得,北斗离我们遥不可及,其实不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北斗系统的应用已经渗透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交通、渔业、农业、防灾减灾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走进千家万户,服务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飞入普通牧民家2018年11月19日,中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了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成功完成,并从201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是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在呼和陶勒盖嘎查,北斗是牧民的北斗。牧民在家喝着奶茶拿着手机就能远程放牧,借助手机App、电脑软件或短信通知,不仅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二十载漫漫"北斗路",至此立下历史性的里程碑。这颗收官之星在北斗三号全球星座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的部署已经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20,(6):14-15
正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2020年,中国航天正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绽放。看,大凉山深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北斗"将造福全球;看,南海之滨,"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一飞冲天,中国载人航天三期工程大幕开启……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年来,北斗三号卫星已成为我国卫星导航舞台上的"主角"。不过此次任务,发射的却是一颗北斗二号卫星。北斗一号从无到有;北斗二号建设着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设计指标和定位精度上大幅提升,迈开了全球组网的步  相似文献   

8.
数说     
《科学之友》2020,(8):38-39
正59星中国北斗的非凡之旅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北斗第55颗收官之星奔向苍穹,由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自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至今,我国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59颗北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8):14-15
正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今后,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享受北斗卫星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按照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话,"北斗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那么,全球组网后的北斗系统,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又带来哪些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三、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一台高精度铷原子钟和一台星载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之一,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对导航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比北斗一期、二期工程中单纯采用铷原子钟,这次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不光铷原子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技术性能大幅提  相似文献   

11.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卫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和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我国或在2020年建成全球导航定位系统2020年中国将推出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这套系统被命名为"北斗"。"北斗"系统正在部署区域导航并组网测试,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在20颗左右。按照计划,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3.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战略发展稳步推进~([1,2]),即验证系统(BDS-1)、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BDS-2)和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北斗双星定位验证系统于1994年开始立项研究,2003年12月15日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区域提供定位、授时和双向短报文通信(MSS)服务~([3,4]).这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20,(8):12-13
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相对于灵动活泼的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飘逸优雅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发射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被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斗人亲切地称为"吉星"。因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亲切称呼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嚞(音zhé)星"。这些北斗"吉星"高高地驻守在距离地球36000  相似文献   

15.
正北斗星,自古为指引方向之星,折射着无限的东方智慧。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星,形似斗勺,易于辨认,类似勺头的两颗星直指北极星,被称为"指极星"。根据斗转星移旋转变化的关系,我们的祖先不仅辨析出四季和方向,也认识了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探索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今,无论是在惊涛骇浪的海洋、山崩地裂的灾区,还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人们随时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认清脚下前行的路。这一切,都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创造出的人造天体导航给人类带来的新文明。在中国群星闪耀的卫星版图上,北斗导航系统也可谓是一颗"明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日开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28日上午,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中第三次潜入深海,再次将中国载人深潜的记录刷新为5188米。"蛟龙"号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圆满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各项试验任务。"蛟龙"号不断创造着新的纪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中国航天将掀起前所未有的发射高潮,发射任务有望超过40次,其中包括10多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等影响广泛的先进人造地球卫星,但是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因为它将是全世界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史无前例的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20,(6):12-13
正航天"少帅"袁家军在研制飞船初期,遭到了一位俄罗斯同行的不以为然。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只是想造一个政治飞船"玩一玩"。事实证明,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是认真的。2003年,当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平安返回,中国人以实力证明自己不仅能造出"两弹一星",也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自1992年9月21日立项至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逐一攻克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如今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总质量约5吨。本次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本文将带大家一起认识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  相似文献   

20.
<正>一项初始计划仅为四年的"旅行者"空间探测任务成就了迄今仍在运行、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星际之旅。就"旅行者"1号而言,到2025年左右可能因动力耗竭而停止工作,再也无法向地球传送数据。然而在运行期间,它们向人类呈现的结果既前所未有,又令人兴奋。当1977年"旅行者"1号、2号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之时,国际上围绕深空探测计划开展已近20年了: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环绕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