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描绘出一幅母亲为儿子缝衣的画面。其实,自古以来,女性就与织补不可分割,此后文明的发展让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也淡出了女性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及布艺DIY的盛行,女红随之复兴,并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人们也需要有一个交流分享缝艺心得的平台,于是山西第一家拼布工作  相似文献   

2.
方方 《科学之友》2013,(11):20-21
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细节上一不小心,一个闪失,都将影响花馍的品质,成为废品。要做出一个像样的花馍,至少需要4~5天,一个花馍需要9个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  相似文献   

3.
<正>浑源传统铸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工艺精湛,它年代长、影响大、价值高,是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浑源铸钟制作技艺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据中科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学者鉴别和认定,浑源铸钟技艺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古代塔基遗址是一脉相承、同出一辙的,源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1 000年左右。浑源铸钟不仅是中国古老冶炼铸造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明  相似文献   

4.
正一物一世界,一石一匠心。新绛石雕雕工美,意境美,寓意美,制作石雕的过程十分考究,不仅限于雕刻,还需经选材、绘画、制坯、精雕、打磨抛光、做旧等多道极为复杂的工艺。石雕匠人们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将一块石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凿、磨、勾勒,每道工序都必须按严格的要求操作,每一刀都要精确到毫米。  相似文献   

5.
<正>剔犀技艺传承人何俊明有30多年的从艺经历,他的剔犀技艺在不断创新和提高。1993年,他创办了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目前厂里拥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剔犀雕刻师傅15人,生漆熬制师傅2人,大漆髹漆师傅5人,漆胎制作5人,设计师3人,其中专门负责研究和传承工作的有15人。新绛县黄河云雕厂成立了绛州漆器研究所,专业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剔犀髹饰技艺(云雕)"的保护传承工作,与此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各大美术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瑰宝,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或精致秀美,或雄壮巍峨的古代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历经风霜雨雪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时就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古建筑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营造技艺对其进行修缮,尽可能地保留古建筑的面貌。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正黄金和白银是自然界中最古老的金属元素之一,稀少且珍贵,因其硬度适中,延展性优良,易锤打成型,且色彩和光泽亮丽,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中国人历来将金银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用金银变幻出的艺术珍品富贵高雅,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20,(1):16-21
正草编是中国民族一门古老的手工艺,它的发展贯穿整个人类的始终。在远古的时候,原始的祖先用与绳相似的材料如:藤条、茼麻、杂草等扭拧、交叉在一起用到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当中,这样原始的草编就形成了。目前可见到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 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2,(1):16-21
文房刻铜享有最后的文玩的称誉,是因为它在所有文房用器中出现的年代最晚,并在辉煌了百余年后,随着自来水笔的流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堪称绝响.  相似文献   

10.
慧心 《科学之友》2013,(6):24-25
猫耳朵,山西人也称之为圪垛儿圪搓面。据《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圪搓面本是为祭雁而制,元代骑马射猎者却奉为获猎之吉食,称为马乞,进入了御宴当中。山西太原亦将圪搓面称为麻食。可见,猫耳朵在元代就开始流行发展了。明清时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间普遍食用,并传播到陕、冀、鲁、豫乃至江南一带。猫耳朵可用荞面、小麦面,还可用豆面、莜面、高粱面等原料,制作时可以在案板上,也可  相似文献   

11.
<正>"铸造一口铁钟,最要紧的是有悠扬的声音,音色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制作匠人的制作水平。铸一口钟,从选料到制作模具、化铁铸钟、打磨修饰等,每一道工艺都决定着铸钟的好坏。"浑源神溪牛家铸钟传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晓如是说。牛家铸钟异彩绽放牛晓出生在素有"塞北江南"之称的神溪村,该村以铸造各种铁器而闻名。他们制造的锹、犁、锅、铲、镰刀等日常用品和农具质量可靠、经久耐用,一度是十里八乡人们的不二选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制品已被大工业机械化产品所替代,  相似文献   

12.
<正>辅助材料神溪铸钟采用干模法,所用辅助材料一般取山坡上风沙沉积而成的黄土。土分生土和熟土2种,熟土即旧模打碎后再次利用的土。熟土经过高温烘烤,黏性较差,但透气性好;生土即从山坡上取回来的新土。内模一般用2/3以上的熟土,外模用1/3的熟土。模的透气性主要通过泥中的水分调节,水分多,干燥之后的模型透气性就好,反之就不好。钟越大,对透气性的要求越高,内模所需的水分就更大。如果模的透气性较差,浇注铁水时,容易导致铁水连续冒泡。  相似文献   

13.
小小一把扇,看起来结构简单,但当我们走进扇企,看到其制作过程,才了解到它的制作工艺是令人吃惊的复杂和严谨,全是纯手工制作且不说,最重要的是,不同扇种的工艺流程也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就走进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以檀香扇和黑纸扇为代表,来看看不同种类的扇子是分别经过了哪些程序,才呈现给我们以精美的样貌和四溢的芬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桑蚕文化。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端午节、侗族大歌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初介绍中国的桑蚕生产分布于江浙、四川、湖北和山东一带,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桑蚕收入都是人们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平遥泥人雕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它生于民间,为百姓所制所赏,传承至此,时代更替斗转星移,岁月的涤荡未使它褪去光芒,优秀的泥塑作品在以更生动、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17.
正客家造纸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过去造纸一般在山涧或溪边,比较远的地方造纸的纸焙用竹子当骨架,表面粉上"三合土",如果在集镇的纸槽一般选用砖焙。制作砖焙的准备过程需要半年时间,特别是制作"三合土"需要用老石灰反复沤制,还要加红糖、糯米、麻丝、沙子、茶油等。如今,在姑田会制作砖焙的只有上堡村的李元康一人,他年轻时跟随爷爷和叔叔制作砖焙,后来又做过泥水师傅,所以还能将面临失传的砖焙制作技艺掌握在手。"三合土"砖焙墙面,看似简单,做工却极为复杂。传统砖焙的墙面有成百上千个细孔,对于连史纸的保存起到呼吸的作用,手感滑中带滞。"美玉堂"连史纸作坊的砖焙恢复就是请李元康制作的,邓金坤把非常难得的制作过程拍照记录了下来。砌砖的时间为2018年7月,粉壁的时间为2019年6月。  相似文献   

18.
山西太原面食制作传统表演技艺最初产生于宋代,已有1000余年历史.民间相传,宋时太原城中店肆盛极,各种肴馔、汤饼(面条)、水溲饼(拉面)种类繁多,街头巷尾操饭业者往往争奇斗胜、故弄技巧,以兜售宾客.当时凡盈实之家,多就餐于街市,不起家灶,亦不置家蔬.  相似文献   

19.
“内科医生”不乏高手当黑猩猩感到肠胃不适时,它们就会四处奔波,专门寻找一种茜草叶子吃,而平常它们是不吃这种叶子的;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猴子感到全身寒冷发颤时就会去啃食金鸡纳的树皮,原来金鸡纳树皮中含有治疗疟疾的特效物质奎宁;鹿在肠道寄生虫的侵袭下,痛苦难熬,急切地满山坡寻找艾蒿治病,艾蒿对于这种肠道病有着药到病除的奇效;野兔腹泻时,也会主动寻找可治腹泻的马莲吃。  相似文献   

20.
<正>中式仿古木雕家具做工精细考究,拥有很浓的民族气息,随着仿木雕家具人文价值的逐步突显,逐渐成为人们追逐的潮流。孝义仿古木雕家具集中国古典文化与传统技艺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家具文化的特有气质。地利物丰孝义市位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孝义之地,早在仰韶时代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