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它演奏的是抑扬顿挫、波澜壮阔的音乐,传播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乐书》中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它的声音如秋天之凄美,似时光般悠远。赵遥制作出来的埙,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散发着独特的幽幽远古气息。精心烧制后的埙轻巧坚固,精致脱俗,集工艺品、民族乐器、纪念品于一体,凝聚着厚重大气、深沉悠远的古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正呜……苍凉近乎哀鸣的乐声响起,这是赵遥在吹埙。会制埙,能吹埙,赵遥几十年忠于信念,不忘初心,一枚古埙,一捧泥土,经风雨历沧桑,亦是坚守信念的独然。缘·古埙与埙结缘,对赵遥来说,也许是命中注定。20世纪90年代初,源于对埙历史文化的热爱,对埙乐艺术的痴迷,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的赵遥,受"华夏吹埙第一人"刘宽忍教授的影响与启发,汲取民间传统制埙方法,借鉴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研究成果,全身心专职投入埙的研发制作工作,于1995年在古都西安创建了"挽袖坊"  相似文献   

3.
正它来自远古,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秋风的味道。其声浊而喧喧然,声悲而幽幽然,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洞穿人们的灵魂,这便是埙。埙在中国已有7 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礼乐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传承人赵遥一直肩负着将这个古老的乐器发扬光大的责任,并创立了"挽袖坊"埙艺术工作室。在太原东山的一村落里,时常传出悠长的苍古之音,它与连绵的山脉相得益彰。走进"挽袖坊",原木制成的茶台上,几枚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表演舞台上,人们越来越多地被一种独特、富有魅力的声音所吸引。仿佛是天籁之音,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深邃悠远。其独具表现力的音色,任何乐器都不能替代,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埙。依古而兴以秦汉为最埙是我国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作"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头上的空  相似文献   

5.
埙,以古朴醇厚、低沉悲壮的声音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久久回荡,它是7 000多年华夏历史文明的见证.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在古代"八音"之一的土类乐器中占重要地位的古老乐器,在20世纪初正濒临失传,将成为绝响……在这样的时刻,曹正先生和像他一样的音乐工作者出于对传统音乐文化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经过呕心沥血的研制,才使埙在近代得以复鸣.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记述制瓷工艺之繁多:"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而珐华是陶瓷中的极品,它集彩绘与雕塑于一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装饰艺术语言。较之琉璃和其他的陶瓷工艺,它的色彩更丰富,制作工艺更繁复,烧造难度更大。2016年,张勇勇和他的团队创建了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的窑炉——"朝元窑"。  相似文献   

7.
谢海云  赵虎 《科学之友》2001,(11):24-26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希望读者能认识他们,关心他们。——编者  相似文献   

8.
一艘若隐若现的怪船时而追逐波罗的海的浪花,时而融入波的尼亚湾的宁静,快如飞镖闪过,身影转瞬难觅.它就是瑞典的"维斯比"级导弹护卫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性能先进的"隐身战舰",堪称全球"隐身战舰"之最.它的出现引起了国际防务界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9.
发酵面团又称肥面、起面,它具有松糯适口、形态饱满、松泡多孔、质感柔软等特点,制出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面团制品的独特风味. 在面点行业中流行着一句俗话,"面案工作有两套半技术":一套是发酵,一套是制作花色点心,还有半套是制馅,由此可见发酵技术在面点制作中的重要性.目前,广泛使用的膨松方法有:生物膨松法、化学膨松法和物理膨松法3种.  相似文献   

10.
<正>发酵面团又称肥面、起面,它具有松糯适口、形态饱满、松泡多孔、质感柔软等特点,制出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面团制品的独特风味。在面点行业中流行着一句俗话,"面案工作有两套半技术":一套是发酵,一套是制作花色点心,还有半套是制馅,由此可见发酵技术在面点制作中的重要性。目前,广泛使用的膨松方法有:生物膨松法、化学膨松法和物理膨松法3种。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20,(9):24-25
正很多人乍听到闻喜煮饼的名字,大多会猜想它是饭食一类的东西,但当你打开包装,完全在意料之外:闻喜煮饼并不是饼状,而是滚圆形,外边裹一层脱皮芝麻。同时,煮饼也不是"煮"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晋南民间常把"炸"叫做"煮",才有了"煮饼"这一称呼。千百年来,闻喜煮饼的制作均是凭借制作师傅的经验,没有严格的制作标准和成品标准,制作时一袋面、几瓢油、几碗水,经常出现一批与一批有差别的情况,且成品也比较随意,要想做好,必须有严谨的制作标准和成品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缂丝是一种古老的丝织技艺,如同是在丝绸上雕刻出来,有镂雕之象,也被称为"刻丝"。缂丝在汉代从西亚传到中国,再从西域传到了宋代并达到缂丝工艺和技艺的顶峰,成为历代皇家御用之物宫廷之作,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炫耀标识。明清时期缂丝制作中心集于苏州,缂丝成品以其制作繁复、缂织精良、朴素高雅、端庄秀丽、慧中秀外、经久耐用,堪称织中之圣。且作品正反如一,与双面  相似文献   

13.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它主张对自然本性的维护与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1世纪充斥着科技与信息,这使得自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优越感的同时,心灵却在受着孤寂之苦.文章研究了"道法自然"思想同产品设计活动之间的关联性.意在给予产品设计在"回归自然"方面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有谁想过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吗?我想过,但是却没有勇气去尝试。因为世上有一条看不见的规则:无论做什么,一个人,是异数;人多了,才是寻常。所有的质问,归根结底,其实是他怎么可以与我们不同?本期"传承",小编到太原市东山小窑头村,采访了古埙制作者、演奏家赵遥,听他的故事,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与众不同的意义。赵遥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近乎疯狂地坚守着古老的制埙技艺,坚守祖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二十多年来,在不被理解、不被倾听、不被尊重的时候,他依旧特立独行地坚持着、守  相似文献   

15.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浑身散发着通透的神采:巧夺天工的设计、纷繁自由的结构、简洁纯净的造型、环保先进的科技,它凝集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自主创新的勇气.特别地,它的墙体是由上千个"水泡"组成的,每当夜晚灯光开启时分,整个"水立方"就像是一座水晶宫,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7,(15):46-47
2006年10月,一只名叫"皮皮"的鹦鹉让无数的美国人陷入忧伤之中,在"皮皮"飞回自然后的几个月里,仍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参观它曾经生活过的"家",并默默地为它祈祷,而它的主人--动物学家乔克·奈因斯则时常徘徊在"皮皮"离开的地方泪流满面.这只被誉为"美国第一灵智乌"、"孟菲斯第一鹦鹉"的"皮皮"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这只神奇的小鸟有着非同一般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17.
正用智慧之笔,诠释科学;用心灵之笔,描绘未来。一点一滴地细心观察,让知识浮出水面,一片一面寻根摸底,让真理和智慧展现。2018年第五届城市科学节,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发现了科学中的乐趣和奥妙,共同感受科学之美。小小制皂师说起香皂,你会觉得再普通不过了,每天用它洗手、洗脸,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香皂的制作过程,包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手工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月亮的描绘是非常丰富的.赏着同一轮明月,诗人吟着"古月今照",儒生颂着"君子如月",道士数着"月圆月缺",禅客品着"月映万川"……月亮,并不是一个表里一致的星球,它是有结构的——它的表面覆盖着土壤,内部为月岩,我们看到的"月亮",实际上只是"月壤".2020年底,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登月,带回1731克月壤.我们就从月球地质学的角度来探究月壤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看过奥运会开幕式的人定然难忘这样的情境:伴随着神韵悠长的古琴之音,一幅精美的画卷在"鸟巢"中心徐徐展开。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古琴等道具在这里的出现,让北京奥运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这一科学的观点,而人之劳动主要是靠双手来进行的.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汉字则用其音、形、义兼备的特点,如实地记录了祖先用双手创造中华文明这一个个伟大的过程.下面请看"手"的形象在具体汉字中的种种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