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初,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一件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玉琮王"的良渚玉器,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在这件史前文明"重器"身上,有着太多的秘密。例如,它为何被人们称作"玉琮王"?它到底有着怎样不凡的身世?在极度简陋的条件下,它是如何被先人制作出来的,又有怎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良渚古城,就不得不提到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苏南地区以及上海的西部。人们对良渚文化的第一印象,也许是其中精湛的琢玉技术,也会被如玉琮上用微雕与浅浮雕技艺表现的神徽像、玉冠状器上的镂空技艺所吸引。其实除了玉器,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妙。这些漆器不仅代表了当时制漆、用漆的高超技术,更展示了良渚先民审美意识的发展及良渚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对玉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首先,中国出产美玉,是个产玉大国。其次,玉器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玉器,商周之时玉就成了区别身份等级的礼器。从商周时代的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玉器上可以看出当时玉器的雕琢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艺术水平很高。以后各个朝代都不间断地发展,形成贯穿中国七千年历史的"中国玉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自良渚博物院展厅改造后,陈列区新增了近10年良渚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及大量文物,并开始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参观者揭开良渚古国的神秘面纱。其中一个展厅主要介绍5000多年前良渚古国的衣食住行与手工业等生活面貌。有意思的是,大家往往会在"原始家猪结构图"前驻足,图中介绍了家猪的驯化过程,图下则是出土于  相似文献   

5.
<正>"人养玉,玉养人""有的病吃药不管用,时常佩戴玉器就能把病治好""佩戴水晶能带来正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神奇的观点"。到底玉石会不会"传导神奇能量"呢?玉能否养人宝石泛指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宝石和人工合成宝石,也包括部分有机质材料。玉石是宝石的一种。专家认为,宝石对人的益处,是指宝石本身散热较快,对人身体有镇定作用,再加上造型多样,佩戴起来心情愉悦,自然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把一些"草裹泥"的标本送到北京大学进行年代测定。不久后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些草裹泥距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这一重要信息,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入围"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加分不少。草裹泥究竟是什么,为何令人如此兴奋?它与良渚古城外围水  相似文献   

7.
北海公园团城的承先殿前,松柏遮天,在古柏的浓荫下,耸立着一座蓝色琉璃瓦顶的石亭。亭内汉白玉雕的云水座上,放置着一件用一整块墨玉雕琢而成的椭圆形玉瓮,它高70厘米,周长493厘米,重约3500千克。这就是北京也是全国最古老的大型玉器——渎山大玉海。  相似文献   

8.
<正>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皮脆肉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生长于欧洲及中国南方等地。菱角的历史悠久,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中就已十分常见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何时,食物都是人类的必需品。但自古以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原始先民们的生业模式也会有所差别。距今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生活在环太湖流域,那里地理环境独特,食物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8):66-67
正它,来自西周,在冰冷阴暗的地下埋藏了3 000年左右,虽然穿着的绳子已经腐朽,204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墓主人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它的名字叫做"玉组佩",1993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的西周晋侯墓地中,出土的情况和墓主人的故事一直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无价美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和“玉”有关的言辞,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黄金有价玉无价”等等;也可以经常听到和玉有关的故事,如“和氏璧”、“完璧归赵”等;如果查字典,部首从玉的字就有百余多,可见“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玉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三字经>上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玉必须经过琢磨,才能成"器",否则再好的玉,也是块没有成器的"料".  相似文献   

12.
据史书记载,景德镇制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就从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唐帝国建立后,瓷器已有相当成就.20世纪50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就已烧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像,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相似文献   

13.
正它,来自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它,宽阔硕大,纹饰奇特,自带神秘色彩;它,是目前发现的玉琮中最重、最大、做工最精美的,被称为"玉琮王"。这件良渚文化时期的标志性器物到底蕴藏了多少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以前对手艺人的称呼一律都叫“师傅”。姓张叫“张师傅”,姓李叫“李师傅”,姓什么就叫什么师傅。可历史上北京玉器行的人却都互称“先生”。这也成了一条行规。磨玉的到哪个作坊去“耍手艺”(打工),掌柜的和作坊里的徒弟都得称他“先生”.张先生,李先生的叫着,并且得说是“请”来的先生。如果叫对方一句“师傅”那就等于骂他了,他非跟你急了不可。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个神秘的岩洞,洞穴中藏有中国最美的一条地下河,它就是江西万年的神农宫。神农宫地处江西万年神农源风景区,距万年县城20千米,海拔644米,景区群山环绕、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神农宫地下石乳奇形怪状、质地纯净、色泽如玉,汇聚了神话中的龙宫之秀;神农宫地下河流飞幻灵泉、百转千回,广纳山川自然风光之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下河"。炸出的"神农宫"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积极探索"绿色理念"的渗透,营造优美、和谐、向上的"绿色"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使孩子们健糜、快乐、积极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筱玉正值花季,因初潮时间较晚,在医院工作的表姐得知情况后立刻带她去妇科检查。妇科大夫对筱玉的内生殖器官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发现筱玉的子宫小于正常人。经B超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筱玉子宫的长、宽、厚都与同龄女生有较大差异。因此,确诊她患了子宫发育不良症。何为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良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称为幼稚子宫。这种症状下子宫的结构和形态正常,但体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把山脉看作凝固的波涛,那么世界上最奇伟的"惊涛骇浪"就在中国的最西部。在人们的印象中,这片"万山之祖"之地乃是山与山的总和、高原和高原的叠加,寒冷干旱,十分粗犷。可即使这样,大自然仍在这里留下了一笔"意外"的、令人心醉的馈赠。深山里的秘境草原玉奇塔什草原所在的地方,很容易被忽略,对一般人来说,很难抵达。这,或许正是它长久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14,(2):F0003-F0003
<正>1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远在38万公里外的我国嫦娥三号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伸出机械臂,对其脚下月壤成功实施了首次科学探测。继去年12月23日凌晨实施控制机械臂进行投放测试后,这次是"玉兔"车首次正式投放使用机械臂,时间持续近30分钟。后续任务中,"玉免"车还将对月石、月坑等进行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20.
有的读者看了这个题目后,也许会感到奇怪,洗脸这生活中的区区小事,难道还用学吗?回答是肯定的。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女士,其洗脸的方法,并不科学。无论春夏秋冬,皆用热水、香皂或洗面奶来搓洗面部,洗后涂上"日霜"类化妆品;晚上也是洗后又擦上"晚霜",想以此来使容貌变得肤如凝脂、娇美似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