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朱园飞  苏瑜  邓强 《科学通报》2019,64(30):3061-306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一种小的DNA包膜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在细胞核内, HBV部分双链的DNA基因组修复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后者作为HBV复制的原始模板起始病毒转录. cccDNA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是HBV持续感染的分子基础,也是抗病毒药物设计的关键靶点.HBV cccDNA研究常受限于细胞内较低的拷贝数,以及缺乏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因此,建立合适的cccDNA实验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HBV cccDNA体外实验模型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HBV病毒学和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施恬树  曹佳莉  杨艺楠  袁权 《科学通报》2020,65(16):1529-1545
目前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HBV感染的肝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造成HBV感染持续、抗病毒治疗停药后病毒反弹的重要原因.现有Anti-HBV药物难以有效清除或直接抑制肝内cccDNA是慢性乙肝难以治愈的关键瓶颈.缺乏简单易行的cccDNA定量检测方法,影响了靶向cccDNA的Anti-HBV新药研发进展,也阻碍了这一指标在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Southern blot被认为是目前cccDNA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但其操作复杂且灵敏度低,不适合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及临床应用.基于PCR的cccDNA检测方法相对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更高,但其可靠性仍有待考验.本文系统整理分析了cccDNA样品提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希望通过综合比较不同cccDNA检测技术的性能和特点,为cccDNA相关基础研究、药物发展与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能引起患者慢性感染,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是威胁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核苷(酸)类似物(NUCs)和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HBV仅有的两类药物,然而这两类药物均无法清除稳定存在于细胞核中且能够作为模板产生子代病毒的闭合共价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le DNA, cccDNA).此外, HBV耐药相关突变(RAM)和疫苗逃逸突变(VEM)降低了现有治疗和预防策略的成功率.因此,人们在努力开发直接靶向cccDNA,将之失活或清除以实现治愈慢性乙肝的治疗手段.特异性靶向HBV基因组保守区域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相比其他基因编辑工具,设计也更加简单灵活,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本文将总结现有CRISPR-Cas9系统在抗乙型肝炎病毒中的研究,并探讨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潜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徐在超  赵凯涛  江应安  夏宇尘 《科学通报》2019,64(30):3123-314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能够引起急、慢性肝炎,其中长期慢性感染可增加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控制HBV慢性感染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HBV药物主要有两类: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两种药物虽然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或消除肝脏病理损害并有效阻止病情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但并不能有效地达到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使其转阴并清除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所以HBV慢性感染很难治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HBV研究的深入,针对其复杂的感染机制及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靶点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本文对近年来在病毒直接靶向和宿主靶向药物(一些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此外,还对高通量筛选技术(unbiased high-throughput screens)寻找新的抗病毒化合物,以及老药新用的策略用于抑制HBV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HBV能够引起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现行的临床抗HBV药物,如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等,虽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其根本原因在于, HBV感染肝细胞后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 DNA),并以微染色体的形式独立稳定存在于肝细胞核内.表观遗传学修饰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ccc 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是调节HBV生活周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HBV ccc 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和调控作用、表观遗传修饰药物和治疗,以及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和体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贺锐  刘实 《科学通报》2019,64(30):3091-310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肝的病原体. HBV基因组是一个不完全双链环状DNA(relaxed circular DNA, RC-DNA).当HB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时,首先RC-DNA需要转化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 DNA),后者作为HBV的转录模板,产生病毒的亚基因组和各种m RNA.其中,pg RNA作为逆转录模板逆转录负链DNA,继而合成正链DNA,最后组装成新的RC-DNA. ccc DNA的存在是干扰素(IFNs)、核苷类似物(NAs)等药物无法彻底消除乙肝抗原、治愈乙肝的重要原因. HBV ccc DNA的形成和转录过程受到许多宿主因子的调控,本文从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特征出发,总结了在各个过程中参与HBV ccc DNA形成和转录的宿主因子,对有关HBV ccc DNA形成的具体过程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静雯  孙桂鸿 《科学通报》2019,64(30):3109-312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家族成员之一,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受到HBV感染,其中约3.5亿人是HBV携带者, HBV携带者中HBV长期低水平复制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从HBV在自噬不同阶段的作用,以及HBV引起的肝损伤和肝癌过程中自噬的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索HBV病毒致病机制和筛选抗病毒的靶点、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之一. HBV在感染细胞后进行病毒DNA的复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以及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和释放等步骤,其中病毒感染细胞逃避宿主免疫后,就可能通过HBV复制产生子代病毒、形成持续感染、诱导肝癌的发生发展.机体中HBV的复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乙型肝炎病毒的X蛋白(HBx)对于HBV复制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对HBx蛋白的结构组成及其分布做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综述HBx通过不同的修饰途径来调控HBV的复制,以及HBx通过mi RNA来调节HBV复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Ganem  D 封岩 《世界科学》1991,13(10):17-18
在肝细胞癌(HCC)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感染有着密切联系,其原因何在?这是人类肿瘤生物学中一个重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2.5亿多,在乙肝病毒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病的广大地区,肝癌被列为人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本期294页,福里尔(Fourel)等通过显示肝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CD8+ 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控制HBV感染和病毒清除中至关重要, 已鉴定的T细胞表位绝大多数都来自A, D基因型的乙肝病毒, 而在我国流行的B, C型病毒表位研究较少. 本研究合成重叠九肽肽库, 通过细胞结合试验和体外重折叠实验系统筛选和鉴定B型和C型HBV核心蛋白表位, 发现一个在60位氨基酸由L变异成V(L60V)而产生的新表位HBcAg60-68. 表位肽能在HLA-A2/Kb转基因小鼠体内激发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反应. 检测HLA-A2阳性乙肝患者表位特异性CTL证明该九肽序列为体内自然加工的表位, 这为研究HBV感染中特异性CTL免疫应答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琳琳  叶浩  唐凯临  曹志伟 《科学通报》2012,(19):1755-176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microRNA(miRNA)可以介导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miRNA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有助于新型治疗策略的提出.然而,miRNA的多靶点特性限制了其功能研究.为了研究miRNA对HBV的调节机制,本文在靶基因水平上比较了HBV相关miRNA和HBV蛋白的功能谱、采用半定量手段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层面挖掘其潜在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在靶基因上,miRNA功能较为集中,HBV蛋白的作用效应可能更为广泛;在网络拓扑结构上,miRNA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于HBV蛋白的靶基因及其邻居节点达到其调节作用;在生理效应上,miRNA在凋亡、细胞周期以及体液免疫的调节上呈现出拮抗HBV蛋白效应的趋势.本研究不仅为miRNA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而且miRNA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模式有助于今后基于miRNA的乙肝治疗方案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杨文刚 《科学通报》1992,37(2):161-161
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同属嗜肝DNA病毒科,两者在基因结构、病毒复制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DHBV及其自然宿主——鸭来源丰富,对人群无感染性,更适宜于进行常规实验室操作。为了了解我国DHBV的基因结构,本文报道国内一株同向重复序列具有变异的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76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力量》2004,(2):13-13
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首席专家成军博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中发现了2个新的基因,这在HBV基因发现的25年来是第一次,研究结果改写了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历史,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自然规律。1979年国外学者首次克隆了HBV的基因组之后,对于HBV感染引起的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研究和临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基本上解决了乙型病毒…  相似文献   

14.
蔡宜权 《科学通报》1974,19(3):139-139
1964年,Blumberg首先在一名澳大利亚世居居民的血液中发现一种物质,并名之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nlia antigen)。其后,Prince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观察到类似的物质而称其为血清性肝炎抗原(Serum hepatitis antigen)。此后不久,确认这两种物质是相同的并且和乙型肝炎相关。这种相关性继为Giles等所证实。鉴于累积的资料肯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在欧洲和美国的三个著名遗传工程实验室宣布,他们获得了B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无性繁殖系.这三个实验室是:英国爱丁堡大学麦莱(Murray)实验室、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蒂奥莱斯(Tiollais)实验室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恩(Cohen)实验室. B型肝炎病毒基因组DNA的分子量约为3×10~6道尔顿,有3200碱基对,是个带有单链区和一段缺口的双链环状分子.是已知哺乳动物病毒DNA中最小的一个.它可  相似文献   

16.
水芹提取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正明 《科学通报》1997,42(17):1863-1867
水芹(SQ;拉丁名为Oenanthe javanica)为传统的中草药,属于伞型科植物,全草入药.其水煎剂具有明显的退黄降酶作用.将水芹全草以水醇法提取物用于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的研究,体内外实验对 DHBV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SQ抗DHBV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 DHBV-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DNAP)活性的体内外测定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华堂 《科学通报》2019,64(30):3059-3060
<正>迄今,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仍然是困扰科学界的世纪性难题.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防治病毒性肝炎、"消除肝炎危害"的"2030年目标"(https://www.who.int/hepatitis/strategy2016-2021/ghss-hep/en/).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我们从事乙肝病毒研究的学者,怎样才能为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可能的贡献?目前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现状到底如何、关键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呼肠病毒, 在SARS患者中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在北京造成了严重后果, 冠状病毒已被广泛认定为导致SARS的病原体. 但是临床和实验提示, SARS病因可能不是单一冠状病毒感染. 本文报道了我们从北京市第1例SARS患者和其母亲的咽拭子中分离出呼肠病毒. 在电子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典型的呼肠病毒. 血清学实验显示, 38例SARS患者中24例对呼肠病毒呈阳性反应. 针对呼肠病毒的基因保守序列(S2基因片段)设计引物, RT-PCR实验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 进一步DNA序列分析表明是一种独特的呼肠病毒(呼肠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 初步动物实验显示, 该呼肠病毒可导致非典型样肺炎发生和小鼠死亡. 尽管如此, 呼肠病毒感染是否与SARS疫情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阐明.  相似文献   

19.
瞿成奎 《科学通报》1995,40(23):2192-2192
慢性肾哀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慢件肾衰患者中90%以上伴有肾性贫血,这种贫血又称之为难治性贫血,它是引起尿毒症病人许多常见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纠正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靠少量长期不断输血和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FP0)体内反复应用,这两种措施均不能根本纠正机体红系造血机能,而且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此外,长期输血还有可能引起肝炎、爱滋病病毒的感染.既然慢性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的慢性病变导致机体内源性EPO产生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20.
蔡宜权 《科学通报》1974,19(9):428-428
乙型肝炎抗原(Hepatitis B Antigen;简称HBAg)与乙型肝炎关系的确立为乙型肝炎提供了血清学标准。鉴定HBAg用的抗血清,工作初期,系由人体获取,随着HBAg检测在临床和普查中的逐步推广应用和研究工作的需要,采用免疫动物制备抗体的工作相继开展,先后在家兔、黑猩猩、小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