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参与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项目的射电望远镜天文台包括(从左上角以顺时针方向依次介绍):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位于夏威夷的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SMA);位于南极洲的南极望远镜(SPT);位于亚利桑那的亚毫米望远镜(SMT);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APEX);位于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MT);位于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位于西班牙的毫米波电波天文研究所30米望远镜(IRAM 30m)  相似文献   

2.
奕江 《科学之友》2013,(4):10-11
2013年3月中旬,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装置——ALMA(阿塔卡马毫米/次毫米波望远镜阵列)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昂贵的地面天文台项目。借助这个大型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可更清晰地探视宇宙深空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根据位于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最新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近128.8亿光年、早期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星系SPT0311-58中发现了水和一氧化碳.这是迄今对早期宇宙中一个星系的分子气体含量的最详细研究,也是在常规恒星形成星系中对水分子的最远探测.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天文学家研究宇宙中...  相似文献   

4.
科技前沿     
<正>超级望远镜将窥视宇宙诞生之初位于智利沙漠中的ALMA阵列是一座由欧洲、北美、东亚与智利共和国合作运作的天文设施。目前,该阵列最后一台超大型天线已接近完工,整个系统耗资超过16亿美元(约合99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2015年3月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在其初步观测中,已经让我们目睹了银河系中心附近喷射气体以及恒星形成过程等壮丽场景,它将帮助科学家们窥视更加深邃的宇宙深空,追溯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13,(4):65
3月12日,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波射电阵列望远镜(ALMA)落成典礼在智利北部阿塔卡玛沙漠中举行。ALMA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面射电望远镜阵列,由北美、欧洲和东亚投资约13亿美元的  相似文献   

6.
汽车沿着蜿蜒的道路艰难前行,其引擎随着稀薄的空气时而在调整,穿过道路两旁的仙人掌和草丛不久便是一片荒芜之地.当汽车到达海平面4 000米以上时,智利阿塔卡玛毫米波大型天线阵(ALMA)新任主管皮埃尔·考克斯(Piece Cox)感觉有一点头疼,到达5 000米高的查南托高原——地球上最高、最旱之地同时也是天文观测的最佳之地之一——时,高原环境在影响着他的膀胱,此时对他而言,下车的首要事情是找卫生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研究水平总体而言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天文研究设备太差.天文设备成为中国天文研究长期竞争力和原创能力的主要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的射电天文研究1一方面依靠杰出天文学家利用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取得一些(但不是很多)有影响的成果;另一方面是靠自己发展设备,建设一些中小观测平台.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1]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真实的黑洞照片.此次EHT观测集合了横跨四大洲的8台射电天文望远镜(包括JCMT(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等6台单天线望远镜和SMA(Submillimeter Array)与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两台干涉阵),观测波段在1.3 mm(即230 GHz频率).基于甚长基线干涉阵(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er,VLBI)技术形成了一个口径相当于  相似文献   

9.
亚利桑那大学一个观察家小组的克里斯托弗·K·沃克等与路易斯州立密苏里大学的布鲁斯·A·威尔金一起,观察了一颗恒星在实际形成过程中的的情景.他们审查了一个很少被人研究的红外线源IRAS 1629A,它位于首先被红外天文人造卫星发现的蛇夫座洛(ρ)分子云中.研究者们是用12米射电望远镜在毫米波段进行观测的.这台射电望远镜,由国家射电天文观测台在亚利桑那州基特山上投入使用.通过研究由一硫化碳分子辐射出的两条谱线,他们就有可能确定在该天体周围的气体运动模式.直接用可见光观测上述天体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处于一个巨大的昏暗区域之中,这个区域仅能被红外线和射电辐射穿透.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65,10(12):1102-1102
一引言计划中的北京天文台是一个近代化的、以天体物理为主的综合性天文台。一个现代化的天体物理台,必须建立在天文气候条件好、基本建设快、与科学中心联系方便的地方。天文气候条件是决定观测质量的主要客观条件。天文气候,也就是影响天文观测的大气条件,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可观测的晴日(夜)数; 2.大气宁静度;  相似文献   

11.
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2月11日,LIGO(theLaser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科学合作组宣布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来自GW150914的引力波信号~([1]).这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引力波,也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双黑洞并合的天文现象.全世界新闻媒体争相报道,造成极大轰动与回响.引力波探测的实现使人类进入了利用引力波来探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     
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简称国家天文台)组建于2001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主要从事天文观测和理论以及天文高技术研究,并统筹中国天文学科发展布局、大中型观测设备建造运行和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以及科研工作宏观协调、优化资源和人才配置. 20年来,国家天文台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基础上,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2013年在银心附近发现反常强的径向磁场出发,指出如此强大的径向磁场必然阻挡银心外围吸积盘的等离子体物质进入银心内区,因而从银心方向观测到的大量辐射(射电、红外、X-ray)不可能是由吸积物质产生的.由此推断流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银河系中心黑洞模型是非物理的;其次,本文论证了利用迄今已知的最有效的发电机理论无法产生如此强大的径向磁场.这两个矛盾表明:必须寻找新的有效模型.近年来的这一系列天文观测现象都正好同在15年前发表的文章《含磁单极超巨质量的活动星系核模型》中的5个重要预言(而且在定量上)基本相吻合.这是目前唯一给出正确定量预言的模型.特别是,模型中预言的银心方向的径向磁场(这是排它性的预言)同2013年的测定在定量上相当好地符合.因此银心附近发现的反常强的径向磁场这个观测事实可能具有两个重大意义: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模型是非物理的;它可能是(粒子物理学预言的)磁单极存在的强烈天文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14.
近周日自由摆动的VLBI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一飞 《科学通报》1993,38(13):1199-1199
理论上证明,地球由于具有椭球核幔边界和存在液核、核幔之间的耦合将引起除 Chandler极移(CW)外的另一种自转运动的简正模.这一简正模在地球参考系中的周期接近于1恒星日,这就是所谓的近周日自由摆动(NDFW),从惯性参考系看,它表现为逆向的自由地核章动(RFCN),其理论周期约为460恒星日.人们曾想从天文光学观测资料中去检测它,但由于其振幅较小,天文光学观测的精度较低,因而一直难以证实.由 VLBI 观测可以察觉  相似文献   

15.
<正>宇宙空间很奇妙。空间探测器是人类宇宙空间探索的侦察兵和先行者。如果想对地球进行天文观测,天文卫星就可以将地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天文卫星只能围绕地球运行,虽观测地球还是胜任的,但要观测其他星  相似文献   

16.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天文飞行出现的趋势是,以先进的技术提高每次飞行效益,降低发射频数.《空间天文学观测的现状及未来》一文介绍了空间天文观测的现状及对未来天文飞行的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1955年6月20日在我国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的现象,当时的全国科普协会决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进行一次面向全国的日食科普宣传活动,具体任务由全国科普协会下达给正在筹建中的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参加的人员有馆长、著名天文学家陈遵妫和有经验的天文科普工作者李元、卞德培。中央台参加的有著名广播员夏青和林田(女)等。这是一次日食观测与科普的现场实况广播,地点选择在北  相似文献   

18.
小行星、行星、恒星、星团、星系、星系团及超星系团等天体系统,按质量(10~(17)~10~(48)克)和大小(10~6~10~(26)厘米)形成层次或等级.英国剑桥大学的韦桑(P.S.Wesson)对层次宇宙学或等级式宇宙学研究了多年.前不久,他分析了天文界多年来的观测数据后指出,由万有引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各类天体系统是自相似的,即与这些天体系统的尺度大小无关.其自相似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分别反映天体系统密度律和自转律的无量纲量η1≡GρR~2/c~2和η_2≡ωR/c上.这里R是天体系统的典型尺寸,ρ、ω分别是该系统的平均密度和平均转动角速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信息     
γ射线源是一类新天体吗? 由于探测上的困难,γ射线天文学的进展受到了限制。非太阳γ射线天文的成就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才取得的。观测γ射线的“小型天文卫星-B”(SAS—B)和宇宙线观测卫星“宇宙号-B”(COS-B)已发现了一些γ射线源。  相似文献   

20.
LAMOST望远镜     
LAMOST望远镜是我国自主创新设计和研制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的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在大规模光谱观测和大型天文基础观测数据方面空白的面貌.LAMOST作为国家设备向全国天文界开放,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LAMOST致力于银河系内恒星的巡天,为开展银河系结构和演化前沿研究,精确描绘银河系,特别是银盘的星族、恒星运动和金属丰度分布,揭示银河系恒星形成和化学增丰历史,精确绘制银河系物质组成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光谱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