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初步研究不同蒸制方法对莴比苷(商陆)总多糖含量的影响及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趁鲜蒸制、烘干后蒸制、流水浸泡后蒸制的方法炮制样品,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苯酚-硫酸法,探讨不同蒸制方法及不同蒸制时间下,苗药莴比苷(商陆)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莴比苷(商陆)不同炮制方法中总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生品及醋炙品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73%及8.60%,趁鲜蒸制不同时间样品总多糖含量为7.65%~10.67%,烘干后蒸制不同时间样品总多糖含量为6.99%~10.45%,流水浸后蒸制12 h样品总多糖含量为5.36%,其中以趁鲜蒸制12 h含量最高,为10.67%。结论:莴比苷(商陆)蒸制后,总多糖的含量有所变化,在一定蒸制时间内,含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达最大值后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安全性及炮制减毒机制奠定一定的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
《贵州科学》2021,39(5)
目的:基于含量测定优选土人参蒸制炮制工艺,明确工艺技术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L_9(3~4),以总多糖、总黄酮、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研究蒸制时间、蒸制火力、切制片型、干燥温度对土人参总多糖、总黄酮和浸出物含量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优选土人参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土人参的最佳蒸制工艺为蒸制时间3 h,蒸制火力中火,切制片型薄片,干燥温度90℃。结论:本试验通过对土人参不同蒸制工艺总多糖、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土人参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白术总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白术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炮制加工建立参考依据。以白术总多糖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白术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测定37种不同加工方法的白术总多糖的含量在17.93%~38.83%:阴干的白术中总多糖含量最低,80℃烘干减重至45%,发汗7 d,60℃烘干的白术中总多糖含量最高,烘干温度对白术总多糖含量影响较大,使用过高温度烘干会使多糖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木瓜饮片甲醇总提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为改进木瓜饮片的生产方法,提高木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比较其指纹图谱.结果:4种不同的样品在组分上的差异较小,HPLC指纹图谱有27个共有峰.但不同加工方法获得的样品所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存在差异,其中鲜切饮片与鲜木瓜含量相近,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含量为0.89%.结论:鲜切饮片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不足,更好地保存了齐墩果酸、熊果酸等药用成分,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优选黔产葛根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晒干、阴干、烘干法对不同切制规格的葛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葛根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葛根的内在质量影响较大,综合评分值较大的加工方法主要为趁鲜切厚片(2~4 mm)后晒干(0.81)趁鲜切块(1~2 cm)后60℃烘干(0.80)趁鲜切块(1~2 cm)后晒干(0.79);而综合评分值最低的加工方法为趁鲜切段(4~6 cm)后阴干(0.03)。同一切制规格下,晒干和烘干对葛根质量影响差异不大。结论:葛根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取原鲜品药材,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趁鲜切厚片(2~4 mm)或块(1~2 cm)后,晒干或60℃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葛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贵州特色饮片醋炙荷叶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测定10个批次醋炙荷叶饮片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并以荷叶碱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拟定醋炙荷叶贵州特色饮片水分不超过8.61%,总灰分不超过10.3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8.45%,荷叶碱含量不得少于0.05%,结论:初步建立贵州特色炮制方法醋炙荷叶饮片量化质控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甘草在炮制过程中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主成分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和18β-甘草酸(18β-Gly)及杂质含量和比例关系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Durashel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01mol/L高氯酸铵(氨水调节pH至8.20)-甲醇(体积比为48∶52)为流动相,流速0.8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50℃,进样量10μL.观察炮制时间、炮制温度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和杂质的含量及对甘草酸2个差向异构体比例的影响.经炮制后的甘草主成分总含量较甘草饮片均有所下降,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甘草饮片主成分的损失量逐渐增加,但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的比例关系无影响.当炮制温度小于90℃时,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对甘草饮片中的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和杂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当炮制温度达到140℃后,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18α-Gly和18β-Gly分解,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甘草的主成分和杂质对各炮制因素具有一定敏感性,可考虑作为炮制程度的一个辅助质量指标引入甘草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夏枯草饮片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控制,对市售18批饮片进行了外观性状考察、TLC鉴别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检测,建立了夏枯草饮片HPLC指纹图谱和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对不同批次饮片的模式识别。结果表明,18批饮片外观性状均符合药典标准,但少有符合传统对优品夏枯草外观的要求。TLC图谱均可检出迷迭香酸;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酸不溶性灰分除3批外,其余符合药典要求,但不同批次间有较大的差异;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较高,批次间主要色谱峰峰面积和批次间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通过上述研究,对市售饮片质量有了初步了解,建议提高外观评价标准,增加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兰州百合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兰州百合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兰州百合经不同炮制方法晒干、烘干、蜜炙、蒸焙及酒蒸后与药用百合比较,进行总黄酮、总皂苷、多酚、多糖含量及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兰州百合不同炮制品各有效部位含量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不同炮制品各有效部位含量的相关性。黄酮含量:蜜炙与烘干、药用品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酚含量:晒干与蒸焙、酒蒸、烘干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酒蒸与晒干、蒸焙、药用品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烘干与晒干、蒸焙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用品与蜜炙、酒蒸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皂苷、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对兰州百合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炮制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天麻中6个成分含量,并采用雷达图分析及评价其物质基础改变与不同炮制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迪马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将3批不同炮制方法天麻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以代表批次天麻的6种化学成分进行雷达图分析。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批不同炮制方法天麻的6个化学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在99.5%~101.0%之间(RSD 0.9%~2.9%);不同炮制方法的样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天麻的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巴利森苷A含量在微波炮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达图结果表明,天麻素的含量在蜜制和微波后较其它工艺高,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则在酒制后较其它工艺高;而5-HMF大部分只在微波工艺中检测到。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可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不同规格天麻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茯苓饮片; 三萜类化合物; 茯苓多糖;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测定茯苓多糖的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湖南省茯苓相对于贵州、云南省茯苓多糖含量偏低,贵州、云南省不同县的茯苓多糖含量有一些差异,茯苓皮中的茯苓多糖含量明显比茯苓中的含量低。结论:本法对茯苓多糖成分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系统全面建立茯苓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树舌、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树舌(Ganoderma apparatus)、茯苓(poria cocos)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单糖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认为树舌子实体和茯苓菌核经热水提取、脱色和乙醇沉淀分别得到相应多糖(树舌多糖Ga,茯苓多糖Pc)粗品,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得Ga-1、Ga-2、Ga-3和Pc -1、Pc -2、Pc -3 3个级分,并应用薄板层析技术,确定树舌多糖3个级分均由葡萄糖、树胶醛糖、甘露糖、果糖及一种未知单糖组成,茯苓多糖3个级分均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及一种未知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党参多糖提取液对成纤维细胞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复方党参多糖提取液,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将不同浓度的复方党参多糖药液加入成纤维细胞中进行体外培养,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结果复方党参多糖(m(党参)∶m(茯苓)∶m(黄精)=3∶2∶1)浓度为0.25 g/L时,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OD活力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复方党参多糖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探讨其体内抗氧化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茯苓在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评述了茯苓的中医研究理论,主要化学成分,在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并对茯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远志茯苓醇提物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远志茯苓醇提物对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影响,研究其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药远志茯苓能够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通过避暗法观察远志茯苓醇提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小鼠的影响;通过跳台法观察远志茯苓醇提物对30%乙醇所致记忆再现障碍模型...  相似文献   

17.
茯苓、山药老年固体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药食同源的茯苓和山药为原料,研制一种老年人固体保健型饮料.实验探讨了茯苓的提取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采用蛋白酶水解和乙醇提取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茯苓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在制备的基料中加入20%脱脂大豆粉、0.4%抗坏血酸钙、少量维生素B1、B2和0.3%CMC、10%麦芽糊精以及适量的调味剂,所制成的产品冲调后滑润适口,香味纯正,其营养组成和保健作用符合中老年人的生理与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18.
美人蕉与花叶美人蕉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大学校园内,对美人蕉(C anna ind ica L.)和花叶美人蕉(C anna g lauca L.)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1天中的最高峰出现在10:00左右,16:00左右出现第2个较小的峰。美人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高于花叶美人蕉,其中叶绿素含量和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是花叶美人蕉的2.67倍和1.78倍,而且,美人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两者的蒸腾速率日平均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干香菇为原料,针对香菇多糖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三个主要因素与香菇多糖提取量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影响香菇多糖提取量的基本工艺条件:时间5小时左右,温度85℃左右,料液比1:30左右;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时间、温度、料液比对香菇多糖提取量均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做折线图直观地反映出了各因素与香菇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探索柱层析循环法联合提取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及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对总皂苷体外活性进行研究.以提取液中总皂苷及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对提取溶剂、吸涨率、浸泡平衡时间、洗脱流速等因素的考察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总皂苷及多糖提取溶剂分别为40%乙醇溶液和纯水、吸涨率分别为3.8 mL·g-1和3.6 mL·g-1、浸泡平衡时间均为2 h、接样速率为0.4 mL·min-1.在此条件下,总皂苷及多糖经过2轮连续提取,提取率均在95%以上,浸膏中总皂苷及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8.05%和48.3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双刺参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利用柱层析循环联合法提取总皂苷及多糖,提取温度低、乙醇用量少、能源消耗低、方法简单,为双刺参胶囊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