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的框—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设置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的结构进行了整体分析,软件在分析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具有精度更高的优点.说明剪力墙采用钢管混凝土排柱的框架-筒体结构,抗侧移刚度和延性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减小了结构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抗震性能强、水平力作用下侧向位移小以及整体性能好,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利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和原则,为剪力墙结构的正确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用SAP2000分析软件建立4种有限元模型.对带转换层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的自振特性,结果显示侧向刚度比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不大;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得出结构的各种位移信息.由分析结果可知随着转换层结构上、下侧向刚度比的增加,结构的周期比从0.8068减小至0.7101,位移比从1.132减小至1.081,为带梁式转换层的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于底部框架部分侧向刚度小,上部剪力墙部分侧向刚度大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提出在结构底部框架部分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方法进行耗能减震控制,提高其抗震性能.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1栋21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了纯底部框架结构、普通落地剪力墙结构和安装耗能阻尼器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耗能阻尼器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时输入结构的大部分能量由安装于底部的阻尼器耗散,从而保护了主体结构,耗能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阶振型阻尼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采用5条地震动记录,通过平面结构的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以系统位移延性为指标,探讨结构振型阻尼组合数与刚度特征值、竖向不规则对延性折减系数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振型阻尼组合数对延性折减系数有重要影响,延性折减系数随振型阻尼组合数增加逐渐减小,当振型阻尼组合数较大时,会处于稳定;振型阻尼组合数与刚度特征值对延性折减系数有交互影响,而振型阻尼组合数与竖向不规则对延性折减系数的交互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阶振型阻尼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采用5条地震动记录,通过平面结构的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以系统位移延性为指标,探讨结构振型阻尼组合数与刚度特征值、竖向不规则对延性折减系数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振型阻尼组合数对延性折减系数有重要影响,延性折减系数随振型阻尼组合数增加逐渐减小,当振型阻尼组合数较大时,会处于稳定;振型阻尼组合数与刚度特征值对延性折减系数有交互影响,而振型阻尼组合数与竖向不规则对延性折减系数的交互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在抗扭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不规则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分别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扭转角和周期关系及扭转位移比和周期比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给出了适当的结论.为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某偏心钢框架和在原框架基础上设置防屈曲支撑的3种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周期比、位移比及层间位移等.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防屈曲支撑可以有效的控制偏心结构的扭转效应,并减小结构的侧向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在大震下,能够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耗散大部分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L”型平面不规则钢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以及此种不规则建筑的薄弱位置,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某“L”形平面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建立三维杆系模型。对不同地震波下钢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结构的顶层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以及基底剪力,分析钢结构的薄弱部位。结果表明:在3种地震波作用下,位于结构内部的各轴地震响应差别不大,而位于轴8的角柱上二层的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角均相对较大,为该结构的薄弱部位;“L”形平面不规则结构边柱的地震响应要高于中柱的地震响应;结构柱应力变化自下而上不断变化,呈现不连续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平面不规则长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效应,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该建筑物的自振特性,同时采用弹性时程法进行地震分析,得到结构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沿楼高的分布曲线,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因建筑平面不规则引起位移比、周期比.计算结构分析表明,利用SAP2000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是合理有效的.并提出一些避免平面不规则长形高层建筑扭转效应的解决措施,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型土钉支护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水泥土搅拌桩沿桩长方向的水平位移、弯矩、剪力、应力等参数随开挖步增加的变化曲线,可供复合型土钉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材料许用剪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明了对于同一种塑性材料,剪切变形的许用剪应力相对于扭转变形及弯曲变形的许用剪应力是偏高的,认为这种现象与材料内部存在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串联隔震体系模型,并编制MATLAB程序对一实际工程的下部子结构进行近断层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时上部子结构产生与下部子结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下部子结构振动明显减弱,对下部子结构运用时程分析得到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55;随地震烈度的增大,地下室层间位移角增大,一、三类场地土上,近场地震动所得地下室层间位移角大于远场相应值,二类场地土其结果相反,且均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出考虑地震作用的预应力锚杆挡墙支护结构安全系数及锚杆锚固力计算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ADINA对边坡开挖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验证,经内力与变形分析得知吻合较好;通过实际工程中的方案比较,证明预应力锚杆挡墙支护结构形式在复杂条件下的基坑、公路边坡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短肢剪力墙在小高层框剪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短肢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对同一建筑不同结构方案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小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能满足结构功能上的需要,是降低结构经济指标的可行途径和较经济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分析3种围岩、3种扁平率组合下的大断面扁平隧道受力情况,比较控制点的锚杆轴力、喷混轴力、喷混弯矩及衬砌的位移.研究表明:当三类围岩扁平率为0.588,四、五类围岩扁平率为0.625时,既能保证横断面受力最小,又能维持良好的稳定性,为最优断面.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地层纵向性态变化对隧道横截面应力、位移的影响,采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兰州市九州隧道实际工程,选取不同性态的土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3种不同土体下隧道拱顶的竖向有效应力及位移.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围岩级别的提高,容重的增大,内摩擦角的减小,隧道截面竖向有效应力有所增大,且拱趾处增量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有效应力的增量和增长速度沿拱圈向拱顶逐渐减小,拱趾处增量是拱顶处增量的20倍以上;围岩级别提高,竖向位移有所减小,其中拱顶处位移增长最快,增量也最大,位移的增量和增长速度从拱顶沿拱圈向拱趾逐渐减小,拱顶处位移增量是拱趾处增量的1.17~1.23倍,对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常犬胫前静脉血排气后 ,红细胞沉降与不排气的对比实验发现 ,血液气体的减少明显影响红细胞的沉降 ,进而对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高度数据进行显著性t检验分析时 ,发现排气对红细胞沉降的影响是通过直接阻碍红细胞的叠连聚集实现的。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红细胞叠连聚集力 Fa的特点及形成的各种因素 ,得出具有双凹碟形的红细胞之间在靠近且近似平行的条件下 ,产生一种吻合力 Fc,吻合力Fc本质上来源于红细胞膜通道力学效应。这样 ,红细胞叠连聚集力 Fa应综合为 :Fa=Fb Fc- Fe- Fs- Fm其中 ,Fb为大分子物质的桥联力 ,Fe为红细胞表面静电斥力 ,Fs为切应力 ,Fm为红细胞的弯曲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对20000m^3油罐径向位移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有限元计算模型处理时,对由不同厚度钢板焊接而成的罐壁进行了板壳元的厚度偏移处理,并详细讨论了地震载荷的计算和影响,为提高计算精度,在整体计算的基础上,对油罐吊阀部位进行了有限元局部细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罐壁最大径向位移为16mm,最大等效应力为274MPa。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隧道工程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问题,依托茶镇隧道工程,选取4个断面为研究对象,对拱顶沉降、支抗内力的监测数据利用MATLAB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依据"变形速率准则"、"极限位移准则"、"支护抗力最小"的原则,确定应用不同准则下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最佳支护时机.研究结果表明:拱顶有效应力能够替代支护抗力研究隧道衬砌;二次衬砌最佳支护时机建议取初期支护后21~23d,距掌子面距离47~54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