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rginis zheng et Mao在云南大理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产于土中的虫卵于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以幼虫蝗蝻越冬,蝗蝻5龄,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不欠即交配产卵,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继死亡。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羽化规律及产卵习性进行了研究 ,找出了影响羽化及产卵的关键气候因子。即连续 5d日平均气温达到 1 2℃、RH在 6 8%以上时 ,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 ;连续 5~ 6d日平均气温高于 1 6℃时 ,出现羽化高峰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1 5 7℃时 ,出现羽化低峰。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始期早 8d ,羽化末期晚 5d ;雄成虫趋光性和飞翔能力强于雌成虫 ,但存活时间短于雌成虫 ;雌成虫的产卵量受产卵环境影响 ,不交尾的雌成虫产卵量极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饲养结合野外定点观察,对西北槌缘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西北槌缘叶蜂在宁夏六盘山林区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或草丛中吐丝结茧、预蛹形式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营孤雌生殖,产卵于针叶组织,产卵盛期为6月上旬.6月中旬幼虫大量孵出,啃食华北落叶松针叶,幼虫5龄.7月上旬大量停止取食,下树吐丝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是水稻检疫性害虫,在留坝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日均气温达12℃时,成虫开始取食杂草,5月下是至6月下旬迁入稻田产卵为害,7月上旬幼虫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并迁入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成虫生活爿性有明显的趋湿性,趋嫩性和趋阴性;幼虫有群集结茧和土中化蛹习性,干旱稻田幼虫存活率低。成虫防治应在5月上旬产卵前,幼虫防治应在6月进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与饵木诱集观察法,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湖北西部地区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该地区1年1代,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幼虫于6月中旬开始取食,10月进入越冬。发育期温度升高可缩短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多雨潮湿可抑制成虫活动和幼虫感病。在树干的中段虫口密集。成虫喜食长势良好的树木枝皮,喜欢在新伐倒木和生长衰弱的立木上产卵,采用饵木和诱捕器诱集效果良好,为该虫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触破式微胶囊剂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西北地区杨树毁灭性害虫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剂型不仅对天牛击倒快、药效高,而且具有持效期长的优点。该剂喷施于杨树树干上38d后,对两种天牛出孔成虫的药效仍达到90%~100%。  相似文献   

8.
蓝目天蛾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寄主植物附近5—10cm深的土层中作土室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6月中旬达到高峰。当年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平均寿命30d。每雌产卵量25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嫩枝或粗枝的隐面,卵期平均8d。幼虫5个龄期,完成发育平均历期37d,取食约160片柳叶。蛹期20d。7、8月份以第一代的幼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9.
黄斑星天牛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星天牛是新疆伊犁部分地区杨树、柳树、榆树等树种的主要蛀干性害虫.通过判断空间分布型聚集度的5项指标,并利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黄斑星天牛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斑星天牛的产卵刻槽在柳树上呈聚集分布,Iwao M*-m回归方程M*=5.24+1.03m(r=0.998 2),利用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参数值α、β,计算在不同允许误差下(0.1,0.2,0.3)的抽样数公式N0.1=239 7.16/m+11.52,N0.2=599.29/m+2.88,N0.3=266.35/m+1.28,计算了黄斑星天牛产卵刻槽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并制作了序贯抽样分析表,对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人力、物力确定调查样本数、制定防治指标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环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环瓢虫是草履蚧的主要天敌。调查表明,红环瓢虫在当地一年只发生一代。成虫越冬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产卵,4月中旬出现幼虫,5月中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越夏而后越冬,直到第二年3月。  相似文献   

11.
银杏超     
The insect appears to b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Provinces of Jiangsu, Anhui, Zhejian, Guangxi etc. where ginkgo trees grow, doing damage to twigs and young branches, thus seriously impairing the growth of the tree and the yield of seeds.It is now known that each insect takes a whole year to pass through one life-cycle and that the pest mature at the end of March or in the first fortnight of April and lay their eggs between the second half of April to early May. The pests do serious damages to ginkgo trees from mid-April to late June at the larva stage after they are hatched from eggs. In mid-November, they begin to turn into pupae to survive the winter.Elderly trees or those growing with less vigor are liable to such insect attacks. The insect has a preference for light rather than darkness, a dry corner than m ist ones. The incidence of infestation decreases with higher latitudes. Vertical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discerned and the pest has not been found as yet in areas over 800 metres above sea level. As regards the method of preventing the insect attack, use 80% DDVP emulsion diluted with 800 times as much water to spray the leave portions and use DDVP oil spray to kill larvae in tree branches and twigs. Whitewash tree trunks to stop the eclosion of adult insects.  相似文献   

12.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13.
黄斑星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黄斑星天牛的发生情况、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论述了近几年来在植物检疫、林业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五个方面治理黄斑星天牛取得的进展,提出了防治黄斑星天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5日~6月10日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3日~6月...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蜂在信阳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初见于2月上旬,盛见于2月下旬到3月下旬;卵初见于2月中旬,盛见于3月上旬到4月上旬;幼虫五龄,初见于3月下旬,盛见于4月到5月上旬。以幼虫越夏,和以幼虫和蛹越冬。幼虫入土越夏深度在20cm以下的占97.5%。幼虫喜适湿度较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为害,四到五龄为暴食期。防治的有利龄期为三龄。在m ̄2内有三龄幼虫25头为防治指标。防治幼虫的有效农药有50%辛硫磷、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以及4.5%甲敌粉等。  相似文献   

17.
樟缀叶虫是樟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叶苞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羽化。卵期3—4天,幼虫共5龄,幼虫期18~36天,蛹期8~16天,越冬蛹期148~166天。成虫寿命3~7天。每雌产卵量96~274粒。3~4月期间施放白僵菌粉炮以及喷洒80%敌敌畏、90%氰戊菊酯或90%敌百虫对该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暗蝗Dnpherula sinensis (Uvarov)在云南大理地区一年发生1代,蝗蝻5岭。主要以3龄蝗蝻越冬。成虫6~7月交尾产卵,产于土中的受精卵于8月下旬开始孵化。成虫体色有变化,呈3种色型。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 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 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为10~12 d;羽化成虫经210~280 d性成熟开...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关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Ganglbauer)的分类地位一直争议较大,为了区分和辩识这两个种是否为同一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天牛科2亚科7属11种昆虫(包括这两个近缘种)成虫的RAPD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多次引物筛选试验,选择6种对多数天牛都能出带的引物(S4,S8,S22,S24,S105和S823)进行了RAPD扩增。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翅斑白色)和黄斑星天牛(翅斑黄色)及其过渡型(翅斑黄白相问)的谱带一致,同属一种。黄斑星天牛应订正为光肩星天牛的同物异名。因此,可在光肩星天牛这个种下根据翅斑颜色划分为三个型:白斑型(form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黄斑型(forma nobilis Ganglbauer)和黄白杂合型(forma mixturae T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