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荟萃     
十大宜居城市揭晓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个刚刚通过的北京市城市定位,谈化了“经济中心”,首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北京,现在,不少城市都在努力实现着“宜居”的目标。《商务周刊》和零点公司联合实施的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该项调查于 2004年底进行,在近日公布的“中国宜居城市榜”中,上海名列首位,大连、北京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之后依次是广州、成都、青岛、杭…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鹏  姚亦锋  张培刚 《河南科学》2006,24(1):134-137
“宜居城市”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崭新的概念,并且许多城市都把它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然而人们对于其内涵及评价的指标研究却很少.文章在总结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宜居城市”的内涵;进而总结和评述了国内外在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了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并从人的五个需求层次角度出发,提出了评价宜居城市的一系列属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城市都将生态宜居城市作为自己未来的建设的方向。文章对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的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城市化与循环经济--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环境承载力是人类可安全施加给环境的最大“荷载”量,其关键问题是某一特定数量的人口需要多大面积的生产性土地来支撑.城市是人类消费物质、能源最强烈的节点和全球生态系统压力最大的“生态黑洞”和“熵黑洞”,城市自身无法实现可持续,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态足迹概念模型从人类需求占用角度为评估人类对环境系统的承载压力及环境可持续状态提供了较好的测量方法.通过上海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变化分析,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讨论了城市化及生态退化的关系,分析了生态足迹贸易对环境的作用,指出了城市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地位.当前的城市化必须摒弃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杜绝奢侈消费,重新考虑现行经济增长政策的隐性成本;开展清洁生产,充分综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及对其支撑区域的生态压力,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5.
颜毅 《科技资讯》2009,(14):146-146
本文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笔者首先分析了宜居城市概念的时空定位,指出对宜居城市的追求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空间上可以分成建筑单体、社区、城市三个层次,而后笔者研究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基于对宜居城市内涵的理解,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打造宜居城市具体的途径,即成为宜居城市的必备要素,最后笔者结合重庆的具体实际探讨了打造宜居重庆的具体措施。全文既有理论基础,同时具备实践操作指导功能,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宜居城市研究与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但我国西北地区宜居城市建设依然是比较薄弱的研究领域,借鉴已有成果,建立了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6个方面共75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运用Delphi等方法,对银川市宜居城市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银川市宜居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得分由2003—2007年依次升高,分别为72.5,76.7,78.2,79.9和80.7分;经济等劣势指标是银川市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提出了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升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医疗卫生、教育和住房保障等一揽子“民生和谐”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市民素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素质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建设好现代化的城市就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市民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 ,等等 ;而人的全面发展和市民素质的综合提高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制度是保证 ,环境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城市都喊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口号。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营建宜居城市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了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城市建设中城市规模无序性、盲目化的扩张,近年来建设宜居城市似乎成为每一个城建者的共识,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探讨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怎样解决新的城市建设问题,并避免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曲解和功利化.而基于紧缩空间为基础的宜居城市建设正是解决这一城市规划难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人类社会演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聚集地或定居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如同人或生物一样,都有一个出生、成长、成熟、衰退、死亡的过程和在一定区域分布的过程.在城市演变过程中,其各个时期的选择和定向常常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性质、荣衰,甚至存亡,适时而正确的选择会引导城市更加繁荣,会延续一个城市的“寿命“和扩大其定域分布的范围;相反,不良或错误的选择会使城市走向衰退,甚至“夭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更高的境界,也是我们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大规模出现的生态破坏、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各种城市病,从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城市生活设施、社会安全保障5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即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是相互交融互通的,并对滨海新区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实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经济上要有创新能力,二是城市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建立生态城市。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局限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必然面临着“矿竭城衰”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渴望着能有一个安静、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思潮,它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生态设计思想、整体设计思想、公众参与思想、安全设计思想以及体现特色文化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14.
以"宜居城市"清远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刚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上"宜居城市"的清远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清远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反之,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居环境越差.最后,提出了清远在创建"宜居城市"过程中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全球的兴起,其研究成果促使“绿色住宅区环境”观念在人们的心中逐步形成。所有这些,无疑对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由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宜居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建设宜居城市,不仅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最好的诠释,更是城市居民对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最为迫切的愿望。本文从城市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居住状况、社会人文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并由此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城市宜居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维城 《科技潮》2005,(4):18-18
当前,能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北京是一个人口数量大、大部分能源依赖外省输入的特大型城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为了保持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只有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上厉行节约。  相似文献   

18.
园林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任务就是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建设宜人和谐的生活环境,创造人们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为了社会和城市的持续发展,提倡节约型绿化,有利于园林绿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就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本文以创新的思想和理念阐述了如何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南京鼓楼医院持续设计实践,阐述了“悟”与“变”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师提出的必要要求,“悟”是对场所的感知和对社会“期待视野”的把握;“变”是在考察场所意义基础上满足社会“期待视野”的创作手段,“悟”与“变”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以设计中不切实际的突出自我的浮夸或形而上学的静止设计的僵化,在持续设计进程中遵循整体设计的原则,树立城市观念发挥业主与建筑师的主观能性,有助于双方建立起性的互动关系,形成宽松,民主的设计氛围,对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人们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必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人们的阅读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语境则是其中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语境”这个词是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界广泛使用且理解各异的一个术语,至于“语境”究竟指的是什么,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和使用相当灵活,似乎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总的来说,对“语境”的解释和使用则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即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解释。所谓狭义的“语境”概念,它相当于同英语语词“Context”对译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它通常只包括言语内的环境;而广义的“语境”概念则不限于此,它不仅包括言语内的环境,而且还包括言语外的环境,甚至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