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它们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一种可以变换成"NM V 在 NL",另一种则不可.词尾"着"虚化的分期以及虚化过程中对动词要求的限制造成了共时平面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  相似文献   

2.
动宾结构中常有动词虚化现象,但是从句法学角度检测却没有发现“V+a look ( at)”中动词的语法性虚化,而是与同源动词结构“look ( at)”在词汇序列方面填入词槽时的方式不同,属于“look ( at)”短语的词汇化过程,与同源结构“look (at)”构成霍恩等级关系,并成为强势的表达式,内蕴了“look (at)”。在认知语用方面,引发“V+a loot ( at)”结构中V虚化的最大动因是“体验---认知---语言”。  相似文献   

3.
“还是+动/小句[+的]+好”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如何正确地把握该序列的结构、语义和语用价值,具有晕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多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末对此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还是+动/小句[+的]+好”结构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表现为“还是+动/小句[+的]+好”和“还是+动/小句+的+好”两种形式;其中的“的”按照言语交际中语义理解的不同可分别视为结构助词和衬音助词。  相似文献   

4.
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语义特征分析方法,对抽象位移义“V+到”结构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把抽象位移义“V+到”结构分为二价和三价两类。“到”字在其中始终保留二价,所以认为它是一个有所虚化的动词。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形容词具有一定的动态意义,在“形容词+点儿”、“形容词+着”、“形容词+了+宾语”结构中形容词有“加重(或显现)主体的主动行为”、“使成”等多种动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词“就”在萌生过程中曾处于双动同结构的V1和V2位置。在汉代已出现较多的“就+N(处所)+V”和“V”+就+N(处所)”格式,这两种句法格式提供了“就”虚化的可能性。“就”在虚化过程中的发展线索是──“处所介词──对象介词──范围介词”。动词“就”的虚化始于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介词性质已明确。  相似文献   

7.
“C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V+O1)+O2”结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对1999年以前及以后的对“(V+O1)+O2”结构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此结构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中,动宾组合“V+O1”和宾语O2的组合有三种音组模式,其中的“2+2”音组模式已成为优势音节组配方式。“(V+O1)+O2”结构中的宾语O2大部分是体词性宾语,少数是谓词性宾语,体词性宾语是宾语O2的典型性宾语。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的动词“跑”义项丰富,与宾语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跑+N”结构语法结构关系的不同,动词“跑”义项的不同,“跑”与“N”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以及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交错,都可以造成“跑+N”结构的歧义。  相似文献   

10.
“副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超常规搭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副词+名词”结构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可以在旬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多种语法成分。副词和名词结合以后名词的表义功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指称意义丧失,语义抽象和泛化,细节意义显现。同时这种搭配格式之所以会有如此旺盛的发展能力,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超常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V+上”格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V+上"格式是个比较复杂的结构,争议较大。这种争议的产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也有研究者主观认识不同的原因。本文在收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整理出"V+上"演变的历史过程,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解释现代汉语中"V+上"格式复杂性的成因:共时平面上的词都实际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2.
“V+光”这种动补结构存在的价值是“物”从“场”内离开、消失,而起关键作用的是“场”。同时,“场”对数量也起着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的作用下,"V+于+NP"结构式经过人们重新分析,便有了"V"与"于"之间跨层次的组合。受韵律节奏影响,"V+于"容易走上复合化的道路。复合化后的"X于"具有词化等级的不同,"于"的虚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和差异。从历时角度看,"于"经历着"介词→依附于其前的动词→词内成分→类词缀→词缀"这一动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很+有/象+X”结构中的“X”具有一定的语义性质,“X”进入此类结构是有条件限制的,具有限制性语义,都可以性状化,具有性状性语义,只是性状化的具体方式不同。同时,“很+有+X”结构的部分“X”具有量度性语义,“很+象+X”结构的部分“X”具有生命性语义。  相似文献   

15.
按照“3n+l”法则,利用“4m+3”迭代,提出了一个构建一个无限单调增值序列的方法,从而否定了“3n+1”猜想。  相似文献   

16.
"把+O+VR+L"构式中,"把"隐去的难易程度与其后宾语的生命度、控制度密切相关;受语体的影响,"把"后宾语以短小语块为主;动介式VR与动趋式VR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有差异的;处所格L在构式中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其隐现的情况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V+到”结构很普遍,根据“V+到”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可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V+到”结构表示位移义(包括具体位移义和抽象位移义)、“V+到”结构表示时间义、“V+到”结构表示程度义、“V+到”结构表示获得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不充当谓语的“被 +V”(不讨论“被 +N +V”)。其中的“被”的词汇意义明显虚化 ,具有“类词缀”性质 ,附着在词根前 ,起构词作用 ,表示被动。这样的“被 +V”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成词的性质 ,除了已经形成的合成词如“被动、被迫、被捕、被告”或比较固定的合成词如“被俘、被控、被告人、被除数、被害人、被选举权、被剥削者、被压迫民族”等 ,“被 +V”还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 ,如“被试”“被看”“被爱”等的形成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辽北方言中有一种表示祈使语气的构式"A[性质]+儿+的",我们从构式高度在语音、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探究了此类构式的特征。从人类认知方式角度考虑,这类构式与普通话中的"A[性质]+点"式是两类不同的构式,通过对二者加以对比分析,从而深入缓和的语气,提醒、叮嘱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实现某种说话人主观期待的性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