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背景下渤黄海海温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渤黄海海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85—2015年渤黄海海洋站的海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渤海是中国内海,沿岸海温受陆地影响显著,变化幅度大,对气温响应快;黄海作为太平洋的边缘海,与外海水体交换通畅,水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水温变化与渤海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各站海温变化周期特征不尽相同,但在2000年以后各站均有较为明显的8年周期;渤黄海海温与全球大部分海域一致,近30年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速率与同纬度太平洋和大西洋相比较低,黄海海温上升速率高于渤海。【结论】渤黄海海温具有明显的月际、年际和周期变化特征,受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渤黄海海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低于同纬度太平洋和大西洋。  相似文献   

2.
ENSO事件对云南短期气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云南1951~1997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和全于1951~1997年月平均海温资料,统计了云南降水和气温对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降水和气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龙门石寨熔岩台地是五大连池火山群演替顶极群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地。探讨近51年(1968—2018年)龙门石寨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进而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五大连池火山群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确定研究区近51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可能发生气温突变的年份,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1968—1981年和1982—2018年两个时间段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五大连池近44年(1975—2018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且1981年为研究区年均气温升高的突变点。气候变暖后兴安落叶松年轮指数和胸高断面积增量都下降,年轮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胸高断面积增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均不显著。树木径向生长对于气温升高的响应出现了“分离效应”。水热条件共同控制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但气温是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树木径向生长对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寒冷指数的响应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期上一年11月的降水以及当年2、3月和生长季前(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决定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的主要因素。【结论】1981年后五大连池气候显著变暖,气候变暖未显著改变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树木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分离效应”及气候变暖后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显著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气象观测数据和地质记录数据显示最近150年气温呈升高趋势.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与太阳辐射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辐射量变化是控制地球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地球轨道参数估算出来太阳辐射量变化,现今及未来约1万年太阳辐射量具有逐渐减少趋势,意味着气候逐渐变冷.最近150年气温升高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夸大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结果.在万年时间尺度上,最近150年气温升高可以看作是逐渐变冷大背景下的次级波动,气候变暖是短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云南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全球变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及Hardley Center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①近50年来云南降水量夏、秋减少,春、冬季增加,年降水减少;②云南年、四季降水有着明显年代际变化趋势;③相关分析发现,全球、北半球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云南春季、冬季降水增加,不利于夏季、秋季及年降水增加;④云南年降水量、春季降水、夏季降水及秋季降水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显著性突变点,而冬季降水没有检测出突变点;⑤近50a来云南降水量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及秋季降水量基本为西增加东减少型,春季降水为全省一致增多型,夏季降水几乎为全省一致减少型,冬季降水滇西南减少其余大部增加.  相似文献   

6.
利用耦合陆面过程模式CLM3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2组1979~2000年5~8月的集合试验,研究了表层土壤湿度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变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采用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ISSM)时,CAM3模式对于夏季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明显好于采用气候态的表层土壤湿度(CSSM)。计算表明,1979~2000年CSSM试验和ISSM试验模拟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距平与ERA40资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和0.65; CSSM试验模拟的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距平与CMAP资料的相关系数仅为0.29,而ISSM试验模拟结果与CMAP资料的相关系数为0.48。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ISSM试验比CSSM试验能更好地模拟出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率。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选取青藏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进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拉萨市1980-2012年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及其年际与季节变化分析认为,拉萨市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以冬季上升最为显著。同时,多个指标表明1995年为气温变化的节点。此外,拉萨市气温指标与区域及全球气温变化良好对应,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方法对气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首先,采用全球热力图对气温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降噪获取趋势项来引入全球气温周期概念,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然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寻找全球气温的影响因素,并对气温进行建模及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气候分析提供统计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州市1951~2004年的气温、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风速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州市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8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近50年来平均气温增长率为每10年上升0.13℃.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季节在湿季,并且主要是与1~3月干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关;年平均降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周期性的现象.除了秋季降水减少以外,夏、冬、春季降水都有增加,其中夏季降水量每10年增加3.82 mm,在四季中增加速率最快,对年降水量影响较大;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长期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阶段性,四季中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对年际变化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百年时间尺度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存在不确定性,以中国为例,前50年观测资料不足可能造成百年变暖趋势的不确定性,后50年城市化进程热岛效应可能在增暖中占到25%。贡献于近50年中国气候的变暖,不仅来自人类排放增加,而且城市化,气温自然的准周期性和年代际变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减少(变暗)或增加(变明),以及其他外部强迫如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与气候系统内部作用等。全球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情景设计中的问题都将影响对变暖的原因分析,并使得10~20年预测的可信度较低。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